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大家庭系列》的表情艺术
2021-11-26张莉琦辽宁师范大学
□张莉琦 辽宁师范大学
一、《大家庭系列》作品概述
《大家庭系列》除历史和现实赋予的复杂心理外,直接的灵感源于张晓刚私人家藏的旧照片,经过修饰的旧照片触动了他心灵深处的神经——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他在翻阅照片时看到自己的母亲,想起小时候的事情,久久不能从伤感中脱离出来。这些照片多是20 世纪70 年代初期的老照片,更多的是展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张晓刚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希望通过这些照片呈现各种各样的血缘关系,亲情、社会、文化等。他把对母亲的思念融入画作中,寄托自己特殊的感情,他认为或许这样自己能够与母亲更加亲近。所以张晓刚创作了今天大家看到的《大家庭系列》,母亲年轻时的面孔在他以后的创作中频频出现,母亲的形象也在重复出现。
二、艺术表现语言的运用
(一)平涂法
张晓刚的作品不管构图、大小还是色彩表现上,都能给观者视觉上的吸引力,使其产生共鸣,留下深刻的印象。简单概括是他在技法和色彩方面的一大特点,画面隐约透出中国传统年画的味道,但其中包含了画家主观的思想及创作所用技法和色彩表达观念。他在油画创作中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可以使参观者眼前一亮,产生无限遐想。他的作品画面中没有明显的笔触,且用笔极为平滑,近似油画技法中的平涂。这样的平涂方法在作品中融入了他对艺术的独到见解。他的油画作品中,满脸抑郁的人物表情被刻画得细致入微,令人陷入深思。在“大家庭”中所产生出来的创作思想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洗礼。他的作品中人物面部表情没有任何笑容,极为平淡,想要主观表现的更多的是对生命及未来生活的思考。德国艺术家格哈特·里希特的绘画作品影响了张晓刚的老照片色彩风格。格哈特·里希特对画面采用模糊、隐喻的艺术表现手法,张晓刚艺术创作中色彩的倾向与其极为相似,然而他并不是完全模仿里希特的绘画创作语言,而是在他的影响下不断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在他的画面中,看不到色彩之间的明显对比。在作品《血缘:大家庭系列》中,他总是突出画面前面的人物,使之与后面模糊处理的人物区分开来,黑白灰系列的色彩在画面中占比较大,与老照片的色感重合区分开来,加上自己的主观理念处理来突出人物表情,这一部分可以以画面中带着鲜艳红领巾的小孩为例。在他的作品中色彩与画面中的人物表情语言相通,展现了他个人具有沉闷抑郁倾向的主观情怀。
(二)表情复制的运用
在作品中,人的态度体现出追求传统、稳定的倾向,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中“复制表情”是最大亮点,他有自己独到的思维见解,与当时的艺术家风格截然不同,就像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时间切片。《血缘:大家庭3 号》这幅作品从构图上区别于其他系列的几幅作品,冷色调使人物斜着被排在画面中,如一个人一个扁平的影子,而不是那么严肃地排在画面的正中间。这幅画相对于其他作品,在色彩处理方面色彩倾向突出,画面的红领巾显得格外耀眼,表情复制是张晓刚对艺术的独特见解。人物单眼皮的刻画虽然眼神空洞、严肃,但人物整体形象显得十分儒雅,眼睛形状的刻画像极了鱼眼,眼神呆滞、飘忽不定的感觉像是鱼儿在水中游离的状态。每个人的视角和感觉不一样,画作之间没有明显的特征区别,它们是取自同样的照片素材,用同样的技巧不断复制的影像。
(三)符号化表情——老照片
“老照片”是张晓刚创作中的艺术符号,这是张晓刚独一无二创作思路,画面中的冷色调使人物笼罩在记忆和实践的阴影之中。在《大家庭》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被一根红线联系,他们被血缘关系连接着,表现的都是家庭中的亲人,不能分离,他们有的是兄弟姐妹,有的是几口之家,不同程度地组成家庭,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画面中夹杂着自己复杂的感情,同时加入了一些元素,让人看到很多内容。符号化表情的共性就是运用属于自己的表情符号阐述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的反思。《大家庭系列》成为中国人缩影式的肖像特征,以抒发张晓刚对当代社会的思考及对当代社会的寄托。张晓刚的一些经历造就了他对符号化表情的表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张晓刚的符号化表情透露着单纯与天真,甚至是“呆萌”,他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在画面当中。黑白灰系列的色彩呈现,令人感到忧郁的人生并不是无望的,而是值得期待的。他对表情的描绘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意念,所创作的表情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带有深刻内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