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2021-11-26姚剑军
姚剑军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一、基于BIM 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研究
BIM 技术可以作用于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之中,从工程概预算到招标、从招标到设计、从设计到施工、从施工到竣工结算都能在该软件的加持下越做越好。就拿设计阶段来说,在传统的模式中,平、立、剖设计与结构设计和水、暖、电、消防设计是分开的,虽然能在平、立、剖图纸的加持下开展后续的专业设计,但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性较差,分别绘制专项图纸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采用BIM 技术之后,能将各个专业串联到一张图纸上,且图纸成三维空间形态,直观、具体、各专业数据精准,大大提高设计的可信性、科学性;而在施工阶段,施工计划的制定、施工技术的选择、工程造价的把控都可以在BIM 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来对环境状态、现场情况与资产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以BIM 技术为主线可贯穿整个信息模型,打破部门间联系不紧密的现状,在资源共享的同时,携手前行。
在项目决策阶段,有效的利用BIM 技术的优势功能可以对投资方案的编制进行科学调整,以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当然也能将其作为主要依据来对项目所涉及的经济技术问题进行论证;在项目设计阶段,采用BIM 技术后可以让相关人员全面了解项目设计的规模、估算各专业作业量的多少,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在招投标阶段,发挥BIM 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让甲方去有效控制投标基准价,也有助于乙方在现实基础上降低报价,大大提高项目招投标环节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在项目施工阶段,BIM 软件中可完成变更管理、计量支付、施工图预算编制等工作,有助于管理人员贯彻落实集约化理念,对各项细节处理工作进行把控,在场地安排、难点把控、进度模拟、材料购买与使用等方面有突出贡献;在项目结算阶段,通过涵盖了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大量信息的BIM 数据模型,提高投资决策与运维管理质量,避免相互扯皮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BIM 技术在工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都能发光发热,其优势功能的开发与使用可以推动我国建设行业走上全新的发展路线,那么培养知道BIM、会用BIM 的高新技术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完善相关教学体系,为社会不断输送人才,以教育进步促成行业发展。
二、基于BIM 技术的工程实践平台搭建
高校毕业生在结束在校学习生涯后要走向社会、开启全新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他们不论从专业能力还是从综合素养来说都要能与时代接轨,而从整体情况上来看,现代工程教育与实际工作间的差异较大,部分工程类专业还在讲天正、CAD 等软件,根本没有安排BIM 课程,导致学生毕业后难有一技之长,就业竞争力不强。为此,校方应不断加深校企合作深度,在实际项目的带动与引导下开展产学、产教结合工作,借助企业的优势资源来共同搭建综合教育平台,以BIM 技术为支撑创立创业资源平台,并将其细分为以下几大板块:
首先是BIM 实训板块,该板块是在BIM 软件的基础上去研发适合大学生的相关实践课程,在推动建筑类专业的信息化转型进度的同时,助力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其次是BIM 技术创业板块,该板块存在的意义就是借用BIM技术的优势功能与所蕴含的市场潜力为学生搭建有实际帮助的创业平台,教师要积极融入其中,去带领学生去完成实际项目,利用BIM 技术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工程咨询服务,师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积累更多创业经验,当然也可组织学生去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BIM 技术应用大赛,以出外学习参赛的机会、获得提名后的荣誉感与成就感等作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相关技术的积极性;第三是BIM 技术应用研究板块,该板块的组成应该是借助同类型院校及社会力量的帮助,主要以研发BIM 课程体系、BIM 技术应用策略与创新培养等几大类型的研发工作,搞科研工作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大,所以一般不建议学校自己来搞,而是要最大限度上的开发和利用优势资源。
通过各大平台的搭建,可以让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接触到真正的工程项目,明确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监理等程序与工作间的关系,去着手解决实际项目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道不断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对工程领域的认知与综合技术水平,学会善用BIM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个人实践能力。平台搭建完成后,其亮点就在于不同专业间的交流协作,让各个专业的同学们都能意识到自己在项目建设中的定位,明确权责的同时,为其点明未来发展方向,对所学职业有一个全新且深入的认知,增强跨专业沟通能力,有助于团队意识与精神培养。除此之外,BIM 相关板块的搭设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BIM 操作水平与熟练度,在日后的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基于BIM 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土木工程领域中,近年来BIM 技术的价值突出,为相关企业带来了较大收益,所以企业对熟练掌握BIM 技术的优质人才有着更迫切的渴求。为此,高校必须着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懂管理、有技术、会创新、干打拼的年青一代社会栋梁。第一步就是要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重,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实训活动,并且将实训与“1+X”证书相挂钩,帮助学生全面巩固专业知识;第二步就是要将创新创业与实践结合到一起,把志同道合的人们集中到一起,为他们的提供场地与技术支持,形成良好的学术与工作的氛围,至此形成阶梯式的BIM 人才培养体系。
(一)基本能力培养阶段
该阶段主要对应大一与大二上半学年的学生,我们可以先按照我国建筑教育协会所编制的BIM 应用等级考试大纲来设置相应的先导性课程,采用边学边练的模式,让学生形成对BIM 软件与建筑行业的初步认知,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奠定必要基础。
(二)核心能力培养阶段
该阶段主要对应大二下班学年与大三的学生,我们要将视野放在工程的建设全生命周期上,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综合研究,并设置适合实训项目来贯穿始终,将各种知识的教学与BIM 软件中的三维模型相融合,打破传统教材传播的方式,让学生在实操中去了解那些抽象内容,去思考各结构、各工序如何用BIM 去表达,做到还课堂给学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促进专业能力与学习兴趣的稳固提升。
(三)能力拔高阶段
该阶段主要对应大三学生,即将走出校园、奔向工作岗位的他们,除了自身能力过硬外,也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这时学校的可以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所在,直接为其提供实习岗位,既能学到东西、又能保障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对口、还能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但大部分院校并没有相应的资源能确保能帮每个学生都找到工作,那么根据实际情况来融合一些真实的项目案例,将学校现有实训条件难以完成的具有“教学成本高、危险系数高、现场实训难”的实训项目如“大型设备吊装”通过BIM 搭建模型和虚拟平台,以情景模拟式的教学方式完成实训内容未尝不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项目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实地、积极思考,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构建BIM 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BIM 技术的发展时间尚短,相关教学体系不完善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但相关工作者要结合实际情况努力扭转这种现状,制定适合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善教学规划、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