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加强就业指导提升我市中职学生竞争力的研究
2021-11-26张岩王玉洁丁艳艳李庆林真真
张岩 王玉洁 丁艳艳 李庆 林真真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河北 衡水 053030)
一、学校就业指导的内涵与当前中职学生就业的形势
(一)就业指导的内涵
就业指导是为了帮助衡水市中职学生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就业形势与当前就业状况,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相关政策法规,认清自己的职业志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的过程,并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等方法和手段,依据市场人才供求,按照中职生自身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用人单位要求,提供咨询和帮助,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就业指导与学校的教育有着天然联系,但学校并非就业指导的唯一领域,就业指导的领域是包括学校在内的整个社会。与社会就业指导相比,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更加注重育人,不仅仅是解决求职者的具体困难,帮助其就业,更重要的是教给中职学生择业、就业、创业的方法,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二)当前中职生就业的形势及其原因
众所周知,京津冀协同发展了7 年,2021 年6 月9 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数据中显示∶河北在营企业注册资本最多的是制造业,其次为批发零售业、建筑业。7 年来河北上升了5.85%。这就说明了河北省经济的蓬勃发展给中职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平台,但随着产业结构改革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职毕业生就业前景愈发不乐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职学校招生体制的原因,学生入读无分数门槛,只要想读,谁都可以进来,使中职学生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下滑。
第二,受疫情和区域产业结构改革的影响,各类企业纷纷实施裁员减负或转为网络营业,造成转岗人数增多。
第三,部分企业盲目追求用工高标准,中职生年龄小、层次低、专业窄、思想不成熟,在与高校学生的竞争中不占优势,由此导致中职毕业生就业难。
第四,大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尚未根本转变,目光还盯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一些轻松体面的工作。
第五,部分中职毕业生业务不精、质量不高,在用人单位实习中表现欠佳,由此影响了整个中职学生群体。
二、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心理恐慌
一是社会的、客观方面的原因即人才市场方面的原因。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加之,疫情带来的国际经济的持续低迷,今后人才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中职生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学历低、年龄小、找工作难,加重了很多中职学生的自卑、消极心理,担心“毕业即失业”,形成就业心理危机。
二是中职生本身的、主观方面的原因。中职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时期。初中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学习压力减轻,思想变得活跃,但心理承受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加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和焦虑症状。对就业形势不能正确认识,只期望在大城市、行政事业或国企单位工作,盲目地追求高薪、舒适而又无风险的工作,这直接影响了顺利就业。有些学生对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失去信心,形成严重的就业心理危机。
(二)能力恐慌
目前中职生存在素质普遍不高、技能掌握得不扎实现状。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划的中职教育“2+1”办学模式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是2 年,第3年顶岗实习。为了缓解学校就业推荐工作的压力,许多中职学校在学生就读的第二学年下学期一开学便开始进行就业推荐,这导致许多中职学生在没有掌握好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工作。加之很多中职学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专业设置,而有些专业是在教师资源不充足、教学设备尚未完善的情形下仓促开设的,学生很难学好一技之长。这几方面的原因致使中职学校的学生就业竞争力差,心理压力增大。
三、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就业心理恐慌,加强就业指导,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的竞争力
第一,就业指导应帮助中职生进行自我评估即科学认知自我。我们要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还要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让学生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以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市场的需要。中职生择业,需要掂量一下自己,认清形势,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的能力,轻装上阵,不要带有太多的压力和负担。切记不要有怨天尤人和自暴自弃的想法和做法。实际上中职生和高校毕业生相比,更能吃苦耐劳,清楚自己的能力,他们实际操作能力强且对薪水要求不高,这也成为他们就业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职学生的就业,关键的是要摆正自身位置,树立信心,迎接挑战。
第二,就业指导要引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今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助长了某些学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心理的产生,妨碍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就业指导中应加强对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多组织中职学生学习一些古今中外乐于奉献的人物事迹,特别注意搜集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事迹,更具有说服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奉献社会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从而减少心中的浮躁。
第三,就业指导要指导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就业观念决定了职业方向,促使学生在众多的职位信息中做出职业选择。指导老师必须帮助学生认清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就业前景及市场动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当务之急是调整心态、确立科学的就业观,切不可好高骛远,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使自己的择业原则符合社会的需要,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就业指导必须让中职学生认识到职业没有贵贱好坏之分,也没有所谓的专业对不对口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自己的发展。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只从事一种职业,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机会很多。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急躁心理。
第四,就业指导要帮助中职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职业生涯设计是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施的保证。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能帮助一个人按照社会的发展要求,顺利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享受立业、创业的喜悦。职业生涯设计应当确定职业目标、分析中职学生自身条件、规划发展阶段、制定实现措施,使职业活动具有计划性,目标明确,做到心中有数,减少迷茫,使学生工作起来更有动力。
四、针对社会经济形势和岗位实际,加强就业指导,提升中职学生竞争力
最近,55 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了2020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南京大学也曾调查了“学校对学生求职不利因素的影响”,50.5%的学生是选择“实习经历不够”,48.6% 选“校友资源利用不足”,第三位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够”(45.8%),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不够”。另外疫情对2020 届大学生就业也有一定影响,通过网络大数据和调查显示:2020 年第一季度与2019 年第四季度相比:大学生招聘需求减少,求职者则增加,在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综合影响下,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减少了16.77%,在供给方面,2020 年1 月、2 月同比增幅较小分别为5.85%和12.30%,但3 月毕业生开始进入春季招聘,求职者同比增幅143.25%。综合看,在疫情突发事件冲击下,大学生的就业市场供需两端均受到一定影响,使得本季度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大学情况如此,中职学校就业就更加严重了。要改善学生就业难、提升中职学生竞争力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就业指导要把企业要求作为重要参考。职业教育“最大的认可是实践认可和社会认可,最终是用人单位的认可”。职业院校要以企业对毕业生喜欢不喜欢、社会对毕业生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客观依据,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学校工作业绩的标准。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收集整理就业信息,积极向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推荐本校的毕业生,并热情地指导学生自荐就业,研究和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花大力气疏通就业渠道。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学校,充分认识毕业生的才华和能力。目前在少数中职学校开设的“订单式”教学班初见成效。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开设相应的教学课程,授课教师可以是学校专职教师也可以是企业指派的专业人员,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工作。虽然“订单式”教学有其单一性的缺点,但对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其优势是能够让学生一毕业就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第二,就业指导要强化技能,鼓励学生多证傍身、增添竞争砝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注重学生技能的培训,并要求学生“双证毕业”。(《毕业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学生们除各专业学科毕业证外,还持有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中职生们也积极考取其他专业的计算机等级证、幼师资格证等,还都参加了普通话考试。目前,学生技能操作能力已成为就业的“绿色”通行证,持“双证”甚至“多证”者就业率远远高于其他求职者。
第三,就业指导要倡导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个人开辟新的生活道路的社会活动,它不仅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还有利于劳动者本身的发展与完善。为了日后学生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课程。学校可通过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宣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业事迹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常见也最快见效的方法是邀请部分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鼓励学弟学妹。因为师兄师姐的学习工作经历、经验是最好最生动的例子,学生们爱听,也听得进去,能学到很多东西。
总之,在解决中职学生就业方面,就业指导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把注重人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目标,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提高对学生就业指导水平,通过多样、灵活的就业指导方法为中职生开拓广阔的就业之路,全面提升衡水市中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向京津冀区域,输送全面掌握高新技术并能熟练应用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