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
——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2021-11-26刘凤英

魅力中国 2021年24期
关键词:苗寨西江村寨

刘凤英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山麓,这里是苗族经过五次大转移而定居的地方,堪称苗族的大阵营,也是中国最大的苗族村寨。这里的“千户”并非是数学意义上的量词,而是指有一千多户苗族人家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2005 年,文化部把西江千户苗寨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是吊脚楼营造技艺、银饰、牯藏节、苗族古歌、芦笙舞。这些也是现在千户苗寨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依托。旅游开发前,西江千户苗寨只是个贫穷落后,缺乏深度文化整合能力的传统村落,但自从贵州大力进军和发展旅游业开始,其开始摆脱其原始落魄的乡村风貌,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不仅带来当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也成为贵州少数民族村寨通过旅游业进行扶贫致富之路的成功案例。2018 年,相关权威部门发布了《西江模式: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十年发展报告(2008-2018)》,报告中评价“西江苗寨”发展模式是民族文化在旅游上合理利用与成功开发的高效组织方式,开辟了民族地区旅游带动发展的新道路。那么“西江模式”到底是一种什么的发展模式,本文将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和学习。

一、千户苗寨旅游资源简述

西江千户苗寨内相连成片的苗族家庭村落就是其最明显的一个民族特征,作为最大的苗族人聚集的地方,当地保留了相对完整的苗族文化,比如特色的苗族建筑、苗寨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等,当地对于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延续也是当地发展旅游的重要依托,更是其发展旅游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一)特色吊脚楼

由于贵州独特的地形地貌,在这里的修建房子有一定的难度,而千户苗寨更是位于一定斜度的陡坡上,因此当地人就依山傍势,修建了“吊脚楼”。吊脚楼一般分为三层,最上一层用于堆积杂物或者家中存货;第二层用于住人,最下一层则是用来圈养家畜家禽的圈舍。一户户吊脚楼鳞次栉比的修建在山腰,与山水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以震撼之效果。

(二)特色苗族银饰和服装

千户苗寨当地居民仍保留着苗族传统的穿衣打扮,她们戴银质手镯和耳环,头顶打S 形发髻,身上穿着苗族特色的绣花衣和绣花围裙,脚上穿着绣花鞋,全身上下戴满了银饰,对当地的游客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值观感受。

(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由于是单一民族聚集地,所以当地人保留自己民族的特色节日,并根据时间和节气的变化,极具特色的将节日与他们生活相适应,也形成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文化风俗,吸引着许多游客前往。

二、千户苗寨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一)政府牵头,多方合作

在2000-2005 年间,西江的旅游是处于被动发展的时期,而在当时国内旅游并未全面展开情况下,西江的旅游发展更是处于消极的被动式状态,只有零星的游客进行参观游览。到2005 年-2007 年间,也只是稍微主动的举办吸引游客的旅游节等特色项目,没有形成系统的旅游产业。随后的几年,随着国内旅游势头稍微有所好转,政府开始参与管理,统筹规划当地的旅游开发项目,打造特色的民族村寨旅游,同时当时也是贵州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之际。借此,政府与当地居民配合,首先重点解决当地的基础设施匮乏的问题,初步建设西江旅游的项目,然后通过招商引资参与建设开发,又与当地居民共商共合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同时成立单独的西江景区管理相关部门,针对性的解决当地发展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游客,最终取得初步成效。

(二)形成特色旅游形象

在多年的发展中,西江将自然的景观、人文的建筑与动态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的文化旅游体验模式,让游客切身参与当地文化氛围,将其村寨中的传统村落建筑群、吊脚楼建筑群,苗族风雨桥等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游览景点通过结合现代化的方式,打造特色项目以进一步丰富其文化内涵。同时,设计和开展苗族丰富的传统节日和风俗,让游客从参与民族节日中来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合理开发和利用民族旅游资源

以民族文化为主打项目的旅游景区,如何合理的开发而又能尽最大力量的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让多方受益,这是一个值得管理和经营方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现下许多同类型的景区由于当地管理和经营的不善,导致文化资源被破坏的例子众多,因而民族类村寨发展旅游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当头事件。西江千户苗寨从保护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先后打造了20 多个静态和动态的文化体验点,不得不说的是景区中的非遗文化体验店,其采用的是人人可参与模式,不是浅层次的注重游客的观光游览,而是让游客们亲身参与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技艺的制作过程,这样一来不仅让游客可以多方式多层面的亲自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而且强化了游客体验也使得原始的建筑群落不会受到大的破坏,更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使得多方受益。同时,西江苗寨还以创新角度出发,以满族游客需求为首要,结合苗族文化特点,打造出了深受游客喜欢独具苗族特色的酒水文化礼仪,将苗族特色的银饰工艺、苗族刺绣工艺和蜡染制作等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审美文化相结合,创造了多种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

(四)以“局部”带动“全面”式发展

在长期的旅游发展下,西江不仅使本地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得到发展,而且还带动了周边村镇的茶产业和银饰业等的发展,“辐射”范围极广,效果极强,使得周边村镇顺利脱贫,最重要的是在联合作用下,也带动了雷山县旅游业的发展和县域脱贫致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就业,因为千户苗寨发展旅游需要众多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人,因而这些劳动力一般都是附近村镇或者县内的待业人员,这样一来,他们每年就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大区域的经济发展。

(五)多变化的管理模式

自从景区旅游得到大发展后,在其过程中也存在与当地居民的一些利益牵扯和管理问题,但是景区管理方很好地处理了这些问题,他们通过强化组织建设、加大对内资金扶持力度和加强景区联动等手段,整合村寨内的基层组织,从村民入手,实现村民自治,让村委会成为小管理方,去基层进行管理和监督,以此达到维护景区秩序稳定的目的,不仅能有效规范游客行为,对当地建筑风貌的保护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通过体制创新,明确村寨内角色分工和西江景区各管理主体、经营主体的工作职能,加强各方联系,由园区管委会统一进行管理,制定了一套适合当地旅游发展的管理体制。如此一来,在有明确分工的基础之上,加上园区一方力量的统一管理,化多为一,这些管理主体和经营主体就成了当地发展旅游的强大后备力量。

三、结语

本文只是简单的概括了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模式和相关特点,并未过多的拓展性分析,但是从这些小的方面也可以看出民族村寨发展旅游必须选定好一个适应当地情况的发展方向或者定位,兼顾多方旅游主体的利益关系,特别是要处理好当地居民与旅游的关系。同时,在发展时,也要注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游客真正感受到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文化,让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发展而不是文化为旅游让步,这样才能让景区可持续发展。不得不提的是,在当下旅游勃发的状态下,许多同类型的旅游景区层出不穷,那么要在众多民族村寨中脱颖而出就要始终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避免因过于追求旅游收益而变得同质化;同时,景区的过度商业化是旅游景区走向衰落的显要特征,所以在千户苗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区内商店的数量与质量应该被严格控制,应该注重文化输出而不是商业利益的获取,不能因小失大。总的来说,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确实不失为是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旅游的典型成功案例。在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其拥有的独特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值得被学习和借鉴。因此在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时,不仅要关注旅游更应该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只有做到两者真正的结合,才有可能取得长久性的发展和成功。

猜你喜欢

苗寨西江村寨
民居摄影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特大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西江千户苗寨
王芝藕
锅巴粥
双城同唱西江魅
——粤桂手牵手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美丽的千户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