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沿江地区油麦后直播棉的品种选用策略*

2021-11-26王晓光刘效明龚金河刘满来张飞周晓箭

棉花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吐絮机采株高

王晓光,刘效明,龚金河,刘满来,张飞,周晓箭

(1.宿松县复兴镇农技站,安徽 宿松 246531;2.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 安阳 445500 )

安徽沿江地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价格有较大幅度提升,带来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农作物(如棉花)种植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的不断上涨,因而,实施棉花种植轻简化或逐渐实现生产机械化成为广大棉农的期盼。棉花种植轻简化或机械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因此,作者针对安徽沿江地区油菜茬后或小麦茬后直播早熟棉的品种选用提出一些策略,供该区域棉花生产者参考。

1 安徽沿江地区早熟棉品种试验示范回顾

安徽沿江植棉区朝着轻简化方面的试验示范也就最近6~7年的事,在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及相关棉花研究所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很多需要探索研究的地方,早期沿江地区棉花生产是传统的育苗移栽方式生产,费时费工费力,已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连续几年棉花收购销售市场价格跌破生产成本,种植面积迅速下滑。在国家采取了划立棉花保护区、目标价格补贴等多项措施后,虽然对稳定沿江地区棉花种植面积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太明显。要扭转植棉面积继续下降的局面,除政策支持外,关键还是要让植棉者有一定的收益,任何经济活动都要有必要的利润才能维持该经济体的正常运行,否则不可持续并将会退出市场。那么在政策加强、市场仍低位运行时,要使植棉有维持下去的基本效益,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改变生产方式方法,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走轻简化机械化的道路。近几年安徽沿江地区棉花轻简化(或机械化)种植的试验示范经历以下过程。

1.1 直接引进与筛选品种

搜集全国三大棉区早熟品种进行鉴定筛选后直接试验示范,如引进和筛选出早熟品种中棉所50。该品种植株较矮,株高50~60 cm,耐肥,棉铃小,纤维品质中等。并探索出中棉所50耐肥,在与本地筛选的早熟品种同样施肥管理情况下, 中棉所50出现吃不饱表现早熟(要想较高产量就要早施肥并增加施肥量)现象,而本地品种营养生长旺盛,营养体大,植株高大,开花迟吐絮迟晚熟。

1.2 摸索适宜的直播棉栽培技术及品种配套与融合模式

摸索出沿江地区适宜的油(或麦)后直播棉栽培技术。该技术涉及筛选品种、品种与采收机械融合配套、栽培模式、减少总用肥量、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病虫防治几个方面。其筛选适宜的品种就要求品种在保证霜前花率(11月10日之前作霜前花)不低于85%,籽棉产量不低于3750 kg/hm2,纤维(绒)长在30.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在30.0 cN/tex以上,马克隆值5.0以下。

1.3 以早熟棉新品种区域试验选用品种

结合油(或麦)后直播棉对品种的基本要求,2016年后长江流域各省均组织了早熟棉区域试验,并有一批通过审定的品种,安徽沿江地区就利用这些通过审定品种进行生产鉴定和试验示范。

2 机采棉品种的选用策略

一是第一果枝节位高于地面20 cm,可以避免因采棉机采摘不到而造成的浪费。二是棉花株型紧凑近筒形,茎秆坚韧,不倒伏,可以减少机械采收时的损失和浪费,提高采净率。三是开花、吐絮相对集中,配合脱叶催熟剂的使用,使机采前棉铃吐絮率达到95%以上,这样可以保证一次性完成采收。四是棉铃壳含絮力适中,具有一定的抗风和抗冲撞力,可以减少机采时的撞落损失(手摘棉品种含絮力弱易于手摘,等到机采时容易出现大量的落地花而造成损失,含絮过紧不利于提高采净率)。五是落叶性较强,对脱叶剂敏感,有些棉花品种在成熟期叶片会自然脱落,对脱叶剂敏感加快脱叶过程利于达到预期的脱叶效果,有助于减少机采时的杂质含量。六是棉花品种内在纤维品质优良,机采棉一般要经过数道籽棉清理和皮棉清理加工环节去除杂质,对棉纤维长度和强力会造成损伤。因此要求机采棉品种纤维具备优良的内在品质,特别是纤维绒长在30.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在30.0 cN/tex以上,马克隆值5.0以下,这样可以保证加工后皮棉纤维品质仍保持较优,符合用棉要求。

3 油(或麦)后直播棉模式的品种选用策略

安徽沿江植棉区早熟棉种植试验示范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受种植规模限制,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机采。加之无后续清花加工设备,机采棉杂质含量多,无人收购,只是做了机采示范引导,从品种选择、田间种植模式、到农艺农机融合都能适合机采,一旦早熟棉种植有一定规模,定会实现沿江地区机采棉生产收购加工立项,打通棉花全程机械化之路。

就目前还不能实现机采的情况下,提出一些该模式人工采收选用品种策略。一是适宜的植株高度,第一果枝位高度30 cm以上,株高80~100 cm有利于收花时少弯腰,减轻捡花工的劳动强度,这样的高度也适宜机器采收;株高70 cm以下收花时就得“卑躬屈膝”收花,不仅累且工效低还没有人愿意做,无形中增加采收成本。二是棉铃适当大,含絮力适中,全株单铃重5.0 g,吐絮畅朵大,有利于提高人工采收工效。三是生育期适中,出苗到吐絮经历110~115 天有利于稳产高产,加上吐絮期延续60 天左右,播种至出苗5~7 天,棉花播种到一次采收的生长期180 d左右。生育期过且早管理不及时会使营养体生长不够早花早熟减产明显;生育期过迟,后期降温快不利于纤维正常发育和成熟,同时还影响后茬作物。四是品种品质及经济性状较优,品种遗传品质稳定,纤维长度30.0 mm以上,断裂比强度30.0 cN/tex以上,马克隆值5.0以下;籽棉产量3750 kg/hm2以上,衣分率在40%左右。做到种收用各环节在整个产业链都有各自的效益,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4 适合安徽沿江地区油后(或麦后)直播棉的品种推荐

通过近几年试验示范,以下三个品种可以作为安徽沿江地区从人工采收到机械采收期间的过渡品种,沿江地区棉花生产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要针对各个品种的特性进行生产管理,摸索栽培技术,再进行模式化推广。

4.1 EZ9

该品种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2018年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赣审棉20180007),属转基因品种(农基安证字[2014]第111号)。该品种生育期103.0 天,植株塔形,株高120.2 cm,出苗较好,子叶中大,叶片较大,茎秆少茸毛,铃卵圆形,花药乳白色。单株结铃12.8个,单铃重5.0 g,霜前花率93.22%,衣分39.95%,衣指8.0 g,籽指12.2 g;平均长度30.5 mm,比强度31.3 cN/tex,马克隆值5.2,伸长率5.4%,反射率77.5%,黄度7.5,整齐度84.8%,纺织均匀性指数143.8;耐枯萎病,相对抗指14.9,耐黄萎病,相对抗指28.6[1]。

4.2 赣早棉5号

该品种为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选育,2020年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赣审棉20200004),属转基因品种(农基安证字[2019]第221号)。该品种生育期100.1 天,植株塔形,株高97.6 cm,出苗好,子叶绿色较小,叶片较小叶色较深,茎秆较细、茸毛少,铃卵圆形,花药乳白色。单株结铃14.2个,单铃重4.3 g,霜前花率96.5%,衣分40.4%,籽指10.5 g;纤维平均长度30.2 mm,整齐度84.9%,比强度31.2 cN/tex,伸长率5.5%,马克隆值4.9,反射率79.5%,黄度7.7,纺织均匀性指数142.1;枯萎病相对抗指16.3,黄萎病相对抗指33.4[2]。

4.3 中棉所97,

该品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2020年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转基因品种(农基安证字[2019]第249号)。该品种生育期100.9 天,株形较紧凑,株高109.5 cm,出苗较好,子叶较大,叶色较深,茎秆中等粗细、有茸毛,果枝略上举,与主茎夹角较小,叶片中等大小,颜色较深,花冠和花药均是乳白色,长柱头;始果枝着生位6.15节,果枝数13.7个。单株

结铃12.5个,铃较大卵形,单铃重5.0 g,衣分42.9%,籽指10.3 g,霜前花率96.0%;纤维平均长度30.4 mm,整齐度86.1%,比强度32.1 cN/tex,马克隆值4.8,伸长率4.9%,反射率81.1%,黄度7.1,纺纱均匀性指数157.8;枯萎病相对病指10.5,黄萎病相对病指24.3[2]。

猜你喜欢

吐絮机采株高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中基因的序列变异及与株高等性状的关联分析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
柳絮
棉花吐絮期管理技巧
早熟机采棉育种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