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
2021-11-26何继坤肖航
何继坤 肖航
目前,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已经成为优化设计方案、管理投资成本的有效方法,尤其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建筑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会涉及很多内容,如初步设计、结构图纸以及施工方案设计等,通过明确整个施工流程,合理把控设计质量,在提高整体建筑质量同时,还能降低施工成本。因此建筑单位需要利用工程造价控制来优化施工方案,通过不断对比方案、图纸,以选择最为合理的设计,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得到项目功能与成本的最优解。
1.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意义与关系
1.1 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意义
研究表明,一个项目75%以上的造价在其决策和初步设计阶段就已经确定了,因此,在设计阶段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来做好造价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从成本的角度来分析,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能够更好地降低建筑成本,创造出更多经济利润,建筑单位能够借助有效方案来精确评估,大幅度提高工程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2)合理的造价控制能够科学配置成本与资源的使用,在建设过程中减少浪费,有效控制建筑工程中的浪费。结构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能够节省大量建设成本,对于整个工程的开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推动建筑单位良好发展,确保建设成本能够获得有效控制和管理[1]。
1.2 建筑结构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建筑结构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控制造价的有效途径,影响整个工程的后续开展,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经济性。结构设计能够为工程开展提供充分保障,并可以针对施工方案的科学性进行对比分析,以适当降低施工成本。目前来看,无论设计方案,还是设计过程都会和工程成本建立直接联系,设计方案科学合理,则在施工过程中也会节省更多的直接费用,充分提高建筑经济效益。设计方案明确后,需要对其中的细节展开分析,这样既能保证效益,也会继续推动后续设计方案的完善。设计质量与工程造价也有密切关联,由设计质量原因引发的建筑问题屡见不鲜,尤其是在设计质量不达标的情况下进行施工,不仅浪费了大量成本和资源,也会为社会带来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2.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造价控制机构设置问题
在工程开展过程中,为了实现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建筑单位内部必须有完善的管理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但目前很多建筑单位的造价管理机构设置存在问题,与其他机构存在类似的功能,或者没有单独的造价管理部门,导致无法在建筑设计阶段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另外,在这样的条件下,根本不能发挥出造价管理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使得造价数据缺乏真实性与可靠性,甚至需要施工单位在现场重新纠正,导致工程投入更多资源,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2.2 缺乏内部控制制度
建筑工程中的各项制度,往往会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约束、管理、协调等,而建筑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制度的缺失,导致其控制效果受到影响。没有制度的严格管理,就没有有效的执行力,这也是目前工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对工程造价有明确的认知。除此之外,制度的缺乏导致建筑单位在造价管理过程中比较松散,无法有效发挥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所以需要内部控制制度,让设计人员能够严格执行造价限额设计,确保每个环节都能符合标准,发挥出造价管理的作用与价值[2]。
2.3 工程造价目标模糊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成效一般与其目标是否明确有很大关系,若建筑单位没有制定明确的造价控制目标,则无法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控制,导致出现工程造价与预设目标不符,工程造价控制逐渐流于形式化。由此可见,工程造价控制目标模糊,会对工程开展及造价管理造成很大影响。此外,尽管对工程造价目标进行了制定,但没有明确性的实施准则,也会造成造价控制效果不明显。
3.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3.1 运用信息技术完成造价控制
在当下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背景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如BIM 技术,可促使工程造价更加迅速、可靠、有效。其次,信息化发展也是现代建筑工程的主要方向,因此要确保通过结合信息技术来促使造价控制更加精准高效。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十分复杂,因此研发了很多进行造价控制的专业软件,这充分发挥出了信息技术的作用,也是目前最有效率的处理方式。因此建筑单位应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并充分融入结构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中,为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3.2 明确目标并完善造价控制流程
明确的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对于资金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建筑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才能找出与目标与实际之间的差距,再对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另外,完善工程造价控制流程,同样有助于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首先要以设计原则与规范为基础,制定科学的造价控制目标;其次要保证造价控制过程中的合理性,以此来提高造价控制效果。为了促使设计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可以建立评比机制或奖励机制,激发其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的精细程度。
3.3 建立完善工程造价控制制度
针对建筑结构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可以通过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保证造价控制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工程造价制度形式,并确保设计人员能够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发挥出造价控制制度的作用。另外,可通过建立制度评价体系,实施奖罚分明的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鼓励,并确保制度能够充分融入工程造价控制中。此外,还要注意建筑结构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基础内容、控制目标等,让制度更加清晰明确,确保工程造价控制能够有效实施。
3.4 合理选择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在建筑结构设计阶段中,选择科学的造价控制方法往往能发挥出重要作用,这也是造价管理的核心,因此建筑单位必须基于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理念,制定真正符合建筑工程需求的造价控制方法。目前限额设计法得到广泛运用,其主要根据审批完成的设计文件,进行初步估算与控制,结合分配投资的限额控制展开有效设计,确保整体投资限额不超过相应标准。另外,借助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能够避免低价中标、高额维修以及低价购买高价使用等问题,同时可以针对性的控制建筑结构设计阶段中对项目成本支出费用有很大影响的重要部位,以确保节省更多投资成本。由此可见,选择适当的造价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消耗、成本投入,创造更多经济收益。
3.5 引入招投标机制优选设计方案
由于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对整个工程的开展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很多建筑单位也会通过选择第三方的形式来进行设计,为了确保项目资金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建筑单位可引入招投标机制,选择更优秀的设计方案。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委托设计等形式,由设计单位根据自身的项目需求,选择比较适用的设计方案,以此来为工程资金的使用提供保障。另外,中标单位应该明确设计与造价之间的联系,设计人员务必全方位思考,严格细致地展开设计,确保在满足结构设计要求的同时达到造价控制的效果,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3.6 提高设计人员造价控制能力
从建筑结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成效的反馈来看,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设计人员,其自身的专业水平,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因此设计人员应该具备优秀的责任感与专业能力。在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不同设计方案的资金成本进行比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限额设计,满足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需求。另外,设计人员必须全面参与到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同时严格监督建设项目的每个环节,通过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对造价管理的参与程度,来共同实现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目标。
4.结束语
作为建筑工程设计的前端,建筑结构设计阶段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施工环节,包括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成本控制等诸多方面。因此在工程决策后的设计阶段,必须做好造价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健全施工方案,不断预先优化施工中的问题,以此来确保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随着建筑行业发展,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问题已经得到广泛关注,成为控制工程资金使用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概算,避免“超概”现象发生,还能增加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合理提高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