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乐宫吕祖信仰对当地民众的文化意义

2021-11-25贾迎翠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
关键词:吕洞宾双休酒仙

摘要:吕洞宾是“八仙”当中唯一一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是三教合一思想的宣传者。同时他还懂剑术、善诗词。南宋时,他被道教信众尊为炼丹派的祖师,金、元时期,全真道的鼎盛时期,吕祖又被封为“五祖”之一,成为南北而宗的祖师,享有“帝君”荣誉。吕洞賓这样一位全能神以及以多面像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势必会给人们造成极大影响,尤其是在他的诞生地,也一定会在生产、生活中看到吕祖信仰中所留下的影子。

(一)吕祖仙迹诗中剑仙、酒仙形象对民众的世俗意义

吕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三件物品:一是流传至今上千首的诗歌,二是他身后背的有暗八仙之称的佩剑,三是他永不离手的酒。可将其归结为一文一武一风流,吕祖的形象不像其他神仙那样完美,在他所有的形象当中还给人留下一种酒色之徒的烙印。也许正是他这种不完美的形象,更贴近于老百姓,才能使吕祖的神仙信仰能够鹤立鸡群。

《道教文学史》中将吕洞宾的仙迹诗分为三大类:1.学道感悟之作;2.济世度人之作;3.云游广题之作1 这些仙迹诗都是吕祖对世俗生活留恋的作品,他所向往的那种年轻时四处云游,年老后归隐山林的生活。吕祖被世人称作“剑仙”和“酒仙”,在他的这些仙迹诗中也体现着他“剑仙”、“酒仙”的形象。比如在《全唐诗》中有这样两首诗:华州回道人,来到岳阳城。别我游何处?秋空一剑横。

这首诗中都突出了一个“剑”字,体现出吕祖不同的一面,这时的他不是普通的神仙形象,也不是飘逸的书生相貌,更不是风流倜傥的酒色之徒,而是一位剑客,体现出他的豪迈与为世人打抱不平的气概。除了有关“剑仙”的形象外,吕祖“酒仙”的特征也很突出,好喝酒是他的一大爱好,对外他宣称“鹤为车驾酒为粮”、“指洞庭为酒,渴时浩饮,君山作枕,醉后高眠”。吕祖“酒仙”的这一称号,从饮酒到醉酒再到戒酒,体现了吕祖从开始的饮酒取乐到后来的放荡不羁到最后戒酒以求修身养性的性格变化。

此外,吕祖以剑宣扬道义,以酒泯灭名利之心,他将“剑仙”与“酒仙”做到了完美的结合,反映了他做事一个原则,要顺应自然。

吕祖的仙迹诗中“剑仙”与“酒仙”的形象,如果没有民众的迎合,没有得到世间的普遍共鸣,那也只是虚无的空中楼阁了。吕祖在仙迹诗中的形象被民众所信仰,其实是他形象的世俗性与情趣性,与其说民众在欣赏吕祖的诗作,不如说是民众对于其“仙迹”的热衷。

吕祖在民间广受欢迎,信众众多,还有一个原因是传说中他是一个风流潇洒、喜好女色的道士。这样的形象好像与吕祖留给世人的印象不合拍,但正是这种不合拍,才使吕祖的形象更具有了大众性和世俗性。虽然在吕祖的众多诗作中,多为托名之作,但其诗作的内容也确实反映了民众共同的心理,是我国道教文化的宝贵资料,也是民众世俗心理的结晶。

(二)吕祖信仰中所隐含的“修性”与“养命”的丹道思想

吕祖不仅是道教师祖、诗仙、剑仙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具有丹道思想丹经诗人。他存世的诗作中,大部分都是他在修炼过程中的各种感触和性格的流露。不但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超凡脱俗的情调,其中包括了许多修身养性的秘诀。

在吕公祠吕岩堂内,屹立着两座碑,一座是“修性百字碑”,一座是“修命百字碑”“性”指心理,“命”指生理,统称为“性命双休碑”。这是吕祖在云游四方后回归九峰山2,修炼了十九年悟出的一些哲理。

“养命”的原碑在抗战时期遗失,现存的为复制品,而“修性”的碑为元代时的原碑。“性命双休碑”属于五言诗体裁,这两座碑每个有一百个字,五言一句,共二十句,文字简洁,说理明了。他把修炼尽性至命的功法,从筑基、修炼已到金液大还丹,自始至终的全过程,尽述无遗。吕祖“性与命”的丹道思想深为修道者欢迎,大多数信众都能够背诵,平时以背诵碑上的诗文而修行。笔者在吕侯祠调查时,那里的工作人员向笔者边背诵边解释了双休碑的丹道思想。

吕洞宾和他的“性命双休碑”在我国的道家丹道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其中所隐含的“性、命”丹道思想对民众的信仰也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吕洞宾在“修性百字碑”中对酒、色、财、气都进行了排斥,有了这样的心性,就会高人一等。在此,笔者重点介绍一下吕洞宾在“修命百字碑”中关于“命”的思想,他说到:“养气忘言守”,修养元气,要放弃所谓的方法,养气就是培养积蓄元气、气血,同时要在言语和意识上关注、注意某事物特征。“降心为不为”,做任何事的原则就是放弃贪婪的思想,顺其自然。“动静知宗祖”,一个人在心理、心灵与身体方面只会有动与静两种状态。“无事更寻谁”,本来没有事情,反而寻找什么修行修炼的方法呢?“真常须应物”,真正要修行的人,就必须应对生活中全部的人和事。隐居、闭关、出家等是收敛身心活动的形式。“应物要不迷”,“应物”包括自我的身心,“不迷”就是对自我、人际关系、自然环境不要迷恋、迷惑、执着,只要一个人在待人处事方面做到不沉迷,性自住,就会气自回,丹自结,如果做到这几点,那么修行和实证生命终极意义的过程,就会变得简单易行。“不迷性自住”,只要做到不迷惑,自然而然人的心理活动就会有条不紊。“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心理活动稳定,元气自然向自身汇集,元气圆满无缺了,内丹自然凝结了。“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覆,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身体的阴平阳秘由元气自然调配而成,待元气圆满后就会使生命调整到像吕洞宾一样。“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等达到跟吕洞宾一样的状态时,身心的快乐逍遥他人怎能知晓呢!“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到那时,你就悠闲的坐着,听着没有琴弦弹奏的乐曲(这里指的是宇宙内物体除去特征后的本原)。“都来二十句,端得上天梯”,每个人都读这二十句,都能登得升仙的梯子。这就是吕洞宾“性命双修”所体现的丹道思想,也是民众心理修行成仙的捷径。

现阶段,我们的社会出现了思想危机,人们没有了信仰、没有了追求、没有了慈悲心,也没有责任感,一切崇尚个人主义,追求金钱利益,而丧失了作为人最原始的本性。而吕洞宾的“修性养命”的丹道思想,把修德和积德放在了重要位置,陈全林曾在《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的序言中这样说到:“从古到今,善恶教化,宗教文化承担了大部分的社会教育功能,而吕祖有大量的劝善之作,相信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意义。”3 在此,笔者也希望吕洞宾的丹道思想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当中。

作者简介:

姓名:贾迎翠(1997-),女 ,汉族,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 ,学生,研究生在读,西南民族大学民俗学专业,研究方向:民俗与旅游。

注释:

参见詹石窗.道教文学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P299-309.

2 九峰山在永乐宫西北18 公里处,又称纯阳上宫,相传吕洞宾在曾在九峰山隐居潜修19 年,钻研道术,习练剑法,撰著道经。

3 董沛文.新编吕洞宾真人丹道全书(上).北京:团结出版社,2009.7P20.

猜你喜欢

吕洞宾双休酒仙
超级秀场 双休
周末幼儿特长培训
狗咬吕洞宾
以色列工休制度 告诉了我们什么
狗为什么要咬吕洞宾
功夫熊猫完美演绎醉八仙
没有认清赢利点 2年赔了40万
船老大智对吕洞宾
吕洞宾成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