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源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与经营对策

2021-11-26辛羿杉刘瑞芳

林业勘查设计 2021年6期
关键词:核桃农户

辛羿杉,刘瑞芳

(1.中共富源县委办公室,云南 富源 655500;2.中共富源县委宣传部,云南 富源 655500)

核桃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被形象地称之为铁杆庄稼。核桃仁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具有补气、养血、化痰、润肺等药用价值和健脑的保健作用,老少皆宜;核桃具有栽培管理容易,结果期长,生长适应性强等优良特质,很多地方都把核桃产业作为长期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培育,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1 富源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1)自2006年以来,富源县建设核桃连片基地19400hm2,其中,建成各级各类核桃基地样板林4866.67hm2(县级样板林2666.67hm2、乡镇级样板林2200hm2),成功培育了胜境腰站、县城周围,营上土地坡—都格、迤茂—德戛、大坪,富村新店—黄泥河牛场,富村小坝等典型样板。扶持培育核桃栽植大户3户,栽植品种主要以漾濞泡核桃和大姚三台核桃为主,少部分为云新系列早实品种。

2)富源县林草局从2017年开始,在全县连片核桃基地区域布设27个核桃产量固定监测样地,对核桃挂果面积和核桃产量监测。

据调查监测推算:2017年度全县核桃挂果面积5680hm2,核桃干果产量1080t;2018年度全县核桃挂果面积5680hm2,核桃干果产量1200t;2019年度全县核桃挂果面积6913hm2,核桃干果产量1510t;2019年产量比2017年提高39.81%(表1)。

表1 2017-2019年监测样地监测结果分析Tab.1 Analysis of Monitoring Results of Monitoring Sample Plots from 2017 to 2019

3)经对2008年度栽植的核桃公顷产量进行样地监测,2019年平均每公顷产干果343.95kg。其中:管理好的样地每公顷产干果1863kg,管理一般的样地每公顷产干果320.55kg,管理差的样地每公顷产干果仅为77.55kg。

4)近几年核桃整体价格大幅回落,由2015年的每斤30元跌到每斤15元,“核桃卖难”、“果贱伤农”等问题使得富源县的核桃产业发展陷入了“瓶颈”,造成核桃经济效益低下,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核桃树由“小康树”变成了“伤心树”。

2 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中安街道、胜景街道、营上镇、黄泥河镇、十八连山镇等重点区域核桃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座谈走访和实地调研,找出富源县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栽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极差

富源县连片核桃培育主要是依托珠江防护林、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项目,为达到项目规范要求,在栽植时人为地加大了栽植密度,密度大的330株/hm2,密度小的225株/hm2,而核桃树又是喜光性树种。在集约化经营程度极低的情况下,树冠郁闭,通风透光极差,导致核桃树生长不良,挂果率低。

2.2 劣质品种较多,急需提质增效

1)2006-2008年,全县开始大面积种植核桃,本地区苗木培育基地和良种基地尚未建设,本地优良品种尚未进行选优和扩繁,导致在核桃发展热潮中,由于苗木供不应求,在引种和购苗方面缺乏科学指导,出现“饥不择食”情况,见种就调,见苗就买,对品种和种源的适宜性没有充分时间做试验,大量引种滇西的漾濞核桃、三台核桃品种等,结果产生种源不适,甚至引进了不少劣种,造成晚霜和倒春寒危害成为富源核桃发展的制约瓶颈。

2)2008年遭受百年难见的冰雪灾害,2009年3月遭受50年未遇霜冻灾害,2010年遭受30年未遇的干旱灾害,使富源的核桃受到严重损失,大量从砧木上萌发形成铁核桃实生苗,导致品种杂乱,产品档次低,果壳厚薄不一,不便于流水线机械化深加工。

2.3 培植周期长,经营管理粗放

1)核桃培植周期长,产生效益慢。在富源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核桃种植时间已经超过十年,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其经济效益仍没有烤烟、魔芋等明显,导致农户对核桃树管理粗放、不重视。

2)核桃栽后几年也不对核桃树进行整形修剪,疏于病虫防治,不能按其需求浇水施肥,完全是放任生长,完全“靠天吃饭”,导致了早实品种生长缓慢,未达到丰产,树体就开始衰老枯死;晚实品种自然生长,只长树不结果,达不到丰产要求。

3)在核桃生长的过程中,缺乏管理技术,生产投入较少,造成产量不高,果实小,产值低,农民收入没有保障;部分农户甚至毁坏生长多年的核桃树种植其它作物。尤其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儿童,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核桃经营管理更为粗放,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规范化、精细化和高质量发展。

2.4 采收技术落后,严重影响质量

要保证核桃质量,适时采收,科学烘干是关键。部分农户为了提前抢占市场,存在“采青”现象,核桃还未完全成熟就采摘上市,鲜果不饱满,干燥后缩仁严重,含油量低,严重影响了核桃果实的质量;大部分农户不重视核桃采后的处理,70%的核桃仍然采用传统的堆捂腐烂脱青皮,未清洗、未漂白、未烘烤(多为自然风干),导致市场上出售的很多核桃鲜果外壳上都有黑色物,有的由于长时间堆捂腐烂液渗透到里面,核桃仁变黑,吃味变差,加之核桃果未进行分级处理,普遍混装混销,严重影响了核桃的卖像和品质。

2.5 精深加工缺乏,产业附加值低

目前,全县大部分连片地块都已开始挂果,部分地片已形成产量,预计五至六年后可逐步进入盛果期,届时全县核桃产量将大幅增加。富源县核桃产品加工产业化程度低,核桃深加工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滞后,缺乏拳头产品,削弱了核桃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核桃产业综合效益不高。全县仅有聚农公司一家核桃深加工企业,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难以消耗本地核桃,生产核桃乳,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2.6 市场开发滞后,销售渠道单一

县内缺乏核桃专业合作机构,没有形成“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的产供销产业链。核桃品种杂乱,果壳厚薄不一,不便于流水线机械化深加工,导致富源县聚农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核桃乳的主要原料核桃仁大量从县外购入。目前农户以销售核桃鲜果为主,主要集中在当地乡街和县域境内销售,或是各地小商贩上门收购,县内缺乏固定的核桃交易市场。缺乏必要的冷冻储藏设施和储藏的手段来调节市场,销售路子窄、周期短,农户收益低。同时,随着挂果面积的不断扩大,年产量逐年提高,核桃卖难问题将会更突出,这将是今后面临的最大压力和问题。

2.7 病害虫害突出,影响产量产值

富源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掣肘因素较多,排除品种、销售等方面的原因,就是核桃生长过程中病虫害易发、高发问题。富源核桃的病虫害种类多,防治难,其中核桃溃疡病、核桃白粉病、核桃炭蛆病、核桃小吉丁虫、草履蚧虫、铜绿金龟子等病虫害发生较多。由于病虫害种类多、危害时间长、防治投入少,加之部分农户管理不到位、不懂防治知识,每年都不同程度影响了核桃产量和收益,减弱了农户栽植的信心和动力。

3 核桃产业发展对策

3.1 正确定位产业,强化组织领导

1)在富源县发展核桃产业,是今后长期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缩小各地区收入差距,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突破口,事关全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和谐发展大局。只有在思想观念上牢固确立其地位,才能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县级领导要切实加强核桃产业发展管理,把核桃产业巩固提升纳入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内容;乡镇(街道)要结合本地实际,成立深化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或办公室,以及核桃科技协会等组织,明确职责和压实责任,抓实对核桃生产的组织、指挥和督办;村级核桃产业管理人员,要强化其指导核桃发展、栽培管理、科技培训、推广等工作职责,积极解答农户疑惑,打消思想顾虑,通过深入广泛宣传,进一步统一广大农户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种植信心。

2)要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教育,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总结推广经验,组织相关干部、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农户代表进行参观学习、技术培训,开阔眼界和思路,真正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核桃产业发展的优势、前景。

3.2 培育新型主体,实施规模经营

1)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是核桃产业做强做大的基础,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是农户、基地与市场联接的桥梁和纽带。要积极培育核桃龙头企业,发展镇村核桃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遵循“行业指导,市场运作,协会组织,大户带动,农民参与,公司经营”的发展原则,在提升现有基地生产、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退耕地、四旁地等土地资源潜力,适度增加核桃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

2)本着自愿的原则,通过正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核桃产业,对现有核桃地进行流转,促进农村能规模化建园,鼓励连片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使核桃种植向专业化生产转变,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转化为规模化、标准化的农场式生产,克服农村劳动力不足,后续投入不足、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要以“核桃产业补链、强链、延链”为目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将核桃产业发展项目引入县内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引进核桃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核桃产业龙头企业。

3.3 打造示范基地,搞好提质增效

1)把推行标准化管理技术作为提高核桃管理水平、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重点,制定《富源县核桃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从各乡镇(街道)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核桃低效林基地,在技术和项目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合理布局生产道路、小型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提质增效示范基地,推广应用垦复扩盘、深翻施肥、整形修剪、病虫防控、合理间作等管理技术措施,逐步提高核桃栽植管理技术水平。

2)采取间伐疏树、剪枝改型、高接换优等措施,对低产低效核桃林实施品种改良、品质提纯,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基地,以示范促带动,使农户“干有目标、学有榜样、看有示范”,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调动广大农户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积极鼓励各地组建核桃专业服务队,开展有偿服务,推动一镇、一村、一基地核桃林统一科学管理,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防治核桃病虫害,切实解决大面积核桃基地管理粗放的问题,在面积不变的基础上,提高产量,提升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3.4 加强采收管理,提高果实品质

加强核桃采收培训与管理,杜绝采青现象,做到成熟采收。在争取省、市的扶持下,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等经营主体,采取政企共建、以奖代补等模式,实施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工程,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为依托,在核桃重点乡镇、重点村合理建设一批核桃初加工服务点,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农户”的生产模式,逐步实现脱青皮、水洗、烘干、剥壳、分级等初加工环节的标准化生产,提升核桃干果及核桃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3.5 谋划品牌战略,健全营销体系

1)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成为农业产业的主要经营理念。把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果品质量作为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大力推进品牌建设,鼓励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品牌经营,开展核桃原产地、环境管理标志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打造名优产品和著名品牌。加强核桃质量监督执法,规范核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保护核桃品牌形象。

2)参照“富村镇建有西南最大的魔芋交易市场”模式,根据核桃产业分布情况,在核桃重点乡镇建立以核桃为主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核桃交易提供流通平台,打通流通渠道。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与时俱进,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抖音带货、淘宝直播间等新型营销方式,扩展销售渠道;组织优势核桃企业、合作社参加以核桃为主的林草生态产品展销、推介、专题招商等活动,争取在北京、上海等消费城市建立销售网点,打开销路。

3.6 强化资金扶持,推行核桃保险

县乡财政应专列扶持核桃产业发展资金,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加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统筹力度,实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集中用于发展优质良种核桃。

1)在政府扶持、企业、个人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林业贴息贷款,有效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2)各级财政资金重点在初加工设备购置、产品研发、品牌打造、市场开发等方面给予扶持,把核桃产业发展从过去重点扶持种植转向重点扶持管理、扶持加工、扶持品牌转变,实现从规模到质量、从品种到品牌、从低端到高端的跃升。

3)结合党史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支农惠农富农政策,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为基础,以农户自愿为前提,全面推行政策性核桃保险,完善农村保险服务,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切实提高核桃产业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加快建立核桃产业风险保障体系,推动核桃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保障农民增收。

4)通过各级财政提供保险费补贴和配套政策支持等手段,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对县境内管理规范、树龄在6年以上的良种核桃树所挂果品遭受暴雨(连阴雨)、洪灾、内涝、风灾、雹灾、霜(雪)冻等自然灾害,做到应保尽保。

4 结语

核桃历来是种植周期长,产生效益慢,农户在种植之初大多存在信心不足,有很大的顾虑。林业部门技术人员,要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全程指导,统一防治病虫害。各级政府要持续给予扶持,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多渠道搭建销售平台,确保农户收入,让农户踏实发展核桃种植,把核桃产业做强做大。

猜你喜欢

核桃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热胀冷缩巧取完整核桃
黄龙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