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托起幼儿的健康心理

2021-11-26刘小丽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漆园镇中心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21年33期
关键词:指南情绪心理

◆刘小丽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漆园镇中心幼儿园

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图表的方式,简洁、清晰地罗列出三个年龄段幼儿在五大领域层层递进的发展目标,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一样,把健康摆在了首要的位置。因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首次提出“心理环境”的概念,强调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只有心理环境达标,才能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才能保持幼儿安定愉快的情绪。为什么在幼儿园中就要如此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这对他们将来的成长会有什么影响呢?作为教师,我们要如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呢?

一、创设“温暖”的心理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了教师要为孩子营造“温暖”的心理环境。为什么要用“温暖”这个词呢?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哈洛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猴子与妈妈隔开,给它重新找了两个“妈妈”:一个“铁丝妈妈”,一个“绒布妈妈”。而只有“铁丝妈妈”的身边有食物,观察小猴子的选择。实验发现:小猴子总是选择和“绒布妈妈”在一起,只有在饥饿时才去“铁丝妈妈”处取食物,吃完后立刻回到“绒布妈妈”的身边,受到惊吓时,也是紧紧抱着“绒布妈妈”寻求安慰。可见,“妈妈”就是柔软的、温暖的、有安全感的代名词,孩子对“温暖,柔软”的心理需求甚至超过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

孩子从家来到幼儿园,离开了妈妈,他们急于寻找一种新的依恋关系来取代对妈妈的依恋。教师能否顺利建立起与孩子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孩子顺利渡过入园期的心理焦虑的关键。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给孩子亲切、温柔的肢体接触,在生活中轻轻摸摸孩子的小脸,拍拍孩子的小手、小脑袋,多对孩子微笑、抱抱,亲亲年纪小的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在老师对孩子做出这样温柔的肢体接触时,孩子往往一脸陶醉的表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很快平静下来,变得安静而顺从。这也是典型的心理满足的表现。此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中提出:“教师的情绪状态要好,要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孩子的情绪具有易受感染的特点,老师的快乐微笑会被他们细心捕捉到,并很快传至每个孩子的心中。

二、培养良好的情绪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心理健康领域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情绪。情绪也是心理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积极稳定的情绪是良好人格的重要标志。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增加了大篇幅幼儿合理情绪的帮助和指导,要求孩子:

①恰当表达情绪。伤心、生气时可以哭,可以发泄,但不乱发脾气,不要影响他人。

②合理控制情绪。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渐缓解平静下来。

③分享快乐情绪。学会与人分享快乐,给他人带来快乐。

④化解消极情绪。愿意把不高兴的事告诉亲近的人,寻求安慰,寻求社会支持。

老师能为孩子做的也有很多,与营造良好心理环境一样,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孩子,要允许甚至鼓励孩子去表达情绪,而不是简单的压制,要“疏”而不是“堵”。

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们经常会出现愤怒、伤心、生气等不良情绪。教师应允许孩子适当哭泣,适当发泄,可以给孩子一些肢体或语言上的安慰,而不是简单批评“不许哭!”“哭有什么用!”这些压制性的批评会传递错误的情绪信号,影响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压抑孩子的内心体验,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十分影响孩子与教师之间的依恋关系。

即使孩子出现乱发脾气、迁怒他人的情况时,教师也不能轻易斥责,要等孩子平静下来后一起分析,告诉他这样表达情绪是不对的,引导他寻找正确的表达方法。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从心理上消除抵触情绪,对老师建立信任感,同时也学习了与人交往的方法。

下面这个情景是在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日常活动时发生的,也能较好地说明对孩子情绪合理引导的重要性。一个小姑娘正在大声哭泣,据说刚刚有个小男生打了她一下,教师看见了,并没有立即去安慰,而是让孩子发泄一下,并观察她是否可以自我调节。大约2分钟后,小姑娘渐渐止住了哭声,这时教师再过去安慰一下,抱一抱孩子,给孩子温柔的肢体接触,拉着孩子的小手轻轻回到座位。整个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也不需要又哄又劝,孩子的不良情绪发泄了,也得到了关爱,自然就顺利地开始了游戏。另一边,这个小男生就是“惹事”的孩子,他看见小姑娘哭泣,似乎也很生气,别过脸去不理睬任何人。出去活动时,教师尝试去拉他的手,他也是又蹦又跳地发脾气。这时,教师并没有“压制”他,而是继续拉住他的小手,平静而温和地陪着他,让他在合理的范围内发泄自己的情绪,等他稍稍平静下来后,再讲道理,孩子的情绪“疏通”了,很快露出了笑容。

所以,教师应重视孩子的情绪,重视孩子的心理需求,给孩子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多一些“温暖”的爱。

三、家长是重要的“合作者”

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相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一处不怎么显眼却又十分重要的改变:将“教师”换成了“成人”。“成人”包括了“教师”,而又不仅仅是“教师”,涵盖了孩子周围,对孩子的成长时时刻刻起着潜移默化影响的“成年人”,更多的是孩子的“家长”。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说明”部分中就指出:“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更加强调了“家长”的作用。家长在教育中不应只是简单被动的“听从”教师的安排,“配合”教师的工作,而要主动“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帮助孩子健康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也是孩子的榜样。要想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要靠教师的努力,更要有家长的积极参与。例如: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要冷静对待,不厉声斥责,不要打骂,更不能抱着“树大自然直”的思想,听之任之。过于“严厉”或是过于“放纵”的态度都无法为孩子提供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严厉”产生恐惧,会影响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依恋关系,还容易形成孩子怯懦、内向、缺乏自信的性格。而在“放纵”的环境下,孩子缺乏对是非对错的正确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体会到的不是“自由”,而是周围环境与舆论对自己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与父母的态度形成强烈对比,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暴躁、攻击性强、自闭、对人缺乏信任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家长应仔细分析孩子犯错误的原因和性质,与孩子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即使是惩罚也应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做到“心服口服”。

再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成人要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看见父母大声吵架,孩子在一旁吓得瑟瑟发抖的场景。对成人来说,吵架也许不算什么,也很容易忘却。可对孩子来说,父母吵架是最“可怕”的噩梦,会给孩子带来深刻而持久的心理阴影。长期不和睦,“战争”连连的家庭,又如何给孩子带来温暖,安全的心理环境呢?所以,成人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表达情绪,不乱发脾气,为孩子做出正面的榜样。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不仅仅要做到自己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要努力成为家长的“指南”,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与家长交流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上遇到的问题。也只有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真正给孩子温暖而完整的关爱,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积极的孩子。

猜你喜欢

指南情绪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