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的策略研究
2021-11-25张博
张博
(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1121)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概述及其重要性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身开展的审计活动,主要是审查企业的财务账户、资产负债以及资金收支等方面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按照相关规定,内部审计需要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流程包括审计的准备工作、各项业务和风险的分析、执行审计、审计结果的汇报沟通以及后续的跟踪。审计工作中各个环节是相互作用的,一个环节的结果对下一个环节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要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最好是能够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增强审计的效果。
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就需要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一方面,加强内部审计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内控建设管理。改革工作的推行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规范及指导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健康发展。通过内部审计,可以推动企业制定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增强企业运行的规范性,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有利于加大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力度。要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效性,就需要有健全的制度,并保证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因此就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加大监督力度,保证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1]。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也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在很多国有企业中,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有的审计人员和其他部门、领导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存在非常紧密的利益关系,直接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合法性。另外,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制度不完善或者制度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在审计工作开展中,制度不能有效地规范和指导审计人员的工作。
(二)人员专业度欠缺
国有企业中存在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欠缺的情况,实际审计工作中规范性不足。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随意性比较强,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不重视,导致资料文件不全。同时,在制定审计方案时过于追求形式化,审计方案中对每个人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分工失衡,不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审计内容范围、审计方法选择等也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审计内容不够科学,缺乏可实施性。
(三)审计计划缺少风险分析
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是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在审计计划中缺乏这部分内容,则会直接影响审计的结果和质量。内部审计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不仅要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出发,还应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如果审计计划中缺少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则会对审计工作的推进及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对审计结果不够重视
对审计结果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被审计部门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抽丝剥茧,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来督促改进,优化企业管理。但受传统管理理念、内部审计环境的影响,企业对审计结果的应用不够重视,或者只是敷衍了事,这就会导致审计工作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降低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的威信,最后严重影响内部审计工作在国有企业的开展。
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
首先,需要建立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主要内容要包含基本的工作管理制度、具体的工作实施细则、审计管理办法、审计工作执行标准等。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要在国家审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使其符合国有企业自身发展和经营特色,并通过审计工作执行标准来衡量和指导审计工作的开展。其次,在审计人员管理方面,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按照审计管理制度开展工作,端正工作态度,对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予以高度重视。同时,要明确划分审计人员的职责,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培训和强化,在意识上保证其独立性。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加强企业运行管理、强化对运营的监督,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的职能,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组织结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在政策和资源上倾向于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审计人员一定的职权优势。
(二)强化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首先,国有企业应重视对内部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加强审计机构专业队伍建设。通过提高人才招募门槛、加大对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促进审计人员熟练运用审计知识,满足其职业需求。其次,企业应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考核和培训,推进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促进审计人员能力水平的提升。同时企业可以利用绩效管理,有针对性地设置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表现不达标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惩罚,以此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
(三)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不同的阶段,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要保证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都能顺利进行,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第一,编制审计计划阶段。要根据企业的要求对被审计事项或者部门进行风险预测,并依据实际情况编制审计计划,审计计划要包含各个阶段的审计目标、内容、方法以及人员配置。第二,做好审计准备工作。企业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要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不断完善审计方案,在调查过程中明确审计的重点及难点,分析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及时辨别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风险因素。在审计方案完善后,根据方案进行各项资源的合理安排及调配。第三,具体实施阶段。国有企业要根据已经确定的审计计划及方案有序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获取审计资料,根据资料及审计的结果编制初步审计报告,严格、客观、真实地记录审计日记,保证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以及数据的可靠性和充分性。对审计结果的定性要合理、准确,对风险因素的确定要充分、真实。第四,编制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编制和审核要经过多级复核,报告要突出重点,并对重点进行深入分析。审计报告内容可以借助图表等形式呈现,以增加报告的可信度和直观性。第五,审计结果跟踪阶段。为提高审计质量,要加强对审计结果的后续跟踪,对被审计对象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以实现内部审计的闭环管理。第六,对内部审计实行外部评价机制。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自身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审计活动,为保证内部审计成果的有效性和质量,可以对内部审计结果进行外部评价,通过第三方机构对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审查和评价,有助于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提供参考[2]。
(四)实现内部审计的信息化
国有企业应积极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及时引入适宜的系统软件,加快内部审计流程、管理制度的重构,促使审计内容、风险识别及分析等过程的信息化,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对审计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进行信息数据的共享、传输和保存[3]。同时,还应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架构调整、内部控制等实际情况的变化,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调整,使得信息化系统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最新需求,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高效性。
四、结语
国有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要以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为中心,围绕改革全面落实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内容。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并强化专业审计队伍的建设;在企业内部创建并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制定并完善审计管理制度,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审计的各个环节的质量,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内部审计信息化,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