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强“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和优化策略
2021-11-26李明轩
李明轩
(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5)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尤其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结合起来”[1]。学习“四史”有助于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由诞生到壮大的历史过程,把握新中国成长发展的历史脉络,学习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成就和实践成果,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高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就是要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加强“四史”教育树立学生历史思维,以历史眼光审视和分析现实问题,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一、高校青年学生学习“四史”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始终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强调“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加强高校“四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对强化学生历史思维、筑牢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化青年学生历史思维的现实需要
“四史”中处处闪耀着历史思维的光辉。历史思维,是一种过程性思维、整体性思维,是要从历史发展、历史联系、历史教训中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思维,一直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要研究哪些是过去的成功和胜利,哪些是失败,前车之覆,后车之鉴。”[2]邓小平是坚定的历史虚无主义反对者,他也曾指出:“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3]要用开阔的眼光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将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于未来,回顾历史的同时把握发展趋势、关照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4]因此,坚持用历史思维来思考问题,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一方面,强化历史思维有助于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即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系统地考察而形成全面看法。历史思维强调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既要置于当时环境条件和发展水平客观看待,也要认清对现在的深远影响;既要汲取成功的智慧,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另一方面,强化历史思维有助于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历史思维的鲜明特点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通过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使学生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能力。
(二)筑牢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客观需要
青年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直接关乎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理想信念是青年学生的思想之光,指引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激励青年学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理想信念是力量之源,为青年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不竭的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是信仰之基,激发青年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热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5]因此,要让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的强大精神力量,感悟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的勃勃生机,理解到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内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方面,通过学习世界社会主义曲折漫长的发展历史,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一部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创作过程,学习到每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崇高风范,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走向成功,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必将实现。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的发展历程,是我们党服务人民精益求精、治理国家励精图治的历史过程,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大优势,用实践回答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在历史学习中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三)青年学生践行初心使命的实践需要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矢志不渝地为人民谋幸福,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断满足人民的不同诉求,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方面,“四史”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政治基础,之后又稳步推进改革开放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另一方面,“四史”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谋复兴的伟大实践。从历史逻辑来看,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失败的经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带领中华民族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探索,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7]“四史”反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发图强、砥砺前行的峥嵘历程,从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董存瑞,到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雷锋,从亲民爱民、任劳任怨的焦裕禄,到从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王进喜,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也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年学生应当以“四史”为学习契机,在厚重的历史进程中深化认知认同,在行动中践行初心使命。
二、高校加强“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
“四史”教育极大扩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是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反对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四史”教育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魅力,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感召力的有效途径;“四史”教育是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强化新时代青年学生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的重要手段。
(一)反对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
目前,世界各国不仅比拼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人才实力,同样也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交锋。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大量的国外社会思潮纷沓而至,加之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进一步加速了社会思潮的传播速度,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种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妄图利用片面、虚假的历史信息诋毁中国共产党,丑化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企图解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政治自觉、站稳政治立场、提升政治鉴别力,教育引导学生警惕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是新时期高校需要格外重视的一项工作。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用清晰的史实有针对性地回应学生,以唯物史观廓清历史虚无主义迷雾,科学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引导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科学世界观的建构,使学生懂马信马,言马行马。“四史”教育要牢牢抓住党的领导这一主线,将党史讲解置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全过程,体会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文化观、历史观,坚定社会主义政治立场。
(二)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从而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转化,提升育人效果。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感召力的因素有很多,如教育主体的人格魅力、教育模式的选取、辅助工具的应用、教育内容的真理性等。从理论逻辑来讲,“四史”教育不仅是带有政治属性的历史教育,也是宣传真理、传播真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要利用“四史”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科学指导,讲真理,悟真理,求真理,注重贴近青年学生需求,用好融媒体互动的方式,以此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误解与距离感。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的伟大创造,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把“四史”教育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贯通起来,是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感召力的有效途径。2019年8月印发实施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8]就是要讲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四史”的内在联系,既强调历史,又强调现实,以真理的力量吸引和感染学生,提升教育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三)强化新时代青年学生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
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国家归属感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审视,是契合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关怀,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要以“四史”教育为抓手,讲清历史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讲透新中国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讲好为什么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以丰富的史料和客观的史实感染学生,强化青年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四史”教育必须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学生的民族归属感。要从党史资料、文献资料、口述资料、回忆资料中深入挖掘历史故事,讲好先烈们挥洒鲜血和汗水的奋斗历程,运用思政课、红色讲堂、历史展览、党员党课等形式广泛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入耳入脑入心。“四史”教育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史”中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大庆精神、延安精神等,都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投身历史实践的精神凝结,传承好这些精神,是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延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需要。“四史”教育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四史”从根本上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是一部部人民发展壮大的历史,无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依靠人民的主体力量实现的。新时代更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三、高校加强“四史”教育的优化策略
高校加强“四史”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更加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关键问题。“四史”教育要注意将历史理论阐释与现实实践活动相结合,注意理顺“四史”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之处,注意梳理历史经验以满足时代之需。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在“四史”教育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导向,是强调在史料和史实的指引下,高校通过寻求“四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和双向互动,引导学生在“四史”学习中坚持实事求是,做到知行合一,为“四史”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生活在自媒体时代的青年学生,正面临着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的冲击,各种未经鉴别或碎片化裁拼的历史文章充斥着整个网络,学生或是今天在网上读一段,明天通过其他途径再读一段,很难形成连续、科学、客观的历史学习,对某些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会产生一定的认识偏差。因此,高校“四史”教育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既要讲清楚“四史”的理论逻辑,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理论储备;也要注重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将“四史”中彰显的价值理念、精神气度、理想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做到知信行统一。同时,“四史”教育要抓住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讲顺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沧桑历程,讲透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艰辛探索,讲清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发展变革,讲好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功经验,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将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救国救民、强国富民的理性实践,将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转化为勤劳奋进、脚踏实地的行动自觉,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转化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坚决行动。
(二)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统一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贯的、内在统一的整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联系,为推进“四史”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党史是“四史”的核心和关键,学好党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党史是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新中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中国共产党也是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可以说,新中国的建设、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是,“四史”教育也要有所侧重,讲好每段历史的自身发展特点。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要立足党的不懈奋斗、理论创新、自身建设,着重讲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深层逻辑。新中国史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新政权、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历史,要将重点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探索上,讲好“中国之治”的实践逻辑。改革开放史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僵化走向活力、从落后走向发达、从世界边缘走向世界中心的历史。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为主线,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翻天覆地变化。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探索走向壮大的历史,要以科学社会主义时代化大众化本土化为切入点,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
(三)坚持历史与时代相统一
历史是最具影响力的教科书。我们学习历史的意义在于总结历史、发展现实、成就未来。“四史”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历史教育。无论在哪个时代,马克思主义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伟大真理,具有强大解释力和旺盛生命力,而学习“四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可以从中找出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历史已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可以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康庄大道,是一条前途光明的人间正道。学习“四史”有助于我们科学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让我们在历史反思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四史”生动地展现出革命战争时期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赢得社会主义辉煌成就的探索性和坚定性,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瞻性和创造性。当前,我们正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加强“四史”教育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从“四史”中继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从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中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四、结 语
当前,中国正处在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要通过学习“四史”,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在历史演进趋势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涵养历史思维,以强大的历史自信更加坚定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