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eogebra的中职数学可视化教学实践
2021-11-25袁兰兰
袁兰兰
摘 要:本文以Geogebra软件在中职数学中发挥的可视化功能为切入口,从数学问题可视化、数学猜想可视化以及数学概念可视化三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将中职数学中比较抽象、空间度较强的知识点以一种动态的过程演变、可视化的形式进行最终呈现,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原理,真正掌握知识点,更好地进行知识正迁移。
关键词:Geogebra 可视化 中职数学
Geogebra自2006年正式发布后,在数学教育界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Geogebra支持几何、代数、统计、微积分等教学,几乎覆盖整个数学教学领域。借助该软件,教师可以设计更直观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更直观的学习环境。
一、数学问题可视化
数学探究的源头是问题,教师利用Geogebra的动态演示功能为学生创设易于认识问题的良性认知环境,将数学问题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数学问题更具直观性和形象性,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高效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轨迹追踪,理解数学问题
案例1.集合的交
问题:设集合A={(x,y)|x+y=0},┤集合B={(x,y)|x-y=4},┤求A∩B。
集合的交是中职数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三类集合的交集求法,其中点集的交是一个难点,学生普遍不理解问题中的点集具体是什么,更无从求解点集的交。运用Geogebra中的轨迹追踪功能,就能形象地展示出集合A、B中的所有点(见图1),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求点集的交只需求方程组的解。
(二)视图变换,掌握数量关系
案例2.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问题:把一个半径为R的球放入棱长为4的正方体中,测得球底距正方体底面为3,求球的半径R。
球是中职数学第九章第五节的内容,由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普遍较弱,不能较好理解题意,所以教师可以运用Geogebra中的三视图功能,从不同角度向学生展示题干中的数量关系。首先,以直观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直观理解问题;变换角度,从上方俯视,学生进一步理解球与正方体的截面是圆且是球的小圆;从前方正视,学生清晰地看到一个直角三角形(见图2),从而引导学生轻松解决问题。
二、数学猜想可视化
猜想是数学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对学生的猜想不能轻易地加以肯定与否定,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猜想与发现。教师可以运用Geogebra對学生的部分猜想进行验证,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数学创造力的形成。
案例3.球的体积公式
(一)静态展示,直接猜测结论
师:观察三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半球、圆锥的体积关系。
师:写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
师:根据三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半球、圆锥的体积关系,猜想半球的体积公式。
(二)动态截图,直观验证猜想
在Geogebra的3D绘图区绘制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以及半径与圆柱高相等的球。
师:我们用一个平面去截球和圆柱中挖去圆锥(同底等高)这两个几何体(见图3),截面分别为什么图形?
生4:圆、圆环。
师:拖动截面,在运动的过程中,观察截面(圆与圆环)的面积关系。
生5:在运动过程中,圆与圆环的面积始终相等,因此,上述半球体积等于柱体体积减去锥体的体积。
三、数学概念可视化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学生学好数学命题、数学原理、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可视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隐性的数学知识显性化,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把握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一)改变平面位置,体验概念相互关系
案例4.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的轨迹为椭圆。在古希腊时期,人们通过用平面去截立体圆锥得到椭圆,拖动滑杆改变平面位置,还可以得到双曲线和抛物线,运用Geogebra可展示这一过程(见图4),因此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统称为圆锥曲线。教师利用Geogebra将古希腊人认知圆锥曲线的过程可视化,展示三种曲线的起源,学生理解了为何三种曲线被统称为圆锥曲线。
(二)转变视图方向,理解数学概念本质
案例5.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作二面角的平面角。
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借助Geogebra的动态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定义的三个关键点:第一,公共棱上任取一点;第二,过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公共棱的射线;第三,两射线所成角。通过改变点A的位置,学生观察发现角度始终不变,明白点A的选取不影响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值,真正理解“任取”的缘由(见图5);改变视角,教师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平面角;固定平面BPQ,让平面CPQ绕着公共棱PQ旋转,观察得出平面角的范围为。
课堂实践证明,将Geogebra应用到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利用Geogebra辅助讲解,学生更容易认识数学问题、检验数学猜想、掌握数学概念以及理解推理过程,学习兴趣也得到激发。
参考文献:
[1]崔丽萍.数学可视化教学及其若干范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2]晓霞.初中数学概念类知识的可视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范文贵.基于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探究可视化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259).
(作者单位:嘉兴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