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哲学现代化的真实历程和新形态
2021-11-26王楠
王楠
(鞍山市委党校,辽宁 鞍山 114000)
一、现代哲学的学科建制和哲学形态已经基本形成
哲学学科的建立,是近现代世界文化分科治学的总趋势和必然。哲学形态是一定的哲学内容和哲学形式的统一。1920 年代前后北京大学等哲学系的开设和招生,胡适和冯友兰分别创作的《中国哲学史》专著出版,西方哲学学述范式的引进和借鉴等标志着中国哲学学科建制的基本形成。胡适和冯友兰各自撰写的《中国哲学史》、瞿秋白的《社会哲学》、李达的《社会学大纲》、艾思奇的《大众哲学》等哲学专著出版,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心学’、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等哲学思想体系的创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哲学形态的形成和中国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的创立。
二、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传统和价值
(一)中国近代哲学民族化形态的发展基本实现了时代化
科学主义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而逐步盛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主张用科学来解决世间一切的问题,用科学理性的眼光去批判、改造传统理性,运用实证方法来研究、解决问题。科学主义提倡的科学和理性思维在人文精神的内涵中同样也有所体现,这不仅是两者的相关性,更是理性思想在西方和东方社会中的流转、发展。无产阶级哲学从1919 年‘五四运动’起就一直在积极促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虽然现代新儒家哲学没有正面切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中心课题,但它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于精神文明建设上独特的人类价值和优势等方面的创作却具有普遍意义。
(二)历史发展客观性与人的实践性的统一
科学主义的现代化路径就是探讨科学主义在当今如何走向现代化,去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它提倡的科学和理性作为自身的合理因素,可以在全球化的当代寻求很好的契合点。第一,当今世界是以市场经济机制为主体的发展模式,而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缺陷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就要注重运用科学和理性来指导市场经济的发展,强调理性地发展经济,减少盲目性和自发性。第二,科学主义作为一种思潮,要注重应用于指导实践,结合各国的具体国情,不能生搬硬套或是直接的“拿来主义”,要注重实事求是,合理适度地发展应用科学技术,正确处理科学理性与发展的关系。在科学主义现代化发展路径下,我们要始终坚持适度原则,将科学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程度而不会危机人类的生存,用科技和理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第三,科学主义强调唯科学主义,丧失终极人文关怀,忽视价值理性,夸大了理性,科学的发展丧失了人的目的和价值。因此科学主义的现代化走向则更应该注重的是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将价值与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科学主义之中,用人文文化对科学文化加以补充和调节,注重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双向互补,实现两种文化的并协共进,促进人文化的科学主义发展。
人文主义在二战后出现了发展的新特点。而这些新特点表明了人文主义思潮在现时代进程中的发展新趋势,给我们开启了焕然一新的现代化步伐。第一,人文主义开始由强调个人、局部的利益转向强群体的、社会的、长远的利益。人文主义在当今的新发展越来越接近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虽然个人仍然是人文主义的基础,但当出现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暂时与长远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当代人文主义更加注重的是后者而非前者,从而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理性的选择和态度。第二,人文主义将人文主义原则延伸到自然界,由人要做自然界的主人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转变。现代化的人文主义主张为了人类的持久发展,必须对自然界采取人道主义的态度,注重自然生态领域的人文关怀。我们要建立新型和谐的生态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三型一体新模式。除此之外,人文主义同样应该注重从内容和形式上适应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端正主体性的位置,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的结合,才能逐步走向全球化和现代化。然而,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国情表明: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一社会具体条件制约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发挥作用,因此,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成为现在和今后始终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倾听时代的呼唤,从现实实践特征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自觉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性与主体实践性相统一的历史自觉性。
(三)对哲学教学手段进行革新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并且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中,所以在对党校学员进行哲学教学的过程中,相关教师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改变自身的教学手段,将科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融合,使现在的教学手段更加符合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利用相关图片或者视频等辅助资料,使得抽象的哲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进而促使哲学知识的难度得到有效降低。
基于此,党校应该对哲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支撑,为其支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使学员能够更直观的观察到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使学员的视觉以及听觉得到充分调动,将那些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化以及形象化,促使学员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比如,在对党校学员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出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同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哲学教学实践活动中,人文主义作为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一种西方思潮,它更从内涵层面体现了与人文精神的密切性。人文主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体性和价值、尊严。我们要以人文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以人为本,注重个性。人文主义的发展更要注重如何避免“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而融入到现代化浪潮中。
三、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调整
当然,哲学基础教学改革实验班人才培养计划的推行,除了受当时社会大环境影响之外,更多的因素是哲学功能与内涵的转变。按照日常的观点,人们通常把哲学理解为一门理论学科或者是注重思维的学科,但哲学从来就不是一门仅仅关注理论发展的学科,即使是仅仅关注理论发展的哲学观点也是来自现实和实践的。哲学史更不是一系列命题、学说和观点的枯燥堆积,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个体生命思考的结晶。当前高校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焕发出马克思理论的魅力与当代价值。中国大学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挑战和困难,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更趋隐蔽,转型社会的多元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一定干扰,信息时代的网络发展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形成了挑战。因此,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宣传教育理念、话语体系、方式手段需要进一步创新。
四、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增强文化自信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不忘原作,吸收外界,面向未来,体现传承,是为了增强文化信心。在全球化浪潮下,文化自信在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并且各国出现了文化控制,使得国家实力在于本国的文化实力,文化决定了国家在国际的地位。我国自古以来,文化长河源远流长,从思想文化到伦理道德,从宗教文化到礼仪文化,无一不是我国优秀文化之精髓,因此,我们应该为这样的文化而感到自信和骄傲,同时,在秉承本国的优秀文化时,也要积极吸收外国合理的优秀文化,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让我们对本国的文化更有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上自信。最终,它是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
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用中国话语表达国理论。加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的必然要求。繁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当务之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我们要避免受到西方文化的干扰甚至是控制,只有我们自己掌握了话语权,我们才能用我们的话语方式来表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文化,这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理论和自己的文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推进话语系统的建设和创新,指导思想、学科体系、话语系统等方面充分反映了中國特色、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也随之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不断提高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
结束语
中国近代哲学民族化形态的发展已经具备世界化基础或者说可以世界化。“哲学的世界化是由哲学的民族化所构成,并通过哲学的民族化而表现,“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人文精神的构建是一项艰巨、旷日持久的任务,中国人文精神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来说,在不断发展构建过程中需要特定原则来规范、约束,以便形成良好的中国特色人文精神体系。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现代化路径符合全球化时代特点的思想创新,科学主义的科学和理性,人文主义的人的主体性和存在价值、意义,都为我们研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人文精神原则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时代性依据。中国哲学西化和苏俄化形态,即西方哲学和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应用和转化,它们是哲学世界化的成果,当然是世界化哲学。中国近代哲学民族化形态同样具有世界化特征,可以发展为世界化哲学。因为中国近代哲学民族化形态正是在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烈影响下诞生和发展的,它们比较充分地吸取了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长处和一些精华,特别是中国无产阶级哲学民族化形态——毛泽东哲学本质上就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因而它们必然具有世界化特征。这些都是由中国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