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区社会环境需求研究
2021-11-26杨博超
杨博超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63)
一、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
1.世界人口老龄化概况
人口老龄化最早出现在18 世纪经济发达的欧洲。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是法国。根据联合国的相关研究报告的预测,全世界60 岁以上老龄人口数量在本世纪中叶还将增加,其中发达国家60 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由目前的19%升至32%。届时,欠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口也将占其总人口的20%。就全球范围来看,60 岁以上人口总数将从2005 年的6.73 亿增至2050 年的20 亿,增加约两倍。
2.我国人口老龄化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999 年成为老年型的国家。20 世纪80 年代以来,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持续增长,更为突出的是,80 岁以上高龄老人已高达1100 万,并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到本世纪中叶,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4 亿左右,约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36%,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3%。目前,中国己有21 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可以肯定的说“老龄化社会”己经来临,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老龄化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类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在众多老龄化社会问题中,由于居住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因而老年居住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了。本论文对于老年社区社会环境方面的研究目的就在于:在分析了国内外人口老龄化的概况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典型老年社区的实例调查研究并结合老年人特征的全面研究分析,总结出老年人在心理、生理、行为上的特殊需求以及分析对部分社区社会环境健康性的实例调查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适应我国国情的老年社区社会环境设计,以求创造适宜老年人生活的社会环境。
2.研究意义
(1)体现社会共享原则,社会公平的需要。
按照我们的社会伦理道德标准,老年人不应该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反而应与其他社会群体共同享有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成果。对老年社区及其居住环境的研究是其具体体现。
(2)体现了我国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需要。
为最广泛的老年人创造适宜的居住环境,是对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持。
(3)体现了深厚的民本精神。
关注老年社区中老年人的居住现状以及对当前老年社区的规划建设的对策研究正是“民本”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城市规划者的职业责任之所在。
(三)老年人对社区社会环境要求的相关研究
老年人的生理状况比较脆弱,舒适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可以降低其患病率。也就是说生态环境越好的城市,对老年人而言,生活越舒适,生活质量越更高。
吕文明、刘海燕指出,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应注意绿化与人的关系,必须综合考虑绿地构成元素与建筑功能的结合,考虑老年人行为心理需求和地域文化因素的关系,这样的有机绿地系统是适合老年人的。
赵鹏指出,老年人住宅不宜直接临近学校、儿童游乐场和成人常出没的娱乐区,应建立在比较安静的区域,并建立缓冲地带,为非社区居民提供识别标志,有利于形成内向型的区域空间。
国外的研究更偏向实证研究和经验性研究,指出老年人有对户外空间(包括绿地)的特殊要求,还将城市景观美学的评价也引入老年人宜居的分析。这些理论建议和经验性研究都为本研究指标体系的建立确定了理论基础。
二、老年社区居住主体特征分析
(一)老年人生活方式
许多国内学者通过对大规模城市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不同老年群体所呈现出不同的属性特征对其生活方式的选择有较大影响,进而带来他们对社会环境各方面需求的差异。现阶段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方式选择分化的属性变量主要体现为一下三类: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文化背景特征。
1.不同个体特征属性老人生活方式分析
在个体特征方面,根据1986 年国际慈善机构制订的标准(HTA)可以将老年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理老人
自理老人是指生活行为完全自理,希望保持自己独立的生活习惯,很少或基本不需要其它帮助的老年人。此类型的老人对生活的独立性有较高要求,喜欢相对自由、独立和安静的生,多倾向于选择居住在普通社区和子女分开住,喜欢参加社会活动,希望住在一个有很多娱乐活动场所的社区。
(2)介助老人
介助老人是指生活行为要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设施等帮助的老年人。老人日常生活活动诸如洗澡、穿衣、吃饭等需要帮助,需要提醒服药,需要24 小时保安服务,可能有困难自己行走,有特殊医疗要求。这时老人选择和子女同住及老年社区公寓的比重增加,并且从过去单纯依靠家庭子女转而部分依靠社会力量。
(3)介护老人
介护老人是指大部分或全部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这种老人需要24 小时护理照料,没有轮椅、助行器或其他人的帮助不能行走,不能自己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2.不同社会经济特征属性老人生活方式分析
在社会经济特征方面,经济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变量对于生活方式差异化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其对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收入水平越高的老人,越倾向于选择非家庭养老方式,对医疗保健的呼声也高。同时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融知识、娱乐、健康于一体的更高层次的休闲活动。随着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对精神文化类服务需求的迫切度业相应增加。
3.不同文化特背景征属性老人生活方式分析
典型的西方社会,如西欧、北欧和北美各国,处理社会老龄化问题的许多措施是根植于西方的历史文化环境的,他们亲子间较具独立性的家庭生活模式使西方各国老年人绝大多数己习惯于自立门户、独立生活。因而社会老龄化的降临并没有发生像东方社会那样在家庭居住模式上的根本影响,只是向社会提出了如何帮助大量老年家庭独立和安全生活的问题,因而这个问题也成为西方各国老年居住环境对策的焦点。
(二)老年人生理及心理需求
1.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1)声环境
老年人因为生理上的特殊性,易失眠、怕干扰、爱清静。生活环境的噪声干扰会对其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热环境
老年人因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功能衰退的缘故,冬天怕冷夏天怕热的现象明显。冬季是老年人疾病的高发期,居住环境能否冬季取暖并接受充足日照尤为重要。老年人在夏季由于排汉功能差而需要良好的通风,居住环境避免闷热封闭。室外环境设计应为老年人提供休息、晒太阳或散步的场所,夏天要有纳凉通风的林荫道。
(3)光环境
光环境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它与人的生存安全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显得更为重要。此外,老年人每天还需要有充足的日照来防止骨质老化,增强抵抗力。
(4)无障碍环境
人到老年后,随着年龄增长,无论是肢体还是感观、智力技能及适应环境的能力,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衰退、下降,台阶、沟坎、楼梯、蹲式便器等年轻时期轻而易举使用的生活设施,在逐渐增龄的过程中对他们造成不同程度的障碍影响。因此老年人对无障碍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5)人体工效环境
一般的人体功效学提供的人体的生活模型尺度是泛指人体在生活自理阶段的需求在设计老年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对老年人体工效学进行相关性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人体模型尺度以老年群体代谢功能降低,身体各部分产生相对萎缩的过程作为人体测量依据。
2.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1)对安全感的需要
随着老年人生理的老化与病变常引起老年人对健康和生存的更加关注和渴望,比过去有更强烈的安全需求。因此,居住环境中针对老年人进行安全方面的设计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无障碍设计、防火、防盗、报警设计等等措施。
(2)对归属感的需求
老年人退休、失业、丧失独立自理能力等都会使其归属感降低,尤其需要归属感和稳定感,希望能长期居住在一个他们熟悉的地理和社会环境中。因此应为老人提供晚上的社会保障,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对舒适感的需要
主要指老年人对所居住的环境有许多不同的要求:要求空气清新,没有污染与臭味;安静、无噪声;有丰富多彩的绿化;与水景亲近;街道应美丽而整洁;具有历史文化古迹;应有适于人们散步的场所和空间;有游乐设施。
(4)对邻里交往的需要
老人失去工作和其他在社会上曾担当过的角色之后,他们以前有来往的朋友与邻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就增加了,适当的社会接触与交流对保持老年人心理上的健康是极为重要的,而且老人总是希望能与他们年龄相仿和相同社会阶层的人结交朋友。因此对他们来讲,居住环境中加强交往空间的塑造十分重要。
(5)对家人团聚的需要
人到老年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老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即使他们有邻居或同龄人相伴进行交流和各种娱乐活动,也仍然渴望传统的四世同堂,渴望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老年人感受亲情,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3.小结
在健康的社会环境里,老年人与邻居保持联系的最重要途径是体育健身和参与文化娱乐活动;与邻居打交道最多的地点是社区休闲散步场所和社区小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老年人与他人交往的意愿非常强烈,需要营造社区内良好的邻里交往氛围,重视社区公共场所的设计。
三、结论
人口老龄化是世纪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的老龄化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特点,这就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我国城市的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基地都是家庭及其所在社区,所以城市居住社区是我国解决养老问题的核心基地。通过对居住社区养老环境的营造和改善,有助于缓解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是解决我国养老居住问题的现实途径。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创造完善的老年社区宜居环境,从城市和人性角度考虑老人的居住问题,让老人在城市普通居住社区安享晚年。结合老年人生活方式、生理及心理需求和关于社区环境的健康性调查分析及相关资料,笔者分析了现阶段社区养老环境的不足,最后就社区的公共交往空间及场地设施、道路交通空间、无障碍设计、绿化环境设计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讨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