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季疾病高发期,做好保健护身体

2021-11-26策划本刊编辑部

家庭医药 2021年22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骨关节炎气象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朱玲萃

冬季,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不少植物会落叶,有的动物会休眠,人们总体的运动量也减少。但很多疾病不仅不会“潜藏”,还会随着天气变化而起伏。那么,冬季要关注哪些疾病?

人体健康与天气变化有关

在这之前,我们先看看人体健康与气象的关系。很多人都知道,夏天天气炎热容易中暑,冬天天气寒冷人体容易出现冻伤,但更复杂的就不知道了。近年来,探索健康与气象关系的热度正在上升,对气象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深入的认识。

人的情绪就与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人体中的松果腺(脑上腺)在强烈的阳光下,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少,而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较高;阴雨恶劣天气时分泌的松果激素则较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有促进细胞代谢,增加氧的消耗,刺激组织生长成熟和分化的功能。因此,晴好天气,细胞活跃,使人精神振奋,而阴雨天人就无精打采,烦闷不悦。而情绪又和人的健康、长寿息息相关。医学实验表明,痛苦和愤怒时,由于外因动脉阻力加强,舒张压明显增高;恐惧时因心脏输出量增加而收缩压增高,易使心脏病发作;终日闷闷不乐、垂头丧气者,容易出现上腹不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长期情绪压抑,过度忧伤、恐惧,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有学者还指出,在紧张状态下,激素会损伤脑腺和淋巴两大免疫系统中心,使人易患流感、溃疡乃至癌症等疾病。

其实,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伤寒论》《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健康与气象的描述。如《内经》中有“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治病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故病未已,新病复起”,说明了人们只有按四时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

“气象条件是各种疾病的诱发要素,并非直接致病因子。”多年研究气象与人体健康的北京气象学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陆晨认为,人类疾病中虽然大部分并不是气象要素所引起,但一些气象因素的变化,可使某些疾病加重或复发。如心脑血管疾病极易在冷锋过境、寒潮、高温热浪等强天气状况下发生,大风天气时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的发病率变高等。习惯上,我们称这些与天气气候变化有关的疾病为“气象病”。

造成这些病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一是大气压的落差引起机体组织变化;二是大风中的超低频振荡,对人体中枢神经产生不良影响,使之出现头痛、心悸、忧郁、焦急的症状;三是在大气中上层电位差增大,从而造成周围环境容易产生电场和磁场,使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失去平衡,造成内分泌紊乱而引起精神紧张、情绪沮丧及心理疲劳等。

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气象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弄清了诱发许多疾病的抽象环境因素,并根据这些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因气候变化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这种研究大气环境对人类机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的影响规律,为治疗疾病和卫生保健服务的学科称为“医疗气象学”。

“了解天气、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老百姓就能趋利避害、未病先防,以达养生健身之目的。”陆晨表示,一方面,了解到许多诱发疾病的气象环境因素,据此制定出一些防范措施,以减少气象环境条件及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不同气候条件进行疾病治疗,即“候鸟式的养生”,例如关节炎患者可以在雨季来临时前往沙漠“沙疗”,哮喘患者可在冬末春初到气候温暖的海滨地带颐养。

心脑血管意外:不仅仅是老人要警惕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期,多项研究证实,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心脏都处于较“脆弱”的状态。关于冬季为何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主任杨清表示,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人们活动量减少,血流缓慢,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其次,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三是北方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壁已有的斑块容易破裂形成血栓或斑块脱落堵塞血管;另外民间有冬节进补的习惯,热量摄入过多等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肥胖,增加心脑血管发病的危险。

冬季尤其对老年群体来说更是考验。因为这类人群的身体素质本来就相对弱一点,抵抗力较差,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变低,寒冷会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造成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再加上身体自身的调节循环作用,早晨容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实际上,清晨也常被称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魔鬼时间”。而晚上睡着后一夜没有喝水,血液变得黏稠,低温就容易触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所以在冬天中老年人就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重视日常保健,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控制好血压、血糖,注意突然眩晕、剧烈头痛等先兆症状;还需要预防心脏病、冠心病、心梗、脑梗等疾病的发生。

不仅是老年人,近年来,青壮年人群的心脑血管健康也受到威胁。悲伤、暴怒等极端情绪,过度压力、连续熬夜、吸烟酗酒等都在“打击”年轻人的血管,过度应激导致血管痉挛,血管壁压力的变化会使得内皮素合成,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液滞缓,血小板功能亢进,进而形成血栓引起猝死。

想要在冬季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一要注意保暖,避免严寒刺激,外出活动时应注意增添衣物,尤其注重面部、手部、头部的保暖,可以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等;二是平时要保证饮水量,最好是喝温开水,有助稀释血液,降低黏稠度,晨练和入睡前最好也喝一杯温开水;三要饮食清淡,减少食盐的摄入,荤素搭配,粗细混吃,多吃杂粮、新鲜的蔬果;四要劳逸结合,保证休息的同时要进行适量锻炼,最好是日出后再选择合适的运动进行锻炼,要注意的是晨起时应放慢动作,因为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骤然活动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最好是清晨醒后养神5分钟后再起床活动;另外,还要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

呼吸系统疾病:冬季尤其容易发作

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地域差异。在冬季,我国北方由于天气寒冷,供暖使得室内干燥,室内外温差增大,进出屋子一冷一热容易诱发疾病;南方冬季室内冷,尤其是阴雨天气,而湿冷是诱发感冒等疾病的重要条件。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主任、主任医师解立新表示,气温过低会对呼吸道造成以下影响:一是直接刺激气道,引起咳嗽,甚至气管痉挛;二是使气道的温度和湿度迅速下降,尤其是在张口呼吸的情况下,会削弱气道的防御功能,增加细菌和病毒等入侵人体的机会;三是较长时间停留在寒冷天气中,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易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

再加上低温环境下,人体为保持体温在正常的范围,便产生热能,消耗体内积蓄的热量。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寒冷刺激时,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可能难以适应,如果不及时添衣保暖,就容易受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便会趁机繁殖,侵犯身体,从而诱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或加剧。

湿度也是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在寒冷季节里,相对湿度越低,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越显著。当人体吸入干燥的空气时,会引起呼吸道黏膜变得干燥,呼吸道纤毛的运动受到抑制,从而增加人体的易感性。

此外,空气污染也是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冬季吸入的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有时还会携带灰尘、病菌污染物等对呼吸道产生刺激,尤其是北方冬季供暖地区,室内干燥,尘土、PM2.5等细颗粒物增加,便容易发病。加上冬季不少人喜欢关闭门窗,室内空气流通不畅,长时间处于不通风的环境下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这一切都在加剧冬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除了要关注普通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也进入高发期。而许多呼吸系统感染还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如病毒性心肌炎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肺原性心脏病更是由慢性气管炎、过敏性哮喘、肺气肿等长期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导致。

想要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就要注意天气变化,做好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室内勤开窗通风,外出时注意加减衣服同时佩戴口罩。保证手部卫生,勤洗手,不要用脏手触碰眼、鼻、嘴等部位,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吸入有毒气体,如烟雾及有害粉尘。尤其是老人、小孩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他们抵抗力较弱,更易发生感染,因此平时一定要勤喝水,加强营养,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同时适量进行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建议无禁忌症者提前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要提醒大家的是,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以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是耐药或二重感染等问题。用药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骨关节炎:做好保暖很重要

骨关节炎是60岁以上人群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可继发于感染、创伤、关节不稳、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关节畸形等。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不良生活习惯和肥胖的流行,骨关节炎的发病率正在上升,甚至向年轻人和体力活动人群蔓延。因此,骨关节炎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应该引起重视。

当天气变化、受凉时,骨关节炎患者常会出现关节酸胀不适或疼痛加剧,有人因此自嘲“自带天气预报”。但这并不是说关节炎就是“冻”出来的。阴冷天气本身并不容易引起或加重骨关节炎,只是会使症状加重,可能是低温环境下,导致疼痛的前列腺素在关节内积累使得疼痛更明显了。所以,骨关节炎患者想要这个冬天好过一点,就要做好身体尤其是局部关节的保暖。

当关节受到外伤或活动量大、劳累时,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症状也会加重,有的患者因此不愿运动,加上天气一冷,更是能不走动就不走动。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介绍,多项研究表明,运动治疗可减轻膝骨关节炎及退变性半月板撕裂患者的疼痛,改善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行走速度、时间和总距离,并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运动类型分为有氧锻炼、肌力锻炼、关节活动度锻炼和神经肌肉训练等。以有氧运动为例,患者可酌情选择游泳、快走等方式,但不宜进行登山、爬楼梯等过度负重的运动。建议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评估患者情况后,再开展运动治疗。

骨关节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止痛、消肿,还有水疗、热疗等物理疗法可供选择,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总之,这是一种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而规范的治疗可减轻患者症状,缓解病情发展,保持良好的关节功能,所以患者一定要遵医嘱治疗。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健康饮食,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预防骨质疏松。超重会增加关节负担,因此肥胖者注意减肥,保持标准体重。避免过度或不恰当的运动,以免造成关节损伤,平时可佩戴护膝、弹性套等保护关节。

此外,很多人以为夏天是皮肤病的高发期,但其中冬天也有不少皮肤问题。最常见的就是皮肤瘙痒,尤其是中老年人,皮肤分泌油脂减少,皮肤就会出现干燥、裂纹、瘙痒等问题,湿疹、银屑病、荨麻疹、鱼鳞病等也容易在冬季发生。所以冬季一定要做好皮肤保湿工作,注意涂抹保湿润肤用品,减少碱性沐浴液、肥皂的使用频率。发痒时避免抓挠,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对症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骨关节炎气象
气象树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膝骨关节炎如何防护?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