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音乐形态
2021-11-26廖幸瑶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廖幸瑶 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索尔维格之歌》是挪威著名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的一首代表作,是戏剧配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它将挪威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融入和声作曲技法中,以抒情优美的旋律刻画了女主人公纯洁美好的音乐形象,使音乐与文学得到完美融合,让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更好的审美与情感体验。
1874——1875 年,格里格为著名戏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 年)的幻想诗剧《培尔·金特》作了配乐,他从戏剧配乐中选出八段音乐,再改编成两套管弦乐交响组曲,定名为《彼尔·金特第一、二组曲》,每个组曲分别由四个乐章构成。每一乐章的写作手法简朴通俗,音乐风格具有浓郁的北欧民族风情,成为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世界名曲。《培尔·金特》组曲以挪威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具有较强的讽刺意义。
《索尔维格之歌》是《培尔·金特》第二组曲中的第四乐章(末乐章),主要有小提琴、中提琴、单簧管、长笛、圆号和竖琴演奏。乐曲用小提琴奏出了淳朴婉转的旋律,将人引入音乐情绪中。弦乐器的前奏和尾声,由一个相同结构的乐句首尾呼应,让人回味无穷。《索尔维格之歌》是一首单二部曲式的民歌风格歌曲,由引子、两个主题和尾声组成,全曲的结构为:引子+||:A B :||+尾声。二部并列曲式是由两个主题段落构成的,因为调性、节拍、和声、旋律、音乐情绪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用A 和B 表示。《索尔维格之歌》乐曲的第一部分以抒情为主,第二部分以花腔为主,调式上从a 小调转为A 大调,拍子上从4/4 拍转为3/4 拍,音乐速度也有所变化,从行板变为小快板,从比较匀称的节奏变成一长一短的节奏,使两个部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乐曲的结构层次。
乐曲的引子以a 小调开始,4/4 拍,旋律节奏平稳,营造出一种沉郁、忧伤的氛围,明确了乐曲的整体风格基调。引子短小,和尾声的结构一致,共9 小节,构成首尾呼应。当弦乐演奏完温柔抒情的引子后,进入第一部分——A 段。A 段是方整型乐段,一共四句,结构为4+4+3+4。开头第一句主旋律优美绵长,低声部以五度柱式和弦持续伴奏,在节奏上营造了一种不安和凄凉的气氛。第二句大小调交替使用,从a 小调转入C 大调,并在C 大调的主和弦上结束,构成T-S-D-T 完全终止。第三句是第一句的发展,结束在a 小调的属和弦上,构成不完全终止。第四句是第三句的变化重复,最终结束在a 小调主和弦上。A 段以暗淡柔和的调性色彩、级进上行的旋律让人感受到充满哀伤的情绪,表现了索尔维格对爱情的期盼。同时,格里格采用调式的转换在声部中加入了半音的进行,加强了音乐色彩的紧张性,体现了索尔维格内心的不安。
接着,乐曲进入第二部分——B 段。调式转为A 大调,3/4 拍,一共三句,结构为5+4+4。大调音乐色彩明亮,旋律采用连续小符点、切分音节奏,体现了挪威民歌的风格特点,与A段的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段花腔性的旋律只用“啊”来演唱,一长一短音符组成的生动节奏型用很轻的力度唱出,句法比较自由,表现了索尔维格喜悦的心情。最后,以二连音和三连音的交替为结束。格里格不仅用忧伤的曲调让观众深切感受到索尔维格的悲伤,同时,为索尔维格重逢时刻给予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
最后,A、B 段再重复一遍,但歌词迥然不同,表达的思想内涵也不同,情感升华到另一种境界。“假如你现在还活在人间,愿上帝保佑你,当你跪在上帝的面前,愿上帝祝福你。我要永远忠诚地等待你,我等待你回来。你若已升天堂,就在天上相见,在天上相见。啊……”最后,为加强全曲的收束感,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格里格在全曲尾声部分再现了引子的素材。
通过对《索尔维格之歌》音乐形态的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格里格作为民族乐派著名作曲家,将挪威民族民间音乐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规整,常用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或大小调交替。其大胆运用富于色彩性的和声创造性手法,以及各种结构不协和和弦,在大小调和声基础上进行调式化的和声处理,使音乐更鲜明突出,更加饱满丰富,与其他作曲家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对后来的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拉威尔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培尔·金特》组曲的创作中,格里格以最优美的旋律为索尔维格谱写了颂歌,使音乐与文学相得益彰,让人在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剧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审美与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