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造车:还会有怎样的新势力
2021-11-25张米业
文|张米业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持续加强,更多的非传统造车企业密集挺进新能源汽车市场。从互联网平台到酒类企业,从房地产公司再到家电、科技企业,造车新势力群体在持续扩军。跨界造车之战,号角已经吹响。业界在观望:接下来还会有怎样的新势力加入?
入局
从互联网企业领域的小米、百度、腾讯、360、华为,到传统家电领域的格力、海尔、创维;从房地产领域的恒大,到老字号企业五粮液等,造车界的“新手们”凭借着各自敏锐嗅觉和紧绷的市场神经,或合资造车、或资源技术支持、或携手研发,纷纷渴望着能找到一条体面的路径,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赋能、圆一把“汽车梦”。一时间,“跨界造车”之势愈演愈烈。
3月30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携公司董事会宣布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并将成立全资的智能电动汽车子公司,由雷军亲自担任首席执行官,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4 月17 日,一直声称自己“不造车”的华为与北汽新能源联手推出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 版智能电动汽车,成为搭载华为HI 智能汽车方案的首款车型;华为也发布了鸿蒙智能座舱系统、MDC 810 智能驾驶计算平台、4D 成像雷达、“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智能热管理系统等“黑科技”,争当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宣称要帮助车企造“好车”。
5月11日,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高调宣布战略投资哪吒汽车,一举成为造车之路上的“新玩家”。哪吒汽车联合创始人兼CEO 张勇称,此次与360 联手,哪吒汽车将会汲取其互联网基因优势与汽车DNA进行整合重组,360在智能互联方面将为哪吒汽车提供全方位赋能。
7 月22 日,贾跃亭创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法拉第未来(Faraday Future,简称“FF”)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并在随后称300台总价280万的旗舰车FF91尽数完成预售。
7 月27 日,作为国内传统彩电品牌发家的创维正式发布了旗下第一台纯电动SUV——EV6,并喊出了“2025 年创维汽车年销售实现25万台,2030年创维汽车年销售实现50万台”的目标。据悉,此次发布是创维集团与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旗下的天美汽车进行品牌整合的重要一步,天美ET5摇身一变更名为创维ET5,成为创维EV6的“前身”。
8 月6 日,百度与吉利合资组建的智能汽车整车制造公司——集度汽车,与全球知名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智能电动汽车、智能网联与自动化驾驶等领域展开紧密合作,融合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在智能网联和智慧交通的大背景下,共同探讨和实践创新商业模式,推进集度产品加速落地,将百度的“造车梦”一步步照进现实。
这方唱罢,那方登场。你来我去之间,新能源造车路上“战火纷飞”。
暗礁
大环境、全方位的利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历史机遇。资本力量看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回报率和智能汽车流量市场的发展潜能,纷纷选择“带资进组”、踏入“扎堆造车”的热潮之中来分一杯羹;原本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智能网联基础解决方案的互联网巨头们,在嗅到造车商机后,也开始了跨界入局、自主造车之路。同时,以特斯拉为首的外资企业入华后所产生的“鲶鱼效应”,更是进一步催化了国内新能源市场产品技术的孕育生成与迭代升级。然而,欲速则不达,就目前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企业跨界造车的航程中暗礁密布。
首先是融资问题。新能源企业造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支持,因此融资压力是企业跨界入市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企查查发布的《2021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仅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就发生57起融资事件,披露融资额827.1 亿元;据《近十年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数据报告》统计,在2011 年到2020 年这近十年造车进程中,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投融资事件共897 起,披露投融资金额3841.1 亿元。其中,蔚来汽车以327.8 亿元的融资金额成为融资最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以309.6亿元位居第二。
这些巨额数字背后的现实是资本市场怀抱里的“冷暖自知”。作为当前国内造车新势力中领头羊的蔚来,经历过自己的高光时刻,也在成立以来经历了每年连续亏损,更在2019 年迎来寒冬,融资失利、资金链几近断裂,美股股价跌近退市红线,一度濒临破产;而曾经以“PPT 造车”“发布会造车”的画饼套路在资本市场大量圈钱,赚足了市场的眼球的乐视汽车和法拉第未来,在概念推出以来也曾“火于资本,而后陷于资本”——虽卷起市场泡沫,但因未及时推出量产车型,难以维持持续融资,造成彼时乐视汽车资金链断裂,贾跃亭个人信用透支、自身负债累累而奔赴海外融资的结果。
其次是安全问题。安全性能是企业造车需要保障的底线和关键。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0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中显示,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共召回45 次,涉及车辆35.7 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5.3%;据特来电和《电动汽车观察家》发布的《2020 年电动汽车起火事故分析》一文统计,2020 年被媒体报道的烧车事故就有124起。
7月30 日,一辆蔚来EC6在上海浦东新区临港大道高速撞击隔离墩后起火并随即剧烈燃烧,造成车主身亡,是蔚来乃至国内造车新势力首次官方公开的新能源车致死事故;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十几天后的8 月12 日,一名蔚来车主在启用自动驾驶辅助功能(NOP 领航状态)时撞车死亡,短短时间内酿成蔚来汽车第二起致死悲剧,让人们再次对智能汽车辅助及自动驾驶功能的安全性产生深深质疑。此外,北汽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冒烟爆炸事件、威马汽车起火爆炸事件、小鹏汽车充电站自燃事件、理想one 新能源车的断轴事件。。。。。。一起起新能源汽车事故的发生与报道不但接连引起消费市场众议,也多次为业界发展敲响警钟。
技术及资源短缺也是“造车新手”们面临的难题所在。面对爆发增长的需求市场,钴资源紧缺、智能芯片等关键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电池产能供应不稳定等因素都是新能源车企生产链上亟待攻克的难关所在。同时,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人”,互联网公司们的跨界造车潜力有待进一步观望与挖掘。以小米为例,作为一家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其深知若想短期内在造车技术上打造出核心优势并不容易,因此在智能驾驶领域深耕就成为其弯道超车的重要路径。小米在今年3 月官宣进军造车界后,逐步开启了在半导体材料、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和电动电池等智能汽车产业链中上游技术资源领域的投资布局;8 月25 日,又以7737 万美元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来发展智能驾驶技术,同时还重金求才,在自动驾驶、整车技术、三电岗位等展开了势头凶猛的“抢人”计划,展现出对掌握智能汽车核心技术的极度渴求与强势决心。相对于已在造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车企来说,入局较晚的跨界造车企业若没有核心竞争力,则势必难以存活。
正道
相较于德国、日本等传统汽车产业已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来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起步晚,在燃油汽车的核心技术方面与老牌汽车强国存在壁垒。而新能源汽车作为全球新兴产业之一,“起跑线”较为公平,同时更有利于我国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实现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的时代目标。
自“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新能源汽车定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国家先后出台了全方位的激励政策以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从研发环节的政府补助,到生产环节的双积分,从消费环节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到使用环节的地区不限牌不限购、运营侧的充电优惠等,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个生命周期。
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下半年重点工作部署中,再次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加快发展提出要求: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和消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5 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 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与此同时,在网联化和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之下,汽车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那么简单。2020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中提出,到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 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
在理想化的出行方案里,智能汽车已逐渐向智能手机的角色定位靠拢,成为用户连接世界的重要端口;自动及辅助驾驶技术的研发应用与市场宣传也令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赋予了新的希冀。为智能汽车提供智能解决方案的互联网企业,愈发成为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销售链条中的重中之重。随着跨界资源整合模式成为产业新业态,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边界也不断消融,新能源汽车的“新势力”阵营迅速扩张,下一个将是谁?业界也在拭目以待。但是,行路难,多歧路。在新能源汽车前景广阔的当下,也要深谙“车界正道是沧桑”的道理。“跨界”之后,“新势力”们倘若不能找准行业定位、加强品质把控,很难去拼出在造车界立足的核心竞争力。站在风口、被市场泡沫刺激的同时,也需警惕泡沫破灭之风险,以人为本,推动技术发展、规划市场蓝图,才是真正能推动供需双方享受到智能汽车革命红利的长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