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2021-11-25黄丽
黄丽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二局,福建 福州 350108)
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家着重强化了政府会计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财税体制改革。为了让新的政府会计核算要求和传统政府会计制度之间进行有效衔接,财政部门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和探索,加大了探究的步伐,制定出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将各行各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有效整合到一起,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决算、预算提供更加坚实的数据支撑,为财务报告的汇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新政府会计制度给事业单位带来的影响,以及事业单位需要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以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发生了变化。会计核算工作要从传统的单行记账方式转变为平行记账方式,一方面包含预算会计科目,另一方面包含财务会计科目,并在会计期末采取双重报告制度。
(一)会计信息质量得以强化
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决定了决策的质量,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风险。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实现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统一,让权责发生制成为主要核算方式,保证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盈亏计算能够反映事业单位真实的运营情况。同时,新制度还调整了收入、费用会计要素的内涵,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计提摊销,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这样,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被及时解决,促进事业单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经济背景下的发展。新政府会计制度还对预算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使其更接近于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和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契合。
(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之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一次性计提折旧,这样就无法得知固定资产随着时间流逝产生的价值损耗,导致财务报告难以反映事业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按照制度要求明确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折旧方法,进行折旧计提,并遵循权责发生制要求,将相关的折旧金额计入当期费用之中,以此真实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预算不需要同时将这笔非现金的成本与费用记录下来,折旧费用的计提一方面可以满足预算管理要求,另一方面还能及时动态地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为事业单位的管理与核算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与财务情况。
(三)用收付实现制精准地确认结余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前,按照业务不同,事业单位的结余资金会分别列示于财政拨款结余、事业基金、专用基金之上,没有办法列示部分非现金收付往来款,这导致事业单位结余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实际的净资产情况。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之后,事业单位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确认年初结转结余。上年末和下年初进行衔接时,要依据预算会计科目确定资金结存科目,需要遵循对部门预算资金收付调整确认,还原以前年度各部门的财务收入和财务支出,清晰地划分资金来源和资金的使用方向,分析各个会计科目,通过追溯调整,调整前期影响结余的经济事项,最终确认财政拨款结余、非财政拨款结余、专项结余余额。经过上述调整之后,事业单位可以摸清自己的家底,明确自身状况。
(四)用权益法进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之前,事业单位对所有的长期股权投资采取的都是成本法后续计量方式,即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之后,不对后续的投资收益、股利分配等事项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对于达到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来说,成本法后续计量模式难以反映事业单位对被控制单位经营成果份额的享受情况,也难以客观、如实地反映长期股权投资在当下真实的价值,导致管理层在后续的投资决策中难以拿到第一手的真实信息。新政府会计制度明确表示,事业单位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达到重大影响程度以上的,就应当用权益法进行后续核算。事实证明,事业单位对外的投资基本都在新制度涵盖范围之内。因此,需要在原有的成本法后续之上,按照持股比例确认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变动和其他权益变动的情况,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予以调整。本质上来讲,新政府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所投资单位的经营成果纳入事业单位自身的报表体系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投资效益,便于之后进行更加科学的资源配置。
此外,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还对会计报表产生了影响,要求事业单位采取双报表形式进行报告,即在决算报表的基础上增加资产负债表、收入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即增加了权责发生制会计准则之下的会计报表。同时,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将财务报表中的结余和预算报表中的结余进行对比,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充分融合,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科学性。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面临的挑战
(一)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平行核算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核算模式。传统政府会计制度下,核算模式为收付实现制。在当前的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一方面要坚持原有的收付实现制核算模式,另一方面还要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模式,这需要财务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跳脱出来,转变根深蒂固的会计核算理念,拓展知识层面、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专业判断能力和会计核算能力。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综合素养,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教育活动,使其能够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
(二)转变资产核算方式,加强实物管理
在传统政府会计制度之下,只有在购买的时候,存货与固定资产才会作为预算支出来核算,导致部分事业单位只重视购买却轻视了管理,对存货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较为薄弱。在这种不重视资产使用核算的背景下,业务部门也没有和财务部门对接的认识,台账资料缺东少西。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不仅要在预算会计中核算预算支出,还要在财务会计中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资产折旧的计提和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确保会计信息具有准确性与可靠性,对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要注重加强资产实物管理,做好台账的建设工作,保证账实相符。
(三)推进财务信息公开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于财务报表的披露内容和方式有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在附注中披露债权、债务的主要发生对象及收入的来源、费用的构成等内容,这和传统会计制度仅对外公开预算、决算报表有显著不同,进一步提升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公开程度,加强了经济业务管理的规范性与严谨性。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需全面清查自身财产状况和债务状况,对收入支出报表进行整理,清除历史遗留问题,避免给新制度带来麻烦和风险,对长期没有动的投资和呆账要及时清理,出具调整后的财务报表。
(四)升级会计核算系统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从业人员素养有较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双重处理同一经济事项的能力,双重处理包括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除了特殊的经济事项,大部分的事项与业务的预算会计、财务会计都有着较强的逻辑关系。鉴于此,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得到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就要升级处理会计信息的系统,全面提升处理会计信息的效率,及时更新会计核算软件,使其能够胜任双基础会计核算要求,在会计科目体系、科目对应和自动结转上的功能更加完善。
鉴于此,事业单位应当明确会计核算流程,坚持双基础、双报告、双体系原则,结合数据共享和大数据平台,更好地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要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财务状况的数据有动态把握,不再单纯依靠决算报告进行决策。
三、结语
新政府会计制度是财政部为了适应会计理论发展和我国财政制度改革需要而颁布的最新政府会计核算准则,是会计行业一次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此次改革不仅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加入了财务会计核算内容,还使其实现了和预算会计制度的统一,导致原本分离的预算体系联结在一起,设立了一个全新的会计核算模式。事业单位应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得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