APP下载

基于社区人力资产的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心湾社区为例

2021-11-26HUANGLingJIYue

上海城市规划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力资产单位

黄 瓴 吉 悦 HUANG Ling, JI Yue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1]。落实到社区层面,以人为核心的关键在于将社区居民等人力资源视为具有独特价值的人力资产,使其成为更新过程中的人力资本。这是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潜力。

后单位社区是在国家“退二进三”背景下,由单位管理向独立运作的社会管理转型,并保有单位体制的政治授权、身份认同和资源依附基本样态的国有企业社区[2],是承载计划经济时期历史记忆和空间格局的一类过渡型社区,具有数量多、面积大、人口多的特点(见表1,图1)[3]18,[4]51。本文主要以后单位社区中的破产型国企社区为研究对象。由于原有“生产—生活”功能格局被打破,后单位社区普遍存在资源匮乏和转型发展困难的问题,原有生产空间闲置较多且在形态结构上往往不能匹配新生活理念下的居民需求,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成为重塑社区公共性和凝聚力的重要抓手。资产视角下,人是社区发展的重要财富。“人力富裕、空间冗余”是后单位社区特有的在地性特征和基础性优势。社区在长时间生产和生活的地缘关系影响下形成了具有深刻记忆和强烈认同感的熟识邻里,由技能卓越的职工、社区领袖和其他社区成员构筑的“同事+邻居”紧密关系,终以社区人力资产的方式成为生产退出后强大的内生动力源,持续推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和地方转型发展。

图1 重庆部分大型厂区家属区和职工住区分布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family area and worker residential area

表1 重庆主城区40个大型国企老厂Tab.140 main industrial factories in Chongqing

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心湾社区是曾被誉为“西南工业之母”的重庆特殊钢铁厂的家属区之一,与多数后单位社区相似,在企业破产后也曾出现过空间衰败、集体冲突等问题,过去15年间转型成为和谐有序的城市新社区。实地调研发现,其成功的关键是将在地居民视为人力资产,以社区人力资本的形式参与到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中。本文以中心湾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为线索,通过梳理人力资产在社区从衰落到复兴各更新阶段中的构成与作用,分析总结基于人力资产的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思路,以期为同类型后单位社区的风险预防与转型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1 人力资产与我国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关系

1.1 “人力资产”概念内涵

资源指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5],[6]21。在经济学中,“资产”是被界定了权利关系的资源[6]22,而更加普遍的释义是有价值的、有用的人或事物[7]。人力资产原为会计学概念,强调资产的经济学意义。本文所谈的“人力资产”是在社区语境下将人视为从属于社区的、有价值的、可促进发展的重 要 资 源。1993年John Kretzmann和John Mcknigh[8]15提出“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理念(Asset-based Community Development,简称ABCD),将社区内一切可以促进社区发展的资源都视为社区资产,从内部利用自身优势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等待外部干预和资源注入,并把社区资产划分为个人资产(individuals)、社区组织资产、社区团体及部门资产、自然资源及物质资产4大类。之后也有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分类方式,但都保留了人力资产这项内容(见表2)[9]4,[10]9,[11]15,[12]5。国内规划领域目前主要将社区资产分为物质资产、人力资产和社会资产3类,据此再派生出其他资产。其中,人力资产是指所有社区成员的技能、天赋和知识,包括劳动力市场技能、领导才能、教育背景、艺术发展与欣赏、健康以及其他技能与经验。社会资产一方面是指社区中的社会关系,包括已建立的信任、价值规范和社会网络等,另一方面指正式与非正式的组织和机构、社会网络与联系等[12]5。由于社会资产中的部分社会关系与组织机构建立在社区成员的基础上,因此本文所讨论的人力资产除社区成员个人的能力外,还包含社会资产的部分内容,即社区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主要由社区成员组成的正式与非正式的组织机构(见图2)。人力资产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强大生产力使其成为促进后单位社区内生发展的重要潜力。

表2 人力资产概念演变Tab.2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human assets

图2 人力资产的内涵延伸Fig.2 The extens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 assets

1.2 我国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困境

社区公共空间更新问题主要包括忽视居民的切实需求[13]、公共性旁落[14-15]、居民自发更新缺少合理性[16]、资本权利与社会力量失衡[17]等。聚焦到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空间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布局基底良好[18]、品质较高、类型丰富等优势[19],以及环境衰败、用地局促[20]等问题。而在更新过程方面,仅有少量文献指出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存在更新主体对公共空间的重视和投入不足、居民参与度与满意度低、活动场所被占领、生活秩序被破坏[21]844、大规模重建引发文化断裂[4]48等问题。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问题主要归纳为3点。

一是“花大力气”而收效甚微。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拥有单位社区公共空间高品质、类型丰富和布局合理的优势,但由于忽视转型初期人力资产对物质环境衰败的抑制作用,后单位社区的物质基础在资金进入时处于衰败状态,需要大投入从“补底线”开始更新,无法使用在资源集约和更新效益上具有明显优势的微更新、触媒更新等方式,需要更多资金和较长时间才能进入公共空间品质提升阶段。

二是更新内容与居民需求不匹配。为实现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外部更新主体往往忽视从“补底线”到“显特色”的公共空间更新逻辑,常常选择“一举而竟全功”,以广场院坝等公共活动空间的彻底变化来凸显更新成效,而社区居民真实的、基础的需求却没有得到回应,“表里不一”和“过度设计”的问题频发。

三是物质环境“衰败—更新—再衰败”的恶性循环。人力资产缺乏有效整合的后单位社区往往存在公共空间认同感缺失和物管服务缺位的问题。在更新施工完成后无法提供有效的、可持续的维护机制,物质环境往往会再次进入衰败阶段。

1.3 人力资产作为我国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持续动力

如果从过去“需求为本”(needs-based)的视角看,后单位社区显然存在资源匮乏现状与迫切转型需求之间不满足、不匹配的矛盾。而从“资产为本”(asset-based)的积极视角出发,后单位社区虽然丧失生产功能,不能直接从经济层面支持社区发展,但仍旧保留两个重要本底:人与空间。人即人力资产,包含社区成员的能力、社会关系及由其构成的组织。空间即公共空间,指除住宅、企事业单位等私人权属空间以外的居民共有共享的公共区域(见表3)[21]845,[22]34。与空间相比,人在社区发展中的价值在于其能动性和创造性。表面上看,后单位社区在生产功能“离场”后丧失了造血基础,将面临不可逆转的衰退。而实际上,社区生活还在持续,社区人以“隐形在场”方式维持着社区微循环[23]。

表3 单位社区公共空间分类Tab.3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space in unit community

与其他老旧社区相比,后单位社区人力资产具有邻里熟识度高、集体意识强烈、能力素质较强等突出优势[22]32,[24]。单位时期成立的小型团体和社会组织、社区领袖和在邻里中威望较高的社区成员、技能突出的单位职工等人力资产整合后可转化为社区公共空间维持和更新的强大动力源。而由熟识邻里、依恋感和集体记忆营造出的睦邻氛围将不断促进新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推动社区人力资产进一步整合,为公共空间更新提供持续动力(见图3)。

图3 后单位社区人力资产与公共空间的关系Fig.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ssets and public space in the post-unit community

2 基于人力资产的中心湾社区公共空间更新

2.1 社区概况

中心湾社区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中心区域,面积0.6 km²,共3819户居民,常住人口10240人,为重庆特殊钢铁厂工人家属区之一(见图4)。

图4 重庆市中心湾社区区位图Fig.4 Location of Zhongxinwan Community in Chongqing

重庆特殊钢铁厂(以下简称“特钢厂”)成立于1935年,原为国民党第二十四兵工厂,是我国最大的特殊钢和战备军用钢生产企业之一,有“十里钢城”之称。20世纪90年代,特钢厂在国家经济转轨的背景下走向衰落。2005年,特钢厂破产导致3万多名工人集体失业,中心湾社区从此进入近10年的自维持阶段。2016年,中心湾社区与相邻的前进坡社区合并重组,抓住重庆市老旧小区改造和国家推进基层治理的机遇,逐步走向复兴(见图5)。

图5 重庆市中心湾社区历史沿革Fig.5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Zhongxinwan Community in Chongqing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特钢厂破产后,中心湾社区呈现出后单位社区发展初期典型的衰退特征。人口方面表现为失业贫困人口数量骤增、人群结构杂化、老龄化严重和社会心理整体性失落。空间方面表现为设施运转不灵和物质环境快速衰败(见图6)。

图6 中心湾社区物质环境衰败Fig.6 The decaying spatial environment of Zhongxinwan Community

2.2 社区人力资产整合与公共空间更新的关联

本文以街道年鉴、年度工作报告、特色项目报告等为基础资料,同时对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进行深度访谈②,梳理总结人力资产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各个阶段中的构成与作用。

中心湾社区人力资产发展过程大致经历3个阶段:2005—2009年,以网格管理为核重建社区秩序阶段;2010—2018年,居民自治与文艺团体快速发展阶段;2016—2021年,自治力量扩大并走向多元共治阶段。其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也包括3个阶段:2005—2015年,以环境维护为目标的清洁整治阶段;2016—2019年,以底线修补为目标的老旧小区改造阶段;2018—2021年,以品牌建设为目标的特色空间营造阶段。公共空间品质从衰退到提升的拐点位于清洁整治阶段。初期由于物管缺失,空间环境衰败迅速,外包清洁工作仅起到一定程度的减缓作用,但未能有效遏制。直到2010年自治物管形成,整体环境的日常维护工作才得到保障,空间环境发展趋于平稳,并在2016年迎来品质提升的机遇。

整体来看,人力资产整合过程相比于公共空间更新进程具有前置性特征(见图7),人力资产进入更新过程即转化为人力资本③。公共空间规模性更新建设出现在2016年,社区品质自此从维持走向快速提升。而人力资产(本)整合进入快速上升期的标志性事件是2010年第一个社区自治组织“互助之家管委会”成立。人力资产整合比公共空间更新更早迎来拐点,主要原因在于公共空间更新以自上而下的集体性行动为主,与国家政策、地方政策的发展脉络基本保持一致(见图8)。人力资产整合主要依据在地性特征,能动性强的社区可自主创造具有先进性的地方经验,超过国内社区治理的平均水平。

图7 中心湾社区人力资产发展进程与公共空间更新过程及其关联性示意图Fig.7 The human asse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public space renewal process of Zhongxinwan Community and their correlation schematic

图8 中心湾社区公共空间演化过程与国家地方的政策发展脉络呼应Fig.8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Zhongxinwan Community public space echoes the national and local policy development

2.3 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中的人力资产剖析

2.3.1 更新前:整合人力资产作为维持空间品质的重要基础

后单位社区的空间环境基础和设施基础良好,若能维持环境品质,将为效益更高的公共空间更新方案奠定实施基础。中心湾社区在单位撤出后,充分利用人力资产,以自我服务的方式有效遏制住衰败趋势,使社区在后续的更新行动中能够快速进入提质复兴阶段(见图9)。

图9 中心湾社区高效益的公共空间更新示意图Fig.9 Efficient renewal of Zhongxinwan Community

中心湾社区维持空间品质的关键在于持续有效的清洁和物管,主要从两方面着手(见图10)。一是利用政府提供和社会捐赠的资金将定期的清洁工作外包,重点处理边坡、巷道、河滩等死角盲区和垃圾集中堆放区域。二是将党员干部、技术职工、热心居民等人力资产培育整合为社区领袖、能人社团、志愿者协会和其他自治组织,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方式维持空间环境。利用现有人力资产策划全社区居民参与的共治行动,辅助清洁的同时增强社区成员的联系性与认同感。

图10 中心湾社区维持空间品质的作用机制Fig.10 The mechanism of maintaining spatial quality in Zhongxinwan Community

2.3.2 更新中:人力资产作为公众参与更新的重要保障

公众参与社区更新被认为是保证空间公平正义的良方,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同社区人群的素质水平、社区组织的丰富程度、邻里之间的认同感密切相关。中心湾社区通过人力资产整合和参与机制建设,让公众参与融入公共空间更新的全过程(见图11)。

图11 中心湾社区公众参与机制Fig.11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in Zhongxinwan Community

①确认议题。由街道或区级的公共空间更新项目直接确定议题,或者由居民直接提议,再通过网格民意调查进行确认。②居民听证会确认方案。前期的听证会主要通过讲解、建议与表决3个步骤,明确居民具体的更新需求与建议。与该空间密切相关的社区居民是参与主体,其中的社区能人、志愿者和网格干部是提高参与效率的关键角色。确认更新需求后,居委会向街道申请资金审批和公开招投标,中标单位再次通过居民听证会进行方案公示、调整和最终确认。③方案实施与验收。公共空间施工主体为专业团队,居民通过墙绘粉刷、收集改造老物件、故事撰写、栽花种草等特色景观营造活动来辅助更新方案的实施。居民满意度评价主要通过电话抽样访谈和小程序满意度调查来进行。

2.3.3 更新后:人力资产作为更新成果维护与社区场景激活的重要动力

更新的有效性体现在公共空间的使用价值。为追求经济效益,专业施工团队一般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更新社区空间,主要完成设施、界面等基础要素的增补。而公共空间更新不仅限于物质环境的改造,有特色的、符合生活需求的公共空间需要社区居民共同维护和再创造。花草、图画、标语、自组织活动等要素看似微小,实则是营造社区场景的关键。中心湾社区利用人力资产实现了对空间更新成果的有效维护,推动公共空间向特色社区场景转化(见图12)。

图12 中心湾社区维护更新成果与激活场景的人力作用机制Fig.12 Mechanisms for maintaining outcomes and activating scenarios in Zhongxinwan Community

维护空间更新成果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责任承包。利用社区成熟的楼栋自治机制,将居民楼道和楼前院坝的维护工作落实到人,并与“志愿储蓄”的奖励机制联动。同时采取街道发放薪资、社区分派任务的方式聘请专业清洁工人维护总体卫生整洁。二是意识共建。通过素质教育和文化宣传培养居民的共创共享意识,通过“全面动手日”“邻里节”“一月一清”等集体清扫活动强化邻里关系纽带,加深社区认同感和依恋感。

激活社区场景需要在公共空间中不断进行活动组织和事件策划,形成明确的时空记忆。按照分布、规模和功能,中心湾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可分为楼间院坝、功能空间、集会广场3类(见图13)。社区具有老年人口比例大和地形分割的特征,因此,聊天、棋牌等自发休闲活动发生在楼间院坝的频率相对较高。庆典集会主要在楼间院坝和集会广场开展。以楼栋为单位的小范围庆祝活动一般在楼间院坝开展,“坡味儿集市”“健身操比赛”等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的庆典集会则以集会广场为依托。除休闲活动外,社区也利用3类公共活动空间策划治理行动,形成一系列共治场景。与楼栋自治相关的定期活动在楼间院坝开展。片区范围内的居民议事活动、宣传教育活动、社区自组织活动则依托对应的功能空间。社区居委会旁的集会广场主要为“宪法宣传”“居委会选举”等全社区参与的治理活动服务。

图13 中心湾社区3类公共活动空间的分布与活动照片Fig.13 The distribution and activities of three kinds of public space in Zhongxinwan Community

3 启示:基于人力资产的我国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思路

3.1 优先整合人力资产, 培育自我造血能力

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的有效更新建立在人力资产长期不断整合的基础上。人力资产在公共空间更新前主要以自治组织和志愿组织的自我服务来维持环境品质,对社区物质空间衰败起决定性抑制作用。在更新行动中,多样、有序、高素质的人力资产将为公共参与的广泛、公平、高效做出重大贡献。更新建设完成后,人力资产不仅可以保障公共空间的持续维护,也可以提供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自主更新,使公共空间成为重新凝聚社区精神的活动发生器。总体而言,人力资产能够帮助后单位社区在生产功能退出后以自我造血的方式维持社区微循环,起到风险预防和“治未病”的作用。

后单位社区人力资产整合的关键在于以下两点。①赋权公共事务,鼓励组织发展。后单位社区部分继承了单位社区的组织基础、邻里网络和集体意识,其人力资产整合基础比陌生人社区更具优势。应积极挖掘和培养社区领袖,赋权有威望的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管理公共事务,使其发展为邻里社会网络的新节点,分担居委会压力。通过教育培训和文化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素质,培育公共精神和公共力量。充分利用社区内部具备技能的单位职工和家属,建立社区能人服务组织和能人资产库,以自我服务的方式补足物管和公共服务缺口。②拓展参与内涵,优化参与机制。以实质参与为核心,拓展关系参与和仪式参与,即在发展自治团体、能人组织等切实参与社区治理的组织外,还应当培育以文化艺术、兴趣爱好为情感连接的组织团体作为社区文化和认同感的重要补偿,同时重视以亲人、朋友、邻居为主要成员的有共同话题或相近生活场域的小团体发展。这是形成更大规模和更强针对性社会组织的重要基础。依托行政治理网格和楼栋单元,划分区域并形成树状结构,搭建线下多元参与平台,分区分级就近配套居民议事空间,保障参与主体全覆盖。由街道牵头搭建线上参与平台,采用“部门—居民”直线连接方式简化参与程序,突破社区界限,形成与周围社区的联结效应(见图14)。

图14 线上线下参与结构Fig.14 Online and offline participation structure

3.2 建立动态资产评估机制, 遵循社区发展基本规律

后单位社区更新具有渐近性、过程性的特点,为避免供需不匹配、恶性循环等问题,应遵循社区更新发展规律,处理好社区总体发展的长期性与公共空间更新行动的阶段性之间的关系。由此,应当全面梳理后单位社区在生产退出后可以利用的各类资产,特别是人力资产,并据此逐步建立动态资产评估机制,把握社区发展基本盘。具体包括以下两点:①社区成员通过多元参与平台共同确定社区发展远期目标和阶段性发展规划。考虑到社区实际发展状态和区域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多元参与机制的不断完善,应当对社区发展目标和规划进行定期调整。②资产评估机制构建。在后单位社区发展初期完成全要素审计和社区资产建库,包括人力资产、物质资产和社会资产,明确社区发展的动力与优势所在,为阶段性的更新行动提供支撑。在历次更新行动完成后都应及时进行资产库更新,以保证资产评估的动态性。该资产评估应始终伴随着社区发展,不随社区工作人员的更替而停止更新,从而保障公共空间更新始终与社区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

3.3 聚焦“人—空间—服务”三者关联 ,整体推动社区更新进程

“人—空间—服务”三者之间的在地矛盾是老旧社区更新的核心议题。就后单位社区而言,人的层面存在社会心理整体性失落、低收入与老龄人口比例高等问题,空间层面存在环境快速衰败和基础功能缺项的问题,服务层面表现为公共服务设施运转失灵和物业管理服务缺失。虽然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作用对象是空间,但其表征的是社区内部“人—空间—服务”的总体更新进程(见图15)。在外部输血困难的情况下,更应聚焦后单位社区内部,充分利用居民邻里熟识程度高、集体意识强烈、能力品质突出等优势,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整合成为维持空间品质、推动空间更新、补足基本服务的各类人力资产。空间与服务的完善会增强居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对人力资产的有序整合与多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物管服务、志愿服务等可以为空间的长效维护和特色发展提供保障。服务类空间站点的建设也为各类服务的组织、宣传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地条件不同,人—空间—服务各方向的发展进程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三要素的平衡。

图15 “人—空间—服务”三者的关系Fig.15 The relationship of "hu man-space-service"

4 结论

单位社区是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的社区类型,在国家单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转化为后单位社区,社会资本抽离和管理主体变化等原因使该类社区的转型发展产生困难。研究中心湾社区总体发展脉络,发现后单位社区看似衰败实则暗藏潜力,这个潜力就是存量人力资产。因此,后单位社区更新首先应转变观念,将具有知识、技能、信任和睦邻基础的人力资产进行充分整合并投入社区公共性营造中,发挥其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中维持环境品质、保障公众参与、维护更新成果和激活社区场景的作用,有效提高公共空间更新的精准性,成为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基于富裕的人力和冗余的空间,后单位社区实际上需要一套更加智慧的治理理念与机制且有可能依靠其内生动力实现自主转型,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的复兴路径。在当前我国政府力作为社区发展主要动力的背景下,每个社区都应该寻找和激发自己的人力资产潜力,发现和培育社区自治力,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将人力资产整合成为推动社区转型的强大动力源之一。政府力在介入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发展时,应重视人力价值挖潜、智慧机制建设和起步经济支持,着力于社区公共领域品质提升,推动“人—空间—服务”整体协调发展,最终形成一套符合在地特质的社区更新和规划方法,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邻里和新社区。

猜你喜欢

人力资产单位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看错单位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Theme Analysis on Pursuit of Friendship in Oliver Tw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