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1-25宋丹丹
摘 要:幼儿教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对于在幼儿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L市为例,从情感认同、行为认同、认知认同三个维度,分析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的现状,并探索提升幼儿教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对策
一、问题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 “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这些规定为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提供了政策依据。
L市处鲁西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产生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阳谷的黄河夯号,临清的社火、驾鼓,高唐的四根弦等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作为教育启蒙阶段的幼儿园,应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最重要的场所,而幼儿教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的关键。目前,部分教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到位、重视不到位等问题。关注幼儿教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问题对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L市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问卷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将幼儿教师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分为三个维度,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研究,以随机取样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数据1100份,研究数据采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情感认同最高,认知认同最低
本研究从三个方面: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分析幼儿教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根据研究结果,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情感认同最高,认知认同最低。(见表1)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比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高
本研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专业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现状,研究发现,不同专业幼儿教师在情感认同(t=2.70,p=0.007)和行为认同(t=2.67,p=0.008)方面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差异,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均显著高于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见表2)
(三)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认同感高,民办幼儿园认同感较低
本研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专业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现状,研究发现,不同专业幼儿教师在情感认同(t=3.567,p=0.00)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差异,公办幼儿教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认同显著高于民办幼儿教师。(见表3)
(四)省级示范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认同较高
本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不同类别的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差异,研究发现,不同类别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在认知认同(F=3.806,P=0.004),情感认同(F=4.705,P=0.001),认知认同(F=3.354,P=0.010),均在0.0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LSD多重比较发现,在认知认同方面,未定类和省级三类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认同显著低于其他幼儿教师。在情感认同方面,省级示范幼儿园显著高于省级二类幼儿园和未定类幼儿园,行为认同方面,未定类幼儿园显著低于省级示范幼儿园和省级二类幼儿园。
四、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幼儿教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认同
幼儿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认同需要幼儿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培训,以增强基本认知,社会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发展拓宽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渠道。尤其是关注非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和民办幼儿教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问题,同时,对于省级二类及以下類别的幼儿园加强管理,针对性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补齐短板。
(二)在实践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认同
幼儿教师应尽自己所能思考怎样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实践操作,寻找相关对策解决在实践操作中遇到问题,然后加强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自我反思,在这一系列的行为实践中不断地增强自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
(三)增强幼儿教师的情感认同
幼儿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认同是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同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优化幼儿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情感认同的环境,调整、改造幼儿家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观念,才能更好的营造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更好的激发幼儿教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认同。
作者简介:
宋丹丹(1991.12—),女,汉,山东聊城,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