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建筑施工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策
2021-11-26屈友强
屈友强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中等专业学校,湖北 宜昌 443000)
经济的发展,让我国的建筑行业焕发新的生机,在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筑施工类专业也逐渐成为部分学生的首选。尤其是对于一些家庭情况不够好或者是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中职院校的建筑施工类专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这种背景下,中职院校的教学就承担着极大的压力。对于建筑施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知识重要,但是实践能力也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合适工作的前提。因此,中职院校需要培养建筑施工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的构成分析
中职学校的学生和中学的学生存在着不同,中学学生最大的压力来自学习,更需要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思考自身的兴趣,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一样,他们除了学业之外,还需要毕业之后的工作问题,因为大部分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就会进入社会。在中职学校中,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技能,也就是当前时代人们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比如沟通交流能力、计算机能力、责任感、文字表达能力、自律性等,这是最基础的能力,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1]。第二方面是专业能力,是学生从事某一类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的实践能力、专业分析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等[2]。第三方面是职业道德。这是一种软性能力,却也是学生能够在某个行业深入发展的基础。职业道德包括对该职业的态度以及自身的自我学习能力、保密意识等。中职学校学生职业技能都是由这三方面组成,每一个中职学校的学生都需要具备这三方面的能力,才能更快的适应社会。因此,在中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教学中,这三方面的技能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培养。
二、中职院校建筑施工类学生实践现状分析
在中职院校建筑施工类专业的教学中,由于经济的原因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大部分中职院校建筑施工类的学生实践能力都不强,从而使得他们在毕业后并没有太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随着建筑施工类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如何安排实习上成了大部分中职院校需要考虑的问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中职院校,由于自身的资源比较缺乏,大部分社会组织和企业对于这些院校并没有资源的支持,导致学校大都只有一个简单的实训基地。这就使得中职院校在教学时,会更加重视理论的教学,因为他们缺乏实践教学的机会。这种更加重视理论的教学,使得学生缺乏对理论的运用能力。甚至他们的实践教学也只是通过理论进行了解,并不知道实际的场地是怎么样的,这碧潭会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二)校外实践效果不佳
我国大部分学校都会具有校外实习的机会,一般在学习的最后一年或者是最后一个学期,学校都会安排学生进行校外的实习。但是对于中职院校建筑施工类的学生来说,这种校外实践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一方面,建筑施工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问题,学生实践能力低,很难找到合适的实践机会。而大部分学校又缺乏这种和校外企业合作的机会,从而使得学生的校外实践很可能和专业联系度并不是特别高。另一方面,建筑工程一般来说工期都是比较长的,甚至有持续几年的工程。而学生校外实践大都是3-6 个月。这种简短的实践时间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并不能对整体工程有学习的机会,这也使得校外实践效果不佳。
三、中职院校建筑施工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策
面对当前中职院校建筑施工类学生实践中存在着的各种问题,中职院校需要进行思考,尽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中职院校建筑施工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的合适的人才。
(一)注重市场性和实践性,加强人才的培养
中职院校在培养建筑施工类专业的学生时,需要谨记一个原则:学生最终是要走入社会的,学校是要帮助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社会,能够有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需要重视市场和实践。重视市场,是因为市场决定行业走势,只有了解当前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进行培养。一方面,中职院校需要紧跟市场,根据市场的情况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甚至调整教学专业[3]。此外,建筑施工专业最终落点在于实践,在教学设置中,院校需要甚至足够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进行实践。为了让学生能够具有更多的实践,在每一个课程的期末,都应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试验设计,让学生能够逐渐了解到企业工程的一些设计情况。
(二)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一体化教学
为了提高中职院校建筑施工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时必然的。但是,由于学生本身实践能力的缺乏,贸然进行校外实践,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校外企业的不负责。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可以建立起‘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在校内有一个老师进行理论以及一些实践的教学,同时,在校外安排一个经验比较强的工程师来对学生进行实际工程的教学。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校里就了解当前市场上一些常见的施工方式以及施工的注意点,从而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校外的实践。这种‘双师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着充足的理解,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同时,由于校外导师的存在,学生在进行校外实践时,可以优先考虑导师所在的工程或者是请导师进行推荐,大大增加了他们校外实践的机会。
(三)完善“1+x”证书机制,注重认证的教育
当前,在我国行业从业上,已经不再是之前的有了相关专业的毕业证就能够进入行业了,而是需要相应的从业资格证。各种各样的从业资格证让我国行业准入的门槛提高了,也让行业能够聚集更多的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中职院校在教学时,一定要重视认证教育。在校期间,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只是的教育,还需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证书考核,为学生证书考核提供一些帮助,让学生能够拿到更多的证书,从而具有行业的敲门砖。在毕业证的基础上,让学生具有其他的证书,这种“1+x”证书机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由于各种证书的存在,在证书考核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指导哪一部分的工作会更加的适合自己,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职业发展方向。此外,由于学生有过各种证书考取经验,他们对于整个流程会更加了解,从而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也更加的得心应手。
(四)实行校企合作的制度,优化课程的设置
在培养中职院校建筑施工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过程中,企业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只有真正在企业中进行实战,才能更快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因此,中职院校应该要实习校企合作的制度,引进更多的企业。一方面,按照企业所需的人才进行培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这种校企合作制度,本质上是把整个教学进行分段,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的实践。在这种制度下,中职院校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保证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能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因为有了企业实践的时间,学习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会减少,一般是从2 年半减少到2 年,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课程设置。在实践阶段,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中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制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在中职院校建筑施工类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教学是更为重要的。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建筑施工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达不到社会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中职院校需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并且提供相应的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对市场进行研究,让学生所需的更适合市场的需求。再如完善小气合作制度,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建筑施工类专业属于工科,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合适,学校都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