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在县域农商行的应用和发展

2021-11-25余卫明

经营者 2021年12期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科技

余卫明

(广东鹤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鹤山 529700)

一、金融科技的发展背景

(一)发展历程

1992年,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融科技正式落地实施。从科技推动金融变革的角度看,金融科技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992—2013年,作为金融科技1.0阶段,为传统金融科技阶段。该阶段的代表产业包括软件服务商、硬件服务商、传统数据(工资单、银行流水、征信等),传统金融机构使用IT,大部分传统金融机构尚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硬件采购金额占比可达IT预算的50%以上。

2013—2017年,作为金融科技2.0阶段,为互联网金融阶段。这是互联网金融大规模扩张的时代,出现了较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包括网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众筹公司等。这些公司运用网络技术搜集大量用户信息,实现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任意组合间的互联互通,从本质上看,是针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融合。该阶段的特点主要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引领科技潮流,传统金融机构选择性跟进。

2017年至今,为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阶段。大量原始金融业务信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改变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等,不仅最终实现了提质增效,更激发了新的金融行为,如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非现场监管等,从各方面促进金融与科技融合,为金融科技带来了全新的生命力。在政策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创造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环境。

(二)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的融合

银行业传统盈利模式亟待转型升级,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加上利率市场化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国内银行业面临利息收入降低、中间收入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持续承压的局面,而且金融科技公司的兴起给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随后银行业逐渐加强与金融科技的融合,通过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进入数字化新阶段。银行业与金融科技融合,可以有效提升效率,改善服务,降低运营成本等,而且随着两者融合的不断加深,银行也将创新客户服务模式,为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1.银行云。银行业务的开展与运营基本上都以IT信息系统为支撑,金融创新及风控也依赖IT技术来实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银行早期IT信息系统开始进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布局,但传统的集中式架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IT能力需求。此时,银行云借助金融科技诞生,银行云的基础IT架构基于分布式资源管理、虚拟化等技术提供SaaS、PaaS、IaaS等服务,提升资产IT基础设施运用效率,最终实现银行业务、服务、运营模式的创新。

2.智能营销。银行业的重点客户是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及高净值人群,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及消费金融市场的兴起,银行目标客户群体下沉,向中小微企业与个人延伸,对中小微企业与个人客户的获取留存将成为银行未来竞争的主要因素。智能营销的具体实践就是将银行海量存储数据转化为营销价值,通过用户的社交、消费、信用及交易等行为实现用户画像,最终为用户量身打造精确的营销方案,实现银行营销的智能化、个性化,进一步提升营销质量。

3.智能风控。银行信贷业务流程比较烦琐,而且整体风控成本居高不下,个人信贷欺诈行为屡禁不止,企业贷前贷后实时跟踪管理的难度较大。此时,利用金融科技能够形成智能风控模式,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客户风险进行实时监测识别,如基于大数据与知识图谱技术整合企业工商信息等,还能够自动报警,最终帮助银行打造更加丰富的企业信用体系。

4.智能审计。传统银行业内部审计一般是通过系统化与规范化的方法,审查评价且优化银行机构的运营活动、风险概况、内部控制及治理效果,整个审计流程基本上由审计人员手工完成,不仅效率较低,而且精确性不高,难以发现隐蔽性问题。但是金融科技下的智能设计能够形成审计信息系统,搭建审计数据分析凭条,构建全天候的审计监督中心,为审计人员提供非现场审计手段,推动审计工作由传统的“抽查”转型为“全查”。

二、金融科技应用的关键要素

(一)基础设施

金融科技应用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信息基础设施,如智能手机、设备的普及,移动平台对使用者各种信息的记录与存储。数字化的人类活动通常依托金融账户、社交网络账户进行,根据这些基础设施搜集到的用户信息,能够对用户进行画像,并且推断用户的喜好、信用及收入等重要特征,为金融精确营销与网络贷款等金融科技业态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应用场景

金融科技必须以应用场景为核心,并且持续打造金融科技服务生态体系。金融科技要充分借助物联网、生物识别、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场景上进行深度挖掘,持续将用户需求作为出发点,用科技为金融赋能,让金融服务实现专业性与普惠性。目前银行业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还处于不断开发之中,银行业需要加快构建,才能为金融科技的应用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三)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因素作为金融科技应用的重要衡量标准是不能忽视的,尤其是金融科技作为新兴产物,是否会给我国金融体系埋下隐患还需商榷。因此应用金融科技的前提就是防控风险,不能对金融系统造成整体的冲击。而且在风险防控上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时监测,最终有效降低金融科技应用给银行业造成的风险。

三、对策建议

农商行面临全国性金融机构业务下沉、同业之间业务边界消失和跨界竞争等新型竞争压力,金融科技总体发展存在基础数据资产不足、高端人才缺乏、金融科技与业务融合不够深入、技术平台建设能力欠缺等问题。农商行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探索合适路径,构建核心金融科技系统。

(一)加快基础科技设施建设

一是具有一定科技基础能力的农商行应充分依托省联社提供的科技支撑,在省联社开放共享科技能力的基础上,完全自主开展个性化应用系统开发和业务运营工作。二是与省联社针对某一新领域、新业务、新场景进行创新孵化或探索,并通过科技与业务的深入融合实现创新落地。三是通过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科技公司,负责系统开发、IT流程、平台研发等科技建设。

(二)金融服务场景化

积极构建金融生态,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嵌入合作方的场景和平台,实现金融服务场景化。如通过与政府在数据资源层面的合作,搭建服务企业和个人的融资平台。通过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搭建企业金融生态,进行深入的产业合作,利用行业核心企业信用打造供应链融资模式,构建线上融资产品体系。

(三)实现技术应用的精准赋能

从渠道、营销、风控、产品、运营等层面进行整体化改造,将科技赋能融入前、中、后台。农商行的资源和投入有限,要集中火力攻击重点,把某些业务做到极致,打造长板效应,推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如县域农商行的主要服务区域是本土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占大头,势必在互联网金融上下功夫,特别要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形成以服务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新型业务模式。

(四)加强金融科技应用风险防控

构建完备的金融科技应用风险防控体系,应当按照风险“可知、可析、可控”的基本原则,充分运用监管科技,建立贯穿产品应用全生命周期、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风险防控技术框架,形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预警和风险应对处置的风险防控闭环流程。

四、结语

县域农商行要想充分应用金融科技仍有很大空间,需要正确认知该问题并积极解决。

猜你喜欢

银行业金融科技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