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科消化道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分析

2021-11-25俞兵丁艳红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俞兵 丁艳红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外科手术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将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消化道外科手术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我院收60例患者以及同期在我院采取消化道外科手术无切口感染并发症的6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过体格检查,且围术期内均由我院消化外科护理人员采取对应护理 ,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较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61.47±3.17>50.42±2.89)、体质指数较高(25.6±1.8>23.1±0.9)、手术时间较长(4.12±0.32>2.86±0.47)、手术创口较大(8.6±1.3>6.1±1.2)、手术危险指数较高(2.02±0.72>1.13±0.27)。结论:消化道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对其高危因素进行探索有助于临床开展前瞻性护理干预,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恢复。

关键词:消化道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节奏的改变,罹患消化道疾病的人口基数逐渐增加。采取手术治疗是临床针对某些消化道疾病的常规手段。手术过程中,受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及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易导致其出现近期或远期并发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切口感染。术后恢复期内患者机体内环境尚不稳定,并发切口感染后易引发其他严重病症,影响患者正常康复,降低治疗效果,影响生存品质,甚至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此,本院特选取了120例消化道外科手术患者开展课题研究,希望通过实际病例探索出导致消化道手术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为基础,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术后感染几率,促进患者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课题研究资料由我院消化道外科提供,研究对象为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消化道外科手术的120例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61例,患者年龄介于31-72岁之间,平均(53.14±2.36)岁。手术原因:消化道穿孔53例、肠梗阻36例、胃溃疡31例。将其中未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6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6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所有患者术前评估各项指标良好,符合手术指征,肝肾功能正常,凝血机制健全。研究對象均为意识清醒、认知功能正常、无言语沟通障碍人员。本研究尊重患者及家属知情权,研究开始前对研究概况进行告知,并得到患者及家属认可。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我院消化道外科12名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术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健康宣教,根据病种给予对应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术前评估患者健康常识,讲解手术概况及麻醉方式,进行科学术前指导,告知患者术前8h禁止饮食。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强化感染预防管理。术后缝合创口,消毒后以一次性医用纱料包扎,建立生命监测通道,定期检查创口愈合情况,并对覆盖纱料进行更换,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创口感染。

1.3诊断标准

参照《医院感染标准》进行诊断。术后创口出现红肿、渗液、化脓并由此诱发患者出现低热症状,经血常规检验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认定为切口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导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切口感染患者及未出现感染患者组间资料对比

表1数据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对比中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体质指数、手术时间、切口长多及手术危险指数对比中差异较为明显(P均<0.05)。较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体质指数高、手术时间较长、切口长度较大、手术危险指数高。提示,消化道术后并发切口感染与患者性别无直接关联,而与高龄、肥胖、手术时间、复杂度及创口长度有关。

3 讨论

针对一些消化道严重溃疡、穿孔、消化道占位性病变及消化道梗阻类疾病,保守药物干预已无法满足治疗需求,需采取手术模式,故消化道外科手术则成为了临床针对某些消化系统疾病所采取的常用治疗模式,但由于消化系统在生理功能和解剖位置上都较为特殊,手术难度较大,由此导致了术后并发症的高发生率现象,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切口感染。感染导致手术切口周围皮肤出现红肿、发热、甚至形成脓肿,不仅不利于术后创口愈合,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并继发其他病症,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感染性病灶,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探索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60例观察组患者与无切口感染的60例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差异对比不大,说明患者性别与术后并发感染并无关联性。而在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手术危险指数、切口大小对比中凸显出了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均<0.05)。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61.47±3.17>50.42±2.89)、体质指数较高(25.6±1.8>23.1±0.9)、手术时间较长(4.12±0.32>2.86±0.47)、手术创口较大(8.6±1.3>6.1±1.2)、手术危险指数较高(2.02±0.72>1.13±0.27)。说明,高龄、肥胖类患者在接受消化道外科手术后更易出现切口感染,此外,较为复杂、危险、耗时较长、创口较大的消化道手术易导致患者术后并发切口感染。

参考文献:

[1]张禹飞, 陈泽琼, 胡淑芳. 普外科消化道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 2017, 1(49):241.

猜你喜欢

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治疗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