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教育:现代金报的突破与转型

2021-11-26文_章

传媒评论 2021年2期
关键词:宁波市宁波传统媒体

文_章 萍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不断崛起,媒体融合深入发展,都市类纸媒也同样面临供给侧改革。以现代金报为例,年产值一度急速下滑,从最高的1亿多元跌至2000多万元。如何突围,成为摆在眼前一个大难题。

一、困境下的传统纸媒

互联网新媒体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作为传统报业盈利来源的广告大举向互联网媒体迁移。由于智能设备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新闻读者也大量流向网络新媒体。[1]

公开数据显示:从传媒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看,传统媒体市场仍持续整体衰落。以2011年为分水岭,新兴媒体的市场份额超过传统媒体开始,传媒市场结构调整的速度越来越快。从2011年平面、广电、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四分天下”,到2013年演变成传统媒体、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三足鼎立”,2017年则已转向“一超多强”的局面——移动互联网的市场份额接近一半,传统媒体仅占五分之一,其中报刊图书等平面媒体的市场份额不到6%。

现代金报,新华社原直属报刊,创刊于2003年10月22日,一度是宁波本土市场综合类都市报的“三驾马车”之一(另两份为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它在2015年正式进入困境的分水岭。

和大多数传统媒体一样,首先是老百姓自费订阅量锐减,单位订阅数也逐渐减少,街头发行模式逐渐消失。发行量从鼎盛时期的15万份,到2015年时缩减至5万份。随着户外、新媒体等多渠道广告发布形式的出现,支撑报纸正常出版的广告业绩仅为鼎盛时期的10%。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华社对地方报刊的战略调整,现代金报从新华社管辖划归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管理。当时,报系已明确将宁波晚报定位为主打综合民生类的都市报,东南商报转型调整为财经类周报,新并入的现代金报必须与晚报、商报形成差异化,如何转型迫在眉睫。

都市类报纸要走出困境,必须依靠内容生产优势和“两微一端”发展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整合传媒产业链,全面服务用户,与互联网新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更贴近百姓的“服务型创新媒体”。不过真正要转型,特别是都市类纸媒的融合转型,操作非常困难。

二、选择教育是时代需求

教育领域是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关键,是关系百姓民生的头等大事,毫无疑问更是新闻媒体值得倾力服务、积极拓展的重要方向。

再观宁波教育,这是个新闻富矿。宁波市的教育事业各项工作可圈可点,不少在国内和同类城市中有较高的声誉,特别是基础教育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职业教育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国际化办学更是享誉海内外。这些都为在宁波生长出一个教育类的专业化媒体,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丰富的新闻素材。

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市现有在校生133万,学前至高中段学生人口114万人,其中中心城区达到45万人;按1∶2(即三口之家,统计口径相对偏紧)计算,中心城区关心教育的家长群体就达90万余人;此外还有11万余人的教师群体,以及教育机构管理运营群体等与教育相关人群。

在经过综合研判之后,在众多适合媒体转型发展的细分市场选择中,报系决策层最终选择了教育领域。

三、迈向专业化融合发展之路

2019年下半年,在得到宁波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的基础上,现代金报正式开始转型,报业集团和市教育局作为联合主办部门,对现代金报进行了明确定位,即现代金报不仅是一张权威、前沿、开放和具有鲜明甬上特色的教育类学习型报纸,更是集微信、微博、APP等诸多新媒体矩阵于一体,以做大做强教育宣传,引导教育舆论为己任的全媒体平台。

报系发挥现代金报有一支高素质采编队伍的优势,把他们集结在报系教育事业部中,不光作为报系教育新闻的生产工厂,也是现代金报及其教育类全媒体的运营主力。

这一调整,使得报系从原来的3位教育记者,拓展到20多人的专业教育新闻采编队伍,他们以跑学校、采教师、蹲校园、办活动为主要抓手,深植宁波教育沃土,以打造“身边的教育家”为理念,通过线上线下设立了校园新闻板块、教师板块、校园板块、学术板块、成长板块和学生记者等板块,开辟了“我推老师上头条”“我是班主任”“少年派”“家长帮”“明州教育”等原创栏目。

此外,这一年,现代金报还依托报业集团已有23年的小记者社会实践品牌,积极推进研学活动的调研与开发,深入设计开发一批适合宁波市中小学生的绿色生态高质量的研学交流活动方案,让中小学生走进各行各业、乡土田野,开扩眼界、陶冶情操,培养思想政治素养和爱国爱乡情怀,为宁波市研学教育发展开创新模式。

2020年招生季,现代金报还利用自有的客户端,先后举办普通高中填报志愿咨询会、将近20所职业高中专场招生推荐会、14所甬城高校推荐会等系列招生宣传直播活动,参与直播人数最多达到70万人次。在客户端上推出的“甬上家长成长学院”,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家长粉丝。

四、疫情之下的全媒体突围与发展

己亥末庚子春,为了配合疫情防控的需要,报纸几乎都堆在了发行站。

金报也一样,小区、校园进不去,教育宣传却不能停。为了强化舆论引导力量,现代金报努力发挥全媒体的优势,改变了出版模式,探索“停报不停播”模式,与教育系统的“停课不停学”遥相呼应。

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五个发布端口,团队每天更新推送数十条本地教育新闻,人员实行三班倒24小时轮值。尽管学校停课了,但教育部门的管控意见和防控措施、家长学生关心的教学信息,都能第一时间传递到学生家长中去,发挥了教育战疫的“传声筒”“指挥捧”作用,据测算日受众阅读覆盖量在一百万左右。战疫宣传爆款频现,鼓舞人心,充分展现宁波市教育界的战疫风采。

针对疫情期间市民防疫意识缺乏、公共卫生意识不高的现象,金报第一时间策划了倡议“小手牵大手宅家不出门”行动,号召3万多名中小学生“给长辈打个电话”活动,得到全市各校的积极响应,这个策划倡议得到了市长的点赞,也被市文明办、网信办等部门表扬。

当下,现代金报不再只是一张只拥有校园、学术、高校、家校、小记者等板块的报纸,也不仅仅只有明州教育、大讲堂、时事课这些交流平台,宁波三大教育号、甬上教育APP都是它的新媒体矩阵,都是它的内容分发平台。同时,它充分发挥了原有国家通讯社的背景,与国内各央媒开展了各类协作,极大地拓展了宁波教育的影响力,唱响宁波教育最强音。

猜你喜欢

宁波市宁波传统媒体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图读懂宁波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