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地区公园绿地彩叶植物季相景观探析

2021-11-26谭建萍余江勇

绿色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花叶花期绿地

谭建萍,徐 斌,余江勇

(广东东篱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335)

1 引言

园林景观是受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其他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构成的景观。主要通过植物、地形、水体、小品和道路等因素来体现。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具有生命气息,感染人们情绪的生命物质体现,还会受到降水、日照、土壤等生长条件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极强的地域特征,受地域影响较大[1]。

园林植物的颜色是园林景观中可设计支配的颜色。其中,叶色是直接影响园林景观色彩的因素之一[2]。彩叶植物浓烈炫目的叶色,能点燃整个景观的活力,激发人们观景时的情感,产生共鸣。植物的季相变化会使植物景观呈现出不同季节的风貌特征,呈现植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与其他植物的合理配置,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和体验。

广州地处东南沿海,受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无霜期长等特点。广州优越的水、热、光等气候因子,有利于植物生长,且适生的植物品类繁多,还有大量可供开发的乡土植物种。

广州四季气候变化不明显,各种植物也无明显的季相变化特征,这就造成广州地区很多园林植物四季常绿、终年常绿的景观特点。常见的植物有银海枣、老人葵、榕树、蒲桃、散尾葵、大王椰子等。近年来,彩叶植物在广州地区的公园、广场中被广泛地种植,能适生、能应用的彩叶植物种类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广州地区公园绿地彩叶植物的调查分析,总结了广州公园绿地彩叶植物的季相景观特征,以便在园林中更好地应用彩叶植物。

2 调查内容及方法

以广州地区的彩叶植物为调查对象,筛选出季相特征较为明显或具有代表意义的彩叶植物进行重点调查,调查时间为2020~2021年。调查期内,每个月对植物进行观察和拍照并记录,统计彩叶植物的季相特征的初现期、持续期和消失期,分析其季相特征,并划分出强弱。

在所调查的11处公园绿地中,彩叶植物比较多的是白云湖公园(32种)、流花湖公园(31种)和珠江公园(29种),其余公园中的彩叶植物分别为:天河公园13种、越秀公园25种、雕塑公园13种、晓港公园6种、香雪公园6种、天河湿地公园12种、云溪生态公园15种、二沙岛宏城公园26种。

根据11个广州公园绿地中彩叶植物的调查情况,从中筛选出在各公园绿地中出现次数较多、较为常见的35种植物作为此次广州地区公园绿地彩叶植物季相观察的对象,具体植物名录见表1。

续表1

3 广州地区的季节划分

根据候均温四季划分法,广州是无冬区,夏季漫长,秋春相连,个别时候会在1月份入冬,2月份入春。2021年,广州在距离上次入冬时间1075 d后(2018年1月29日)再次成功入冬,并于2021年2月3日入春。

由于广州没有明显的冬季,春季和秋季难以通过气温区分出明显的界限。唯有通过对植物生长性状的观察和分析,才能较为直观地表现出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自然变化,见图1中鱼木的生长四季变化。

图1 鱼木的四季变化

4 广州地区公园绿地典型彩叶植物的季相景观特征

4.1 叶的季相特征

根据广州市季节划分情况,将广州城市绿地的彩叶植物分为5类,分别为新叶有色植物、老叶有色植物、常色叶植物、斑色叶植物和双色叶植物[3]。

顾名思义,新叶有色植物就是植物新长出来的嫩叶颜色有别于老叶的颜色,而呈现出来的景观色彩。表现突出的植物有杧果、香樟、水蒲桃、洋蒲桃、尖叶木犀榄、海桐、阴香、水翁等。老叶有色植物即为常说的秋色叶植物,秋色叶植物在广州地区景观表现效果不明显,广州地区公园绿地常用的有小叶榄仁、落羽杉、池杉、水杉、水松、黄葛榕等。常色叶植物多为灌木或草本植物,常年能保持一定的异色,常见的有红花檵木、大叶红草、金叶假连翘、黄金香柳、彩叶草、血草等。斑色叶植物在广州地区公园绿地较为丰富,种类比较多,主要有花叶良姜、花叶艳山姜、金脉爵床、花叶假连翘、合果芋、七彩竹芋、冷水花、红桑、变叶木等。双色叶植物的叶表面和叶背面颜色不一致,往往一面的颜色比较鲜艳,观赏价值较高,主要有红背桂、印度橡胶榕、锦绣杜鹃、塞楝等。不同类别的彩叶植物叶的季相特征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池杉、落羽杉、水松的叶在11月份到翌年2月份的持续观赏效果较好;水蒲桃和洋蒲桃叶的观赏期在1~5月份;血草、金脉爵床、花叶艳山姜、花叶良姜、红花檵木、红背桂、花叶假连翘、变叶木、黄金香柳、七彩竹芋、冷水花、红桑的叶可全年观赏;黄葛榕和小叶榄仁叶的观赏期在11月份至翌年4月份。

4.2 花、果的季相特征

经过调查,广州地区能够表现季相变化的典型彩叶植物的花、果色呈现的初现期、持续期、消失期见表2、3。

表2 12处公园绿地彩叶植物叶的季相变化序列

彩叶植物的花、果虽不如彩叶对植物的景观效果影响显著, 但花果的出现,有其初现期、持续期、消失期,会对彩叶植物的整体景观效果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如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表面叶色为深绿色,冬季或强光照射下,叶色变红,叶色红艳,观赏效果极佳(图2c)。然而,南天竹花期时,会开圆锥花序的白色小花,在浓密的绿色叶丛中,点缀出不一样的春色(图2a);果期时,圆润饱满的浆果红艳艳的、夹杂几颗橙红小果挂在南天竹的红叶丛中,别有一番风味,极易引起游人注目(图2b)。

图2 不同季节的南天竹

此次调查中,主要以花期、果期较为明显,且园林景观观赏效果较佳的彩叶植物进行分析,见表3。

表3对10种花果期明显的彩叶植物进行序列展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鸡冠刺桐和花叶艳山姜的花期均在4~7月份,海桐与锦绣杜鹃的花期在3~6月份,杧果的花期在12月份到次年3月份,洋蒲桃和水石榕的花期较短,分别在3~4月份和5~6月份;大叶紫薇、海桐和锦绣杜鹃的果期均在10~11月份,水蒲桃、杧果和花叶艳山姜的可观赏果期较长,分别在6~9月份、5~8月份和7~10月份。

表3 广州地区公园绿地典型彩叶植物花期、果期呈现序列

4.3 空间的季相特征

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会表现出一定的物候特征,并对园林景观空间产生一定的影响。彩叶植物叶色丰富,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很多。高大的乔木、灌木可孤植作为庭院、草坪等的主景,如黄金香柳、枫香、乌桕、木棉、鸡冠刺桐(图3a)等可以引导视线,使平面景观空间发生变化,独具特色。多种彩叶植物丛植(图3b)于一处时,能使地被植物、花灌木植物、高大乔木、建筑物以及周边环境形成空间上的协调统一,如变叶木、冷水花、红花檵木、红桑、花叶假连翘、朱蕉等植物。彩叶植物还能作为色带(图3c),如冷水花、白蝴蝶合果芋、紫背竹芋、山菅兰、银边草等,填补地面空间色彩。落羽杉(图3d)、水杉或池杉等植物成群或成片种植时,能构成观赏效果独特的风景林,在四季不分明的广州地区呈现出“层林尽染”的秋季景观,吸引大批游客前往观赏。

图3 彩叶植物空间表达方式

5 小结和讨论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11处公园绿地中配置有种类不一的彩叶植物,分别隶属于百合科、杉科、漆树科、大戟科、龙舌兰科、苋科、竹芋科、马鞭草科、千屈菜科、杜鹃科、桃金娘科、天南星科、五加科、姜科、木犀科、海桐科、唇形科、金缕梅科、爵床科、使君子科、荨麻科等[4]。彩叶植物在广州公园绿地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但是乔木类彩叶植物在广州的公园绿地中的应用仍然相对较少[5],而草本和灌木类彩叶植物在公园绿地中应用较多,且应用面积普遍较大。

调查发现,彩叶植物中同时具备叶色、花期、果期观赏效果的植物种类较少,且有些彩叶植物的花期或者果期观赏效果不佳,如水翁、落羽杉、彩叶草等。这些彩叶植物多数情况下会与其他花期或者果期观赏效果较佳的植物进行配置,如水翁有时会被种在水体驳岸边与水生植物搭配成景,顾盼生姿;多种颜色的彩叶草配置成多彩的公园入口景观或广场绿地色带,烘托浓烈的节日气氛和蒸蒸日上的生活氛围;秋风飒飒时,落羽杉漫山红遍,在广州的公园绿地中犹如万绿丛中一片红,与落日余晖相映成趣。既能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和色彩丰富度,又能提高植物景观美景度[6]。藤本类彩叶植物在此次调查中,较少出现。除了在立交桥、游客较少踏足的公园绿地范围内的老旧建筑、树木或墙壁上能看到三角梅(BougainvilleaspectabilisWilld.)、地锦(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Sieb. & Zucc.) Planch.)或花叶薜荔(Ficuspumilacv. ‘Variegata’)等植物外[7~9],在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或广场绿地中,较少出现藤本类彩叶植物。而且广州夏季长,且高温多雨高湿,在小气候环境下,完全可以营造出适宜乔木类植物、灌木类植物、藤本植物、草本植物等共同生长的、类似于热带雨林的垂直分布绿色景观[10],从园林景观设计和园林绿化应用方面,增加藤本植物乃至藤本类彩叶植物的应用,提高物种多样性、景观色彩丰富度和绿地植被覆盖度,进而改变广州地区公园绿地彩叶植物季相景观的植物多样性、色彩丰富度和绿地植被覆盖度,从而实现生物多样性和观赏景观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花叶花期绿地
优质蜜源植物不同播种期对花期的影响
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售楼处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兰花(新韵)
娇艳花期
秋天?花叶
赵海棚绘画作品
走进绿地
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