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辉后晋开运二年陀罗尼经幢考证

2021-11-25郭强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宁静

郭强

卫辉市位于河南省北部,新乡市东北部。地处中原腹地,西依太行,南临黄河,卫辉市位于东经113°51'至114°19',北纬35°19'至35°42'之间。卫辉市,殷商时为畿内牧野地。周武王灭纣,封邶、墉、卫三国,此地属墉。成王平武庚叛乱后,邶、墉并于卫,此地属卫。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设义州,州治汲县。武德四年(621)废义州,汲县改属卫州,州治卫县。贞观元年(627),州治移汲。辖汲县、卫县、共城、新乡、黎阳五县。五代属卫州,州治汲县。

在卫辉市卫辉宾馆大厅内有一座陀罗尼经幢,该处原为宁境寺所在地。宁境寺早已毁坏,而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的经幢,历经千余年风雨仍然巍然不动。

此陀罗尼经幢用青石雕刻对接而成,由座、身、刹三部分组成,八棱七级,通高6米,壮若石塔;基部刻有舞狮,幢身最下一节刻《陀罗尼经》,楷书。柱顶八角盘上刻有伎乐人飞天和人面兽身的舞蹈形象。第四节幢身上刻楼台亭阁和仕女,再上两节雕有一佛、二弟子,最上为葫芦形刹。陀罗尼经幢刀法娴熟,刻工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后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其石刻艺术存世极少,故此幢十分珍贵。1963年,陀罗尼经幢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卫辉陀罗尼经幢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幢原立于室外,后来卫辉宾馆在其原处建造大厅,使其置于大厅之内,方才避免了日晒风吹带来的损伤。

宁静寺,旧址位于县前街卫辉宾馆,今已不存。现仅存陀罗尼经幢和乾隆九年刻立的古碑一通,即《重修宁境寺碑》(该碑现存于徐家祠堂)。陀罗尼经幢,迄今依旧矗立于宁静寺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万历《卫辉府志》记载:“宁静寺在府志城西南隅,旧为院。五代晋开运二年建,元末兵毁。大明洪武二十三年重建,改为寺,置僧纲司于内。正德七年、嘉靖二十五年重修。”乾隆九年又历经重修。再据《河南通志?汲县采访卷》记载:“公园,邑中向无公园,民国九年,大旱,募集捐款,用以工代赈之法,就县署西偏宁静园旧址,撤运东门里庙宇材料,修造瓦房五间,亭子一座。坑坎之处,俱用土填平。周围树以槐柏,又将后晋石幢移置中间,两边悬巨钟。二下甃甬路,大门墙垣大致俱备,近今骚客游人。当风日清朗之候,辄携二三知己,入亭眺览,以尽佳兴云。”民国九年,宁静寺废,改为公园,当地人俗呼为“宁静园”。后又为县建设局、县政府及招待所所在地,沿用至今。

《道清铁路旅行指南》(1933年6月重编)记载尊胜陀罗尼经幢,在县前街宁静寺。寺建何代已无可考。晋开运二年重建;元末遭兵毁,明洪武二十三年再建;正德七年及嘉靖二十五年重修。俗谚云:“先有宁静寺,后有卫辉城。”其年代之久已可想。见寺内有尊腾陀罗尼塔,乃豫北最古之塔。该寺屡遭兵毁,惟塔矗立中庭,仍原无损,诚属可贵。今寺毁,改为建设局。该塔现归该局保管。马元材《观察日记》(见《河南政治》1935年第5卷第12期)记载“县仓在旧建设局内,建设局裁并后,空闲未用,今为保安队驻扎。中有石塔一座,系大晋开国二年所造。又石桌二桌二座,雕刻皆甚精美。据张县长云,有人愿以数百元购得之,时代当亦不晚,惟无文字,究系何代物,已无由判知之矣!”周肇祥《琉璃厂杂记》(1916年9月)记载:途经大报恩宁境寺,在西门内曹家营。基址壮阔,殿宇圮尽。三世佛二已毁,仅余石座。如来结趺弹指,历劫不动,惟迦叶侍左。土人收拾余烬,构一屋蔽风雨,群丐踞之。石神桌雕镂龙凤狮象,与门外石础皆极精丽。遍地断瓦,麻布纹,惜无字。两铁钟覆地,重逾千觔。一明成化六年知府赵等造,有铭。一成化十六年承事郎知县倪森偕县丞训导邑人造。其西陀罗尼石幢兀立,高约三寻。大晋开运二年岁在乙巳二月二十九日丙申,仁化寺左街□内文章大德□在州僧□都部署可文等记,金皇统二年安远大将军卫州防御使轻车都尉兰陵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萧宁重修。幢字多泐,其上垒石十三层,雕刻佛象、帝释、金翅鸟、狮子、莲花、梵宝,种种庄严。恨未能拓,以镜摄影。旁一碑,洪武二十二年卫辉府汲县报恩宁镜禅寺开山第一代都纲聚公行道记。师洪聚号坦然,新乡苏氏子云。

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 由于佛教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是源于古代的旌幡。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国五代二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

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

中国经幢多为石质,铁铸较少。一般有圆柱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幢身刻陀罗尼经文,基座和幢顶则雕饰花卉、云纹以及佛、菩萨像。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有二层、三层、四层、六层之分。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其中,以八角形为最多。幢身立于三层基坛之上,隔以莲华座、天盖等,下层柱身刻经文,上层柱身镌题额或愿文。基坛及天盖,各有天人、狮子、罗汉等雕刻。一般最常见之经幢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最多,其次为《白伞盖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大吉祥大兴一切顺陀罗尼》、《金刚经》、《般若心经》、《弥勒上生经》、《父母恩重经》等。

经幢的由来,根据《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中说:佛告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窣堵波中……若有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族姓男、族姓女,于幢等上或见,或与幢相近,其影映身,或风吹陀罗尼上幢等尘落在身上、彼诸众生所有罪业,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界、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亦不为罪垢染污。此等众生为一切诸佛之所授记,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四川五代、两宋的石窟中亦有陀罗尼经幢,但此时期的经幢多与各种密宗题材成组出现。如大足北山二八一窟中,龛内经幢为八面柱形,幢顶雕一八角亭阁,龛下每面刻一坐佛,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之造型小巧精致,并与多种密宗像同处一龛。中国于中唐以后开始盛行此种信仰,而有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众生之利益供养,而在佛寺大殿的前庭等处造立经幢。依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所记载,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八四O年),圆仁过思阳岭时,曾见尊胜陀罗尼经幢,幢上篆有佛顶陀罗尼及其序。由此可见,经幢之建造始于佛陀波利传译《尊胜陀罗尼经》之后。此建造经幢之风习,于宋、辽时代更见盛行,但其后即渐衰退。今日思阳岭上存之陀罗尼幢,乃后世所造立,上有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之铭文。又,河南省郑州开元寺亦有尊胜陀罗尼经幢,八角二层,立于基坛之上,下層柱身刻陀罗尼,上层柱身刻佛龛,龛侧有铭,依铭文所记,可知此经幢系唐僖宗中和五年(公元八八五年)六月十日所造立,后唐明宗天成五年(公元930年)五月重建。此外,浙江省杭州灵隐寺、下天竺寺、梵天寺及河北省顺德府开元寺、封崇寺、赵州柏林寺、正定龙兴寺等处,亦有经幢。

一般认为在唐代中期,佛教建筑中增加了一种新的类型----经幢。"幢"原指佛像前所立用宝珠丝帛装饰的竿柱,后改为石刻。置于殿前庭院内,成为永久性的佛教小品建筑形式。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个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经文、佛像等。五代、北宋,经幢发展达到高峰,数量更多,形制更繁。元代以后,经幢建造渐趋没落。

猜你喜欢

宁静
Chapter 7 A letter from my father 第7章 父亲的来信
《迹•宁静》
A Real Book Lover
你可真淘气
步履不停
用喧哗创造宁静
喜欢宁静
宁静与倒影(外一首)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
寻找属于自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