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索与实践
——以重庆某高职院校为例
2021-11-26周世兵陈玲
周世兵 陈玲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高职院校中贫困大学生人数还大量存在,这个问题已成为阻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难题,也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高职院校还需切实优化学生资助工作,实现“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评估”,提升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实效。
一、当前高职院校“精准资助”工作现状
2021 年2 月28 日教育部发布《2020 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幼儿)9801.48 万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211.07 万人次,增幅2.2%,加上营养膳食补助受助学生3700 万人,2020 年合计资助学生达1.35 亿人次,资助金额超过2000 亿元,增幅超8%。2020 年,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资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档升级,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落地。2020年,全国受助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比上年增加211.07万人次,资助金额比上年增加160.81 亿元。形成了从学前教育——高等院校全方位、全覆盖的资助体系。但是在高职院校资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精准识别有待提高
目前,在资助评议过程中,申请贫困认定学生数量较大,申请材料多且难以对其真实性进行界定,加上班级家庭经济困难贫困小组成员对申请贫困认定的同学缺乏深入的了解,评定过程中主观性比较强,在认定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讲感情、拉关系现象。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来自不同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法用统一标准进行评定,缺乏可操作的指导性标准,难以量化指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度有待提高。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重大
随着CPI 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学费上涨等情况出现,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成呈逐年上升之势。加上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以重庆某高校为例,该校2020 年共有全日制专科学生16000 余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033 人,约占全校学生数的37%,学校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情况划分为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等级。在特殊困难类型学生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272 人,城乡低保家庭学生678 人(建卡与低保部分重叠),残疾学生65 人,孤儿学生58 人,共计1843 人,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1.3%。
二、精准资助工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精准资助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帮助,真正将国家的资助政策落到实处。通过分析探索资助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改进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建议。以重庆市某高职院校为例,该校精准资助项目实施3 年以来,分别从精准资助制度建设、精准资助信息化建设、资助育人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性的实践探索。
(一)强化制度建设,保障资助认定精准
精准认定资助对象是精准资助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资助工作实现由量变到质变转换的关键所在。在我们的日常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过程中经常面临“三大痛点”—如何精准定级、如何确保真实、如何动态管理。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学生临时困难补助管理办法》、《国家助学金评定办法》、《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管理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等,结合日常精准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疑点,制订了更为科学化的认定指标体系,完善精准资助认定流程,加强与部门、学院、家长的协同,建立了部门联动、校院联动、家校联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机制。
(二)强化信息化建设,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保障资助标准精准
倡导依托大数据平台,利用智慧学工系统采集学生及家庭收入和校园日常消费等相关数据,制定了涵盖学生健康情况、家庭人口情况、家庭成员年龄结构、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庭成员受教育情况等认定指标体系。通过学工系统全面采集学生的家庭经济信息,量化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
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科学、合理的困难认定标准。对贫困认定等级不应只以学生提供的家庭困难证明材料为准,可以通过档案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2.采用自评与评议小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困难认定工作,提高贫困认定真实性、有效性,《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测评问卷》得分占比60%,班级民主评议得分占比40%。3.强化多维度评价,确保资助数据真实可靠。学校通过同辈评价、自我评价、辅导员评价“多维度评价”方式,成立由学生本人、班级同学和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组成的不低于班级成员20%的班级评议小组,根据平时对该生的日常观察,确认所采集的家庭经济信息是否准确无误;对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形,辅导员通过谈心谈话、实地走访、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疑点排查,综合分析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确保认定工作的真实有效。
强化信息复核,确保资助识别认定动态管理。学生由于突发事件造成家庭情况有变,学校及时启动认定程序,将其纳入困难学生范围;如有与认定不符的情况,也会适时进行调整。通过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认定机制,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精准认定、应助尽助,提升了认定工作的精准度。
(三)创新资助工作方法,努力实现资助全覆盖
高职院校在开展资助工作中,要根据国家以及省市相关资助政策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学生资助管理的实际情况,认真梳理了现行的资助管理制度和资助工作流程,从制度上保障了“奖、助、勤、贷、补、免”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体系的有力实施,力争做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资助。
以重庆市某高职院校为例,2020 年该校为18 名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488 名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4267 名国家助学金学生发放奖助学金资助总额1531.76 万元。2020 年该校资助中心为887 名重庆籍建档立卡学生发放学费资助618 万余元。2020 年该校2568 名学生成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开发银行)。根据《校内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两个学期累计开发校内勤工助学岗位1560 个,累积发放勤工助学金210 余万元。2020年上半年因疫防控需要,在学生返校复课之前,针对各班级疫情数据填报等工作,提供200 余个线上勤工助学岗位。2020 年5 月底复学后,勤工助学全部恢复线下进行。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校期间因突发原因而造成生活上暂时性经济困难,该校为学生给予一次性临时困难补助。2020 年度设置“抗疫防控专项困难补助”,对湖北籍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学生、家庭遭遇突发疾病或意外伤亡学生、因疫情导致临时生活困难学生分别给予500 元—3000 元的关爱补贴。全年学校共为200 余名学生提供了临时困难补助共计36 万余元,经过多措并举,全员协作,做到资助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