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职责定位 努力担当作为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济南市长清区工作队工作纪实
2021-11-26朱月明王世鹏
□ 朱月明 王世鹏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2020 年10 月11 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济南市长清区工作队166 名队员,进驻马山镇、五峰山街道46个重点帮扶村。区总队、镇(街)小队组织落实力当“领头雁”,各工作组干在实处争做“生力军”,围绕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施工队”、乡村治理“推进队”、为民办事“服务队”四项职责,助力打造乡村振兴战略“四大工程”,扎实推进帮扶工作高质量发展。
助力党建引领,打造乡村振兴“组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振兴是根本和保障。工作队(组)始终把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协助换届出实效,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全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圆满完成,46 个重点帮扶村新班子“焕”出新气象。马山镇成为全区第一个全部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的乡镇,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开展“骏马回山”“扶鞍上马送一程”活动,打造优秀党支部13 个,筑牢村(居)党组织战斗堡垒。区总队、选派办创新制定迁建过渡期间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办法,实行党员群众网格化管理,建立流动党员服务工作站和群众服务工作站105 个,接待服务群众760 人(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1 件次,党组织政治功能进一步提升。巩固拓展“产业园党委+村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培育白皮松、中药材种植等产业,拉动重点帮扶村增加土地流转收益68 万元……“党建联合体”强村富民、行稳致远。
助力为民服务,打造乡村振兴“民生工程”。工作队(组)始终坚守初心使命,立足本职工作,勇于担当作为,着眼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立足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协调省直部门专家论证审定未建成社区工作推进方案,安置区建设日新月异。已累计完工初验各类型安置楼房351 栋,封顶615栋,涉及1.12 万户、3.1 万人的美丽乡村新居已翘首可待。联合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率先编制《马山镇、五峰山街道地质灾害评估防范指南》,是首次在省内开展乡镇(街道)“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科研成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与省供销社、省畜牧局构建帮扶资金、土地托管、农产品电商服务和技术培训等战略合作框架,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夯实基础;与省政协,区政协、民政局等部门开展救助残疾、困难群众和大学生捐赠活动计3.5 万多元,筹集慰问资金等共计19.2 万元,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窝里,形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浓厚氛围。
助力乡村治理,打造乡村振兴“文明工程”。工作队(组)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为主线,使文明的节奏与群众的步伐同频共振。搭好群众诉求“连心桥”,当好矛盾调解“催化剂”。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一纵一横一并联”处置机制,用心用情换来社情安、民意暖。督促制定完善乡规民约,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46 项,文明乡风和煦如春,洋溢农家庭院。开展旧村基础设施管护及环境整治、村居治安等综合治理,安装路灯99 个,修路11.22 千米,让群众在小康路上越走越敞亮。山东艺术学院为马山镇赠送了“马山雪桃”商标和包装图案,设计乡村记忆文化馆,着力打造“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的文明乡村美丽画卷。
助力宣传教育,打造乡村振兴“文化工程”。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工作队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乡村文化振兴延续文化自信之根、传承文化自信之脉、铸牢文化自信之魂。进驻伊始,工作队(组)第一时间和党员群众一起收听收看十九届五中全会盛况,开展“送戏下乡”、捐赠图书等活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省政协组织著名书画家为46个帮扶村撰写赠送村名,翰墨丹青铭记“马山蝶变”,赓续古老村落的文化根脉;省委党史研究院在马山镇建立工作辅导站,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扎实成效;传承创新“锦鲤”文化,助推国际“锦鲤”大赛出彩马山,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