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析
2021-11-26李丹丹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李丹丹 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黎丙松 重庆文理学院音乐学院
一、加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授课模式相对单一,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知识的讲授上比较片面,教师主要针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而忽略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对知识缺乏综合运用的能力;在强化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大多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训练活动,忽略了对知识的整体运用。而学前教育阶段正是学生培养乐感的基础阶段之一,单一的强化训练会导致学生缺乏音乐素养。
由此可见,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与教育“以人为本”的总体目标存在一定的分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要和教育的总体目标相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音乐素养,还要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教学的内容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革新,从而提高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1]。教师身处教学的第一线,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提升教师音乐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幼儿园要对课程进行相应的规范。课程的规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学习课时较少
我国本科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上,并没有将对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及音乐技能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院校对课程设置多侧重于教学方法的培养,以及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课程设置不全面,影响了教师的教学。
(二)学生音乐基础薄弱
我国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并非都对学前教育感兴趣,而且专业招收的学生基础不同。一些学生的音乐基础十分薄弱,因为他们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对音乐素养的培养,而是比较注重其他与高考相关科目的学习,所以基础水平较差。与此同时,本科院校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深层次地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发挥自主能动性,进行深入的自主学习[2]。但由于课时设置的限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无法全面对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进行培养,这就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无法得到提升。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教科书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在入学时的音乐基础通常较为薄弱,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差异适当进行课程调整。但我国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多习惯性地遵循教学大纲的教学计划安排,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的关注。所以,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基础比较薄弱,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不足,从而降低了音乐课程的学习质量。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弱,并且缺乏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通常照搬教师的教学内容。而教师的教学内容又以教材为主,教材的内容和实践中的内容通常不尽相同,所以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3]。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举措
(一)适当调整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课时
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如音乐学习课时较少、课程内容分布不均等。为了学生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本科院校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特征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课时及教学大纲内容。具体而言,本科院校要对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调整,在课时的分配上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的合理分配,以及科学划分学分比重。其中,本科院校可以在理论课上加入实践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进行知识运用,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我国学前教育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此外,本科院校还要在实践课上注重对理论课程内容的联动性应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基础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地进行知识的灵活运用。对于课时的增加,学校可以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安排,在不耽误其他专业课程的情况下增加音乐类课程的课时。比如,可以在周末安排相关的实践课程或者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音乐活动。
(二)以音乐课程教学目标为前提,不断完善音乐教育的内容
对于音乐教育课程的改革,学校需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前,幼儿园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已经由单纯教孩子唱歌,逐渐演变成帮助学前儿童培养音乐综合素质,这也是教育“以人为本”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要对幼儿园的具体教学变化进行关注,要针对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及音乐教材,帮助学生逐渐培养对课程内容的规划能力,这是教师培养学生教学综合能力必须注重的内容。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先从简单的课程设置开始,毕竟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报考本专业之前通常缺乏相关的音乐培训,音乐基础能力较弱。教师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给学生安排适当的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并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深化,从而全面提高我国音乐学前教育课堂的质量。
(三)以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不断完善音乐课程教材
教育的目的是“以人为本”,注重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专业教育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养,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幼儿阶段是幼儿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优秀的教师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基础的音乐素养。本科院校要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要注重培养学生深厚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音乐水平,而音乐水平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成为优秀的音乐教师。因此,学前教育的音乐课程改革至关重要。
教师对于音乐课程的教学主要以课本为依托,因此要选择合适的音乐课程教材。这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学校要支持教师对教材进行改革,并且要对现代音乐的变化有所了解,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组织相应的专家团队和教师团队进行教材内容的调整。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根据时代的变化调整教学方式,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顺应时代的前提下培养自己独立的音乐审美能力及音乐综合素质,并且要注重实践内容的规划,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实践中逐步成长。
(四)夯实学生音乐基础,做到因材施教
每届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课程教学。具体而言,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树立学习音乐的信心,逐步改变其学习音乐过程中存在的习惯性错误方式,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在学生相互帮助的轻松氛围中,使基础薄弱的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并培养良好的音乐综合素质。另外,教师在集体授课的同时,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单独辅导,帮助学生切实认识到自身的问题。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其安排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知识的深化及整合,同时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发挥其榜样作用,促进全班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帮助这些学生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进一步提升其音乐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还要更好地将理论融于实践之中。学前教育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知识需要和实践进行结合,才能进一步延伸。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安排音乐课程。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在理论课程中逐渐加入实践的内容,实践的融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进行灵活运用。对于实践活动的安排,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幼儿园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和幼儿进行交流的能力,进而提升其教学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学校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措施,不断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