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针灸学会:创新传承 让中华医学熠熠生辉
2021-11-25武竹青
武竹青
每年一到科技周、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日,山西省科协都会组织直属协会、学会在山西省科技馆开展各种服务活动,山西省针灸学会从不推脱,次次不落。而他们的服务台也都是现场的“爆点”“热点”,寻医问诊的、针灸拔罐的,络绎不绝……山西针灸人用这种传承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医手法造福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山西省针灸学会成立于1987年,是推动山西中医针灸科学传承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30多年来,学会不断开展针灸学术交流,继承和提高了中华针灸医学,发现和培养了众多针灸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师级专家。学会持续进行义诊及慢性疾病的防治宣教,将诊疗与健康宣教融为一体,为健康山西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砭石”是形成针灸针具的雏形
针灸的历史究竟从何说起,山西省针灸学会会长冀来喜向记者一一进行了介绍。“针灸是中医中产生的一个古老的分支,‘砭石是针具的雏形或前身,从人们无意中发现石块按压或刺破体表可以治病到对石块加工形成砭石而专用于治疗疾病,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当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出现了精致的石针。”
“石针医术在民间不断推广和提高,一些乡间医术大师在实践中持续改进,其后出现了骨针、陶针、竹针等,尤其是人类发明冶金术后,金属针具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刺法的发展。”山西省针灸学会秘书长郝重耀从医学历史层面注解了“针灸”的来历,“灸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后。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温热所具有的治疗作用,通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对温热的来源和获取方式进行改良形成了灸法。”
山西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医药事业在历史上蓬勃发展,针灸也在其中不断发展壮大,产生了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
鲍菇,山西长治人,四大女中医之一,与其丈夫都是晋朝非常有名的中医。她精通灸治法,以艾线灸人身之赘瘤和赘疣疗效显著,也是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位女针灸中医。
庄绰,宋朝,福建惠安人,对针灸尤有研究。因患疟疾灸膏肓俞而愈,开始搜集资料并编成《灸膏肓俞穴法》。此书收集了唐宋时期孙思邈、王惟一、石藏用、叶元善、潘琪以及僧仲等多位医家取膏肓俞的数十种方法,图文并茂,并附以本人见解。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本专门研究俞穴的著作。
除他两人之外还有周代伯乐著有《针经》二卷、明代郑晖著有《针灸渊源》,清代卫侣瑗著有《家传纂要针灸全书》,及清代邵化南著有《针灸发明》等等。他们都为我国针灸医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古代山西针灸界的代表人物。
“九针”是学会鼎力推广的新技
“九针历史悠久,作用广泛,但在新中国成立时,针灸临床使用最多的是古九针之一的毫针和锋针,其他针具针法几乎得不到使用,针灸治疗范围和临床疗效受到影响。”冀来喜介绍了九针的发展历史。
为了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九针的宝贵遗产,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教授带领全所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将华夏2000年前就广为临床使用治疗病种多样的九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证及研究,于1983年改制出最初的九针针具。该针具包括了镵针、铍针、锋勾针、三棱针、火针、梅花针、磁圆梅针、鍉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并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创制了独特的九针针法。当年,“新九针”通过了山西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标志着其成果的正式认定。
师怀堂是山西省针灸学会首任会长,从事中医针灸临床治疗与研究工作50余年。担任学会首任会长之后,他充分利用学会专家技术汇聚的优势,不断拓展针灸科研领域,广泛开展针灸学术交流,带头出版《实用针灸学》等著作,发表《新九针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等论文100余篇。其中,1998年编写的《全国九针疗法培训教材》对“新九针”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他的带动下,学会成员持续出版了多部针灸医学书籍和培训教材,一些医学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
1999年,冀来喜教授主讲的新九针电视教学光盘出版,把新九针内容从文字上升为直观的影像资料;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新九针的临床应用”列为国家继续教育项目;2002年,“‘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非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和“磁圆梅针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两项新九针技术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资助,这两项课题的立项使新九针从临床的经验积累逐步上升为科学研究;当年,《中医临床新九針疗法》出版,这是新九针创始人师怀堂教授对新九针从基础到临床的一次全面总结,形成了完整的新九针学术思想,对指导新九针临床和科研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07年田文海撰写的《新九针火针疗法》和田建刚撰写的《新九针疗法》出版,使得新九针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当年,冀来喜教授的“新九针针具系列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资助;同时,周然教授的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食管癌等疾病的治疗技术”中有六项新九针技术,以及“新九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获山西省卫生厅攻关课题资助。2008年底,由周然教授任总主编、冀来喜教授主编的适宜技术推广系列丛书之一《新九针实用技术》正式出版,至此,国家对新九针科研的投入给新九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及其推广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在学会推动下,以冀来喜教授为代表的新九针疗法在山西省太原市、大同市、临汾市、长治市、方山县、洪洞县、灵石县、蒲县、寿阳县、灵丘县、武乡县等市县进行推广。在福建省福州市、江苏省南京市、山东省济南市和青岛市、四川省成都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全国多地进行宣传。通过学会组织,从1998年开始已培训国外学员3000余名,去年,在“一带一路”政策引导下,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建立了合作项目。
“服务”是学会初心使然的担当
多年来,学会以前辈的经验为基础,吸收业内专家技术人才入会,把传统中医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深入研究针灸对机体的各方面影响,涌现出“对穴”吕景山、“灸法”谢锡亮、“头针”焦顺发等多位新时代创新型针灸大师。针灸大夫们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帮扶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水平,解除了众多疾病患者的痛苦。
吕景山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精研“药对”、创用“穴对”和“同步行针法”,对糖尿病、冠心病、痛风、过敏性病症颇有研究。谢锡亮教授从医近60年,被授予“山西省针灸泰斗”称号,医治了大量的常见病及一些疑难病,尤其善用麦粒灸、通督灸等灸法。头针创始人焦顺发教授1938年生,1971年发明头针,对偏瘫、麻木、语言障碍等疗效独特;1976年,他又和爱人杜全枝共同研究出“颈动脉滴注药液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新方法,对脑血管病有显著疗效;2009年他系统整理了头针,出版了《焦顺发头针》一书。
在針灸大师多年的技术指导下,学会积极参与山西基层医疗帮扶工作,在2020年联合晋城市中医药学会组建了山西省针灸科技服务队。当年8月~10月,学会3次组织针灸技术人才,前往沁水县、陵川县、泽州县等基层医疗机构,捐赠针灸书籍、雷火灸、TDP灸疗贴、火龙药灸等针灸器具,并进行技术推广和交流学习,每次技术培训200人次左右,确保每个地区至少有10人掌握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队还走进病房,询问患者病情、提出诊疗建议,为疑难病患者诊治,并现场为当地医生讲授针灸知识,演示火龙药灸技术与经验。向3县基层医师解开了针灸治疗面瘫、颈腰椎病的困惑,提供了隔物灸医学理论及技术应用系统诊治方案。3次合计服务基层医师100人,服务群众达500人次,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患者满意度达90%以上。
在沁水县土沃镇、陵川县城南社区卫生服务站、晋城城区东街街道凤台社区康养中心进行的“服务百姓”义诊活动中,专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数居多,于是对这些慢性病患者现场进行诊治,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用药,将诊疗与健康宣教融为一体,得到了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通过在晋城全市全面推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冀来喜表示,学会从成立以来,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同针灸学会的同仁们始终抱着一颗医者仁心,继承和钻研古代医家的经验和著作,结合现代技术和科研手段研究针灸对机体的作用,运用古代针灸经验开创新的治疗方法,让针灸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造福人类。
山西省针灸学会成立于1987年6月15日,是发展山西省针灸科学技术和卫生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经过30多年的发展,学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大师级专家。如:新九针创始人师怀堂教授、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针灸泰斗灸法大家谢锡亮教授、头针的发明者焦顺发教授、山西第一位针灸博士冀来喜教授、腹针的发明者薄智云教授、全国援外医疗先进个人、针灸专家文洪教授等全国知名的针灸专家。
学会简介
历届理事会组织情况:
第一届理事会:
会长:师怀堂 秘书长:祁越
第二届理事会:
会长:吕景山 秘书长:贾运滨
第三届理事会:
会长:焦顺发 秘书长:冀来喜
第四届理事会:
会长:冀来喜 秘书长:郝重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