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创新路径
2021-11-26刘晓霞
刘晓霞
(进贤县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1700)
引言
在国内的城市化建设之路上,公共图书馆是必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其必须考虑到当前的群众的阅读需求,故而,现代城市公共图书馆应当要在多个方面展开创新与延展,特别是要在技术以及资料储备等方面,展开创新、加以延展,以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为群众带来质量更高的阅读体验。
一、大数据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的创新意义
就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实施改革创新的第一项意义是能够让工作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并提升整体的管理效率。在图书检索与图书借阅的环节中,在公共图书馆内,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当要能够立足于读者们的角度,将环节有效简化下来,以将服务职能凸显而出,并使得图书馆以及读者二者间的联系变得更为紧密,让人们可以将图书馆阅读视作自己的业余生活中的一个关键的模块。此外,大数据亦可在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中,发挥出非常大的信息优势,让读者能够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快速地浏览以及查阅一些需求讯息,同时在模块点击以及信息查询、内容导读时,更好地去节约时间,并挖掘自己的新的兴趣,使读者可以得到比较多样化的读书服务。在网络平台中,大数据应用具体囊括了图书信息的整合以及互动信息的分享、点对点的沟通等,以上技术手段可以促使读者得到更高的在线阅读效率,在从图书馆离开后,可以从互联网终端以及公共图书馆中做好远程互动以及交流,从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人员处得到信息,整合信息。互动模块的有效跟进是对公共图书馆的业务职能加以完善的好办法,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可以同读者实现更为有效的交流,并达到更好的信息共享,一起建设城市知识文化的好氛围。
二、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公共图书馆需直面的挑战
(一)图书馆的大数据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不够高。
在许多地方的公共图书馆均有提供数字图书馆这项服务,可以为读者提供图书数据库的检索功能,并提升阅读服务质量与效率。在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中,本来的纸质书本已成为数据,读者可以在检索与移动端便捷地阅读图书,不过,一些区域的公共图书馆根本未能够很好地把2 种形式不同的图书资料整合起来,让数字图书馆以及纸质图书间发生脱节。基础设施的支撑比较低也将对读者的数字图书馆使用过程中的阅读体验有所影响。
(二)图书馆数据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尽管数字图书馆能够变得更为便捷,并且快速,便于读者的阅览,但是每个数字图书馆中,其资源均很有限,各个地方的公共图书馆彼此间必须得做好信息共享,因此就会有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应当得到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信息如果发生泄漏以及破坏、被窃取等,就会使图书馆遭遇极大的损失。图书馆除了应当给读者提供强大的信息服务外,也应当保障读者的阅读环境、检索环境的安全与可靠。
(三)图书馆缺乏大数据思维。
国内的公共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料工作在创新时遭遇到一些不良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图书馆从业者缺乏大数据思维,一些图书馆始终并未注重大数据图书馆的建构意义以及重要性,而且,缺乏大数据思维还将对发展方向与速度有所影响。大数据思维的整体缺乏给公共图书馆带来了信息孤岛问题,由于并未具备数据化所支撑起来的数据库,因此其不能够切实地体现出群众们的内在需求,图书馆所施行的数据收集以及整合、分析工作,也大多流于形式,相当表面,根本未能够迎合读者的思维中心。
(四)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制度并未达到应有的完善程度
在大数据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料应当要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持续地完善自身的机制,避免以过于老旧的规章制度以及管理模式来展开工作。完善的制度能够使得从业人员真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中,将工作中的所有环节间的脉络打通。图书馆制度亦应在检索与查阅机制上有所体现,一般的图书管理仅能够基于人工推进的方式来展开,其效率会比较低下,而若能得到大数据的有力协助,那么,图书管理工作即可由计算机来实现,因此,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比较强悍的信息技术能力、较高的安全风险意识,以免图书资料的检索以及查阅发生漏洞。
三、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图书馆,其图书管理的改革以及创新举措
(一)增强对于信息的重视度,提高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就公共图书馆中的图书管理而言,创新及改革动作实际上是要有一个过程的,绝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因此,唯有从管理上多加重视,对制度进行完善以及优化,持续提高在电子化以及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中的有效投入,才可以促进公共图书馆走向更好的发展环境。在此之中,必须注重资金以及资源上的大举投入,而且,要讲究规划,要做好统筹,对各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未来的整个建设方向要能够予以明确,基于大数据提供的一些读者信息,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图书阅读检索服务。同时,从公共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的内部环境中,让采购以及打印、检索、数字信息的传输以及信息共享等若干环节全面打通。另外,图书馆应当要成立一个专门处理大数据的部门,并且,要聘请一些专业水平较佳的数据分析人员来对当前的信息做好统一的归类以及分析,着重关注图书馆的顶层设计。除此之外,公共图书馆还应当新增一些现代化的图书管理设施,比如,让读者能够自助阅读馆内图书,通过一些便捷的数字模式来获得服务,提高整馆的人工智能水平,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二)增强信息安全的建设力度,保障资料信息的安全。
因为公共图书馆其实也承担着一定程度的信息储存职能,故而,馆内存有的书籍以及报刊等所有信息均应做到切实的安全风险管理,读者的个人资料以及信息、使用习惯等,均要归于图书馆的信息安全保护之中。基于此,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者应当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认识水平,同时,要将硬件与软件的安全建设工作兼顾好。就硬件而言,要选择质量较好的、性能较优的计算机和管理系统,就软件而言,则应安排专门的、负责任的安全维护人员,定期地升级与维护图书馆图书管理系统,建好防火墙,并把密码锁设置好,要对图书馆网络当中所发现的接入点的异常情况做好局部、全方位的检测以及杀毒,全面地保护好馆中的图书信息资料。另外,应当规避数据以及信息丢失等情况,要把数据备份工作定期做好,保障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料能够尽量地在发生问题后,尽快恢复正常的运行状态。
(三)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化的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管理制度加以优化
对于现代公共图书馆而言,管理系统是极为关键的模块,管理系统如果足够完善,就能使公共图书馆获得更高的统筹管理能力,有利于大数据捕捉以及分析。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当要为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系统提供一定的支持,并且,要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的计算机管理能力、运行能力,同时,提高馆内的数字图书馆的资料数据存储量,加强计算机的承载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的从业者需要能够紧随时代的步伐,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将公共图书馆本身的职能发挥出来,在改革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将电子化以及智能化、信息化、硬软件设施很好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将大数据的主导地位凸显出来,以读者为本,让公共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朋友们提供更高的价值、更有水平、更全面的图书阅读服务,推进国内的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功能、服务水平的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