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藏西夏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八残片考

2021-11-26赵成仁

西夏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残片汉文佛经

□赵成仁

《英藏黑水城文献》经整理出版共有五册[1],其中大部分文献残片经整理已被定名,然仍有部分残片还未释读定名。其中标号为Or.12380-3764.1、Or.12380-3764.2、Or.12380-3764.3、Or.12380-3764.4的残片仅是有“佛经”这一称名,但并未详说具体的佛经经名。本文针对此四页残片进行释读,并予以定名,希望可以为西夏文献研究提供一份基础资料。

对于此经的研究工作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对此经的著录工作,首次著录于俄罗斯学者戈尔巴乔娃和克恰诺夫的《西夏的写本和刊本》[2],详细介绍于克恰诺夫的《西夏佛典目录》[3]。此外中国的学者汤君撰写《俄藏黑水城文献之汉文佛经〈般若波罗蜜多经〉叙录》[4],在孟列夫叙录的基础上,对其中的不当、差异、遗失情况随文补充。其二,对经文的释读工作,起始于罗福成[5]、王静如[6]先生,之后有黄延军[7]、王长明[8]、母雅昵[9]、伊茂彬[10]等人的对译研究。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为唐代玄奘所译的大乘佛教经典,共有600卷,旨在说明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西夏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翻译开始于惠宗秉常时期,一直持续到仁宗仁孝时期[11]。西夏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在中、英、俄、法都有收藏,其中以俄藏数量最多,编号达1100之多,而英、法所藏多为残片。中国藏有的数量相对可观,其中国家图书馆藏完整卷21卷、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完整卷第556卷及残卷5件、西安市文物局藏完整卷第338卷、敦煌研究院藏1残卷[12]。

在《英藏黑水城文献》第五册中的编号为Or.12380-3764.1、Or.12380-3764.2、Or.12380-3764.3、Or.12380-3764.4的佛经残片文献,因其四页残片字迹相近且版制相同,将其归类为同属于Or.12380-3764的编号中,判定其为同一文献,暂被定名为“佛经”。残片上并无尊号和题款,无法判定其翻译的具体时间。在这四页佛经残片中,每页残片内容仅剩数十字,大部分残缺,故在录文过程中,依照汉文佛经内容有所调整,采取“三行对译法”,首先第一行录入残损的西夏文,第二行则是每个西夏字所对应的汉译,第三行则为每句所对应的汉译,最后附录《大正藏》中所对应的汉文佛经内容[13],并将对译部分的字体加粗以示区别。所校注的词语及文句,以校注的方式解释。以下是对四片文献的释读,其中□代表残字,……代表缺字,()代表西夏文本与汉文本的同一句经比较后所缺的字。

(一)Or.12380-3764.1释读

此残片共有6行,第一行有7字,第二行有7字,第三行有7字,第四行有6字,第五行有6字,第六行有4字,录文内容如下。

1.亡舘闰吵舘葾□……

菩萨摩诃萨净

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

2.阶聻冉癿籃,魏□……

能(1)。天眼见所(2),亦

能(见一切四大王众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

3.抖聻、藴恩渡聻□……

多天、变化乐天(3)

(睹史)多天、乐变化天

4.籃,魏次瞭緂。礠……

所,亦实如知(4)。诸

(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诸(菩萨)

5.癦癦(5)癿阶聻□……

皆皆见能(6)。天(7)

能见一切(梵众天)。天(眼)

6.菞嘿聻□……

大梵天

大梵天

《大正藏》原文:

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8)。能见一切四大王众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能见一切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能见一切梵众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能见一切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后略)

校注:

(1)“阶”字依照西夏语动词的语言规则,应为前面一句“能见一切四大王众天”谓语动词“能”,故而与后一句相连。

(2)“籃”作动词“癿”(见)的名物化后缀,表示被动,可以与“所”字对应[14]。下文的情况与此相同,故不再做解释。此句“天眼见所”,汉文本作“天眼所见”。

(3)变化乐天,汉文本作“乐变化天”。

(4)亦实如知,汉文本作“亦如实知”。

(5)“癦癦”,西夏文字面意思是“皆皆”,对译汉文本为“一切”。

(6)皆皆见能,汉文本作“能见一切”。

(7)由于“能见一切”是动词,故而依照西夏语的语法规则,可知此处的“天”,对应下文“天眼”的“天”,并非上文“梵众天”的“天”。

(8)西夏文残片中与汉译本佛经中相对应的内容,以加粗字体标识。以下皆同。

(二)Or.12380-3764.2释读

此残片共有9行,第一行有5字,第二行有6字,第三行有6字,第四行有7字,第五行有4字,第六行有7字,第七行有7字,第八行有7字,第九行有4字,其中第四行和第五行中间有残缺,差有几行,录文内容如下。

1.冉笍菞遍□……

目得(1)大千

明了(能见)大千(世界)

2.舘葾耺冉笍□……

萨净肉眼得(2)

(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

3.穔砂,虯实竛篎……

尔时,舍利子复

尔时,舍利子复

4.舘葾聻冉笍。緽□……

萨净天眼得(3)。佛

(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佛(告具寿舍利子言)

5.壳葾聻□……

量净天

(无)量净天

6.礠亡舘闰吵舘葾……

诸菩萨摩诃萨净

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

7.癿籃,魏次瞭緂□……

见所,亦实如知(4)

所见,亦如实知

8.癿阶。聻冉癿籃。魏……

见能(5)。天眼见所,亦

能见(一切少广天、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

9.冉笍□□……

眼得(6)

得(净天)眼

《大正藏》原文:

明了能见大千世界。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得净肉眼。尔时,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佛告具寿舍利子言……(7)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能见一切光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能见一切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能见一切净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能见一切少净天(8)、无量净天、遍净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能见一切广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能见一切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诸菩萨摩诃萨得净天眼,能见一切无想有情天。天眼所见,亦如实知。(后略)

校注:

(1)目得,汉文本作“明了”。

(2)净肉眼得,汉文本作“得净肉眼”。

(3)净天眼得,汉文本作“得净天眼”。

(4)亦实如知,汉文本作“亦如实知”。

(5)见能,汉文本作“能见”。由于“能见”是动词,依照西夏语的语法规则,故而能与下句的“天眼所见”上下文相继。

(6)眼得,汉文本译作“得(净天)眼”

(7)所省略的部分正是Or.12380-4764.1残片中的内容,由此可见残片Or.12380-4764.1可与残片Or.12380-4764.2缀合。

(8)此部分在残片Or.12380-3764.2中有所缺失。

(三)Or.12380-3764.3释读

此残片共有7行,第一行有4字,第二行有5字,第三行有6字,第四行有7字,第五行有8字,第六行有7字,第七行有6字,录文内容如下。

1.癏落魏□……

起(1)。以亦(2)

起(身、语、意三种粗重无有是处)。何以故?

2.蟨亡茸稨抖……

种波罗蜜多

(六)种波罗蜜多

3.癦葾阶蒜磀□……

皆净能(3)故意(4)

能净一切意(粗重)故

4.穔砂,虯实竛緽谍……

尔时,舍利子佛对(5)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

5.竃、磀、惠戊蟨聞編□……

身、意、口三种粗重(6)

(能净)身、语、意三种粗重

6.妒:虯实竛。礠亡舘……

言:舍利子。诸菩萨

言:舍利子。诸菩萨

7.竃篎竃聞編篟……

身及身粗重不(7)

不(得)身及身粗重

《大正藏》原文:

起身、语、意三种粗重无有是处。何以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能净一切身粗重故。能净一切语粗重故。能净一切意粗重故。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能净身、语、意三种粗重?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六种波罗蜜多。不得身及身粗重。不得语及语粗重。不得意及意粗重。(后略)

校注:

(1)此处的“起”字当为“起身、语、意三种粗重无有是处”的谓语动词“起”。

(2)以亦,汉文本作“何以”。

(3)皆净能,汉文本作“能净一切”。

(4)故意,汉文本作“意(粗重)故”。

(5)佛对,汉文本作“白佛言”。

(6)身、意、口三种粗重,汉文本作“身、语、意三种粗重”。

(7)身及身粗重不,汉文本作“不得身及身粗重”。

(四)Or.12380-3764.4释读

此残片共有7行,第一行有2字,第二行有5字,第三行有6字,第四行有6字,第五行有6字,第六行有7字,第七行有6字,录文内容如下。

1.虯实……

舍利

(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

2.属蘦竃,籋□……

为是身(1),我

此是身,我(由此)

3.窾惠急癏蒜□……

故口业起也(2)

故而起语业

4.竛。蘦落礠亡舘……

子。如是诸菩萨

(舍利)子。如是(名为)诸菩萨

5.输搓磀急,疥怖……

罪有意业(3),名是(4)

有罪意业

6.篎虃,虯实竛。礠亡……

复次,舍利子(5)。诸菩

又,舍利子。诸菩(萨)

7.膌篎竃急篟笍……

用及身业不得(6)

不得身及身业

《大正藏》原文: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诸菩萨摩诃萨有罪身业、有罪语业、有罪意业?佛告具寿舍利子言: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此是身,我由此故而起身业。此是语,我由此故而起语业。此是意,我由此故而起意业。舍利子。如是名为诸菩萨摩诃萨有罪身业、有罪语业、有罪意业。又,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得身及身业。不得语及语业。不得意及意业。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后略)

校注:

(1)为是身,汉文本作“此是身”。

(2)故口业起也,汉文本作“故而起语业”。

(3)罪有意业,汉文本作“有罪意业”。

(4)汉文本为“如是名为诸菩萨摩诃萨有罪身业、有罪语业、有罪意业”,而在西夏文本中“是名”作为动词放在后面。

(5)“复次,舍利子”,汉文本作“又,舍利子”。

(6)用及身业不得,汉文本作“不得身及身业”。

通过对《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西夏文文本与《大正藏》予以对照,可得知上述四页佛经残片在汉译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经文中按照内容的上下文顺序排列为残片Or.12380-3764.4、残片Or.12380-3764.3、残 片 Or.12380-3764.2、残 片Or12380-3764.1,内容大体上下相继。但又有些许的不同之处,其中残片Or.12380-3764.4和残片Or.12380-3764.3所对应的汉文本内容顺序上要相对紧密,两者仅在中间差134个汉字左右,而这134个汉字翻译成西夏文本后,其空间大小正好与这两页残片大体一样,所以这两页西夏文残片虽然中间尚缺有部分内容,但可以进行上下文缀合。 而对于残片Or.12380-3764.2和残片Or.12380-3764.1而言,其内容也是紧密相连。单就残片Or.12380-3764.2而言,中间明显有缺失的部分,而残片Or.12380-3764.1中的内容,恰好是残片Or.12380-3764.2中第四行和第五行之间所残缺的内容,由此可以推断出残片Or.12380-3764.2和残片Or.12380-3764.1应为一整页佛经,可将残片Or.12380-3764.1放入残片Or.12380-3764.2中,缀合成完整的一页佛经。最后再从总体来看,虽然残片Or.12380-3764.4、Or.12380-3764.3的内容和残片Or.12380-3764.2、Or.12380-3764.1的内容在汉译本佛经中前后存在,但并不紧紧相连,而是在中间还差有部分内容,但四页残片都属于汉译本卷八中的内容。

猜你喜欢

残片汉文佛经
美丽的佛经故事
浅谈契丹小字石刻资料引用的汉文经典
我有一个梦寄存在老火车站
古瓷残片是否有收藏价值?
沈阳故宫门额考
莫桑比克发现的飞机残片来自马航370
浅谈如何提高南疆维吾尔族学生汉文写作能力
推销有方
推销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