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连云港地区剧目创作人才培养与研究思路

2021-11-26高阳

魅力中国 2021年24期
关键词:连云港剧团剧目

高阳

(连云港市艺术研究所,江苏 连云港 222000)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连云港地区涌现了一批优秀本土编剧,如杨再金、谢传山、仲跻敏、朱秋华、刘鹏春等,以敏锐的感触捕捉生活讯息,用饱含激情的笔触去描绘现、当代生活画廊中的各式人物,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典型。创作了如六场现代吕剧《红丝带》、四幕话剧《生命的长堤》、七场淮海戏《代代乡长》等优秀剧目,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华奖银奖、华东地区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江苏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江苏省淮海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受到了时代的青睐和人民的赞扬。

就目前而言,由连云港市县文化部门直管的专业剧团,主要有连云港市淮海剧团、赣榆京剧团、东海县吕剧团、灌南县淮海剧团,还有近百个业余剧团。近几年,我市各大剧团接连推出京剧《九月菊》、《大树成荫》、吕剧《英雄之铭》、大型淮海戏《辣妈犟爸》、《孟里人家》、小型淮海戏《拽耳朵》等不少精品优质剧目,成功亮相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戏曲百戏盛典、紫金文化艺术节、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等多项大型赛事。

而在这背后,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近十年来,由于全省传统戏剧市场衰落、文化功能边缘化等,专业创作机构不断地撤并缩减,连云港地区剧目创作专业人才缺失,连云港本地剧团搬上舞台的新剧,包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戏的剧本,约有90%是他市剧目工作室或剧作者、剧目爱好者的作品,连云港本地编剧的剧本作品可以说极少,全市剧作者创作的热情与活力较为低沉,这种编剧人才的缺失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将从坚持精品创作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创作环境、加强重点题材创作四个方面浅谈连云港地区剧目创作人才培养与研究思路。

一、把握发展态势,坚持精品创作

实施精品创作战略,把握发展态势。一方面,连云港市剧目工作室要充分发挥全市艺术创作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重点题材和创作主题,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以“五个一工程奖”、“江苏文华奖”为目标,汇集全市优秀剧作人才资源,激励精品剧本创作。另一方面,应尽快发动三县三区剧目工作室研究制定剧本创作计划,积极组织重点作者进行创作,支持有条件的县区策划创排大型剧目,共同推进艺术剧目创作创新工程。力争全市在2020-2023年间推出1-2 部代表市最高艺术实力,涵盖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精品剧目。

二、加强摸底调研,加快人才梯队建设

根据近年来活跃在全国各地青年编剧人员现状来看,一部分属于编剧专业出身,但是也有一部分并不是专门学习编剧专业,而是文学类专业,也有演员兼职或者转行做编剧,这种现象还不在少数。[1]因此,连云港地区迫切需要尽快扩大人才数量。摸底调研各个县区的剧目人才情况,发掘出有潜力的剧作者,创造文化阵地,尽快建设一支优秀的专业编剧队伍,带动一批业余创作人员投身剧本创作。积极推进剧目创作人才信息库建设工程。积极举办各类征稿活动,针对全市专业剧作者,扩大宣传影响力,鼓励更多兴趣爱好者,参与创作。

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加快健全梯队的进程也是一个方面。加强中青年艺术人才培养与扶持,市一级要常态化举办基层剧目人才培训班,汇聚优秀人才,积极推荐优秀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级举办的各类人才培训,全方位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条件。争取利用三年时间,组成一个可延续的有规划的老、中、青科学合理的专业创作梯队,避免再次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

目前,连云港市编剧人才较少,经验丰富的老编剧如杨再金、仲跻敏,仍在坚持创作,但整体梯队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情况下。针对我市紧缺的中青年剧目创作人才,应实施人才招聘、引进计划,不断持续引进优秀剧目创作专业人才和特殊人才的引进工作。对于有专业专长、卓越贡献的专业人员,视情况而言打破学历、资质、职称的限制,破格使用,破格晋升,优化人才梯队的结构,促进人才结构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优化创作环境,加速培养人才

“实践证明,剧本写作课是可以有规章可循,有规律可依,有手段可操作的。这从本质上动摇了— —剧本写作是无法言说,只能在实践中由个人的努力来解决的— —这个曾经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2]在《剧本写作初级教程》中,杨健与张先先生就曾指出,剧本写作是可以通过后天课程培养锻炼的。市一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国家、省内外优秀编剧、导演莅临指导,举办研讨会、培训班等,同时组织外出观摩、采风等活动,为全市剧目创作者及爱好者提供学习提高机会。

同时,要常态化的开展主题创作、征集剧本活动,举办小戏小品等短快精的创作大赛,从片段撰写到小品小戏、独幕剧,再到大戏,年轻剧作者起步创作之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打牢创作基础,从而培养人才、锻炼人才。通过具体的舞台感知,来带动编剧人员对于舞台的理解,从而创造出更多符合实际、符合舞台的优秀的作品。[3]想做好剧目创作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一个现实、具体的舞台。多看多听多触摸舞台,为优秀作品和优秀剧作者创造展示机会。

除此以外,剧目创作人员还应加强与剧目表演人员之间的良性互动,积极赴各县区调研全市剧团现状,及时了解演员结构、剧目需求方向,加强交流协作,为全市以及各县区剧团院团量体裁衣,提供剧本支持,有针对性的创作适合我市各剧团的剧目,创作具有连云港本地特色且能够搬上舞台的剧目,达到“供需平衡”。如此,才使得剧目创作在传统戏剧较为冷清的时期,不断推出适合搬上连云港舞台、符合连云港人民审美的优质作品。还要加强优秀剧目剧本的宣传工作,借助《连云港剧本》复刊与其他线上与线下的媒体力量,通过传播平台的不断建立,全方位宣传好连云港地区本地编剧的本土优秀剧本,促进优秀编剧作品在全市乃至全省人民眼前,多渠道、多平台、多终端立体展示。

四、加强考察交流,完善创作机制

赴省内其他市县,创作经验丰富的剧目工作室考察交流,如盐城剧目工作室、扬州剧目工作室等,学习其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剧本孵化等经验,构建有机互通,剧本共享,创作交流等机制,建成一定关系网络,尤其与苏北地区、沿海地区之间要加强合作,搭建沟通桥梁。省文旅厅的许其兵老师曾说:“一个地区的戏剧创作繁荣,背后必然会存在着一个相对稳定的戏剧生态系统。”建立健全适合连云港地区的、科学合理的一个编剧剧本评价体系,给中青年剧作者一个更为辽阔、客观的发展空间,以此来推动连云港地区剧目创作事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五、把握“小”题材、创作本土精品剧目

剧作者选择形式多样的题材进行创作,能够更好地给予观众新的精神体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近两年连云港市推出了《寻找花果山》、《孤岛夫妻哨》等新品力作,正是聚焦了连云港自身的文化脉络和地域特点。另外,剧作者可创作宣传生态旅游资源如花果山、连岛度假区、拦海大提、海州古城等,缅怀历史人物如徐福、李时珍、吴承恩、朱自清等,歌颂近现代英雄人物李少堂、宋继柳、程锡美、王继才等,连云港地区较为熟悉的艺术题材,加强号召,推动本地区剧目创作的发展。

结语:本文讨论了针对连云港地区专业编剧人才缺失现象的培养与研究思路,从坚持精品创作、加快人才梯队建设、优化创作环境、把握重点题材创作、创作本土精品剧目几个方面做出一些建议。连云港地区的剧目人才培养并非短期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久久为功,在低潮时静静地积蓄力量,环境好转时立刻努力奋进,如果连云港地区能够有效破解这些难题,在将来的剧目创作舞台上,将会见到闪闪发光的“连云港现象”,还能为当下中国传统剧目的传承发展提供更多的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

连云港剧团剧目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舞台剧目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奇妙的连云港之旅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