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酒泉一次春季大风沙尘过程天气学诊断分析
2021-11-25于亚楠王冰瑞
于亚楠,王冰瑞,王 丹
(1.甘肃省酒泉市气象局 甘肃,酒泉 735000;2.甘肃省金塔县气象局 甘肃,酒泉 735300)
1 天气实况和前期气候背景
1.1 天气实况
2020年4月9日下午开始,甘肃省酒泉市出现了一次较强的区域性东大风沙尘天气,其境内7个县市均出现扬沙天气,其中金塔县和阿克塞县达沙尘暴级别,最小能见度分别为900m和800m。敦煌市沙尘天气持续时间长达35小时之久,瞬时极大风速出现在敦煌雅丹地区,为33.3m/s(12级),突破了历史极值,较为罕见。此次天气过程极大风速大值区主要出现在瓜州县和敦煌市北部一带,与低能见度低值区有较好的对应。
1.2 前期气候背景
酒泉地区2019-2020年冬季为1961年以来次强暖冬年份,从4月1-8日酒泉站和敦煌站日最高气温趋势示意图可以看出(图1),此次天气过程前期最高气温与历史同期相比异常偏高,7、8两日最高气温已达到20℃以上,且从3月以来到4月初酒泉市降水特少,正值春耕季节,使得地表土壤干旱疏松,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图1 4月1日-8日酒泉站和敦煌站日最高气温趋势图
2 环流背景演变
2.1 高空形势
在此次大风沙尘天气出现前期,8日20时高空500hPa亚欧大陆为经向型环流,中高纬地区呈“两槽一脊”形势,高空槽分别位于乌拉尔山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压脊位于贝加尔湖至新疆一带,呈东北—西南走向,脊后有暖平流输送,将促使高压脊向北伸展。由于前期受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影响,新疆至河西西部地区天气晴好且逐日升温。脊前贝加尔湖南侧至蒙古国西部存在一横槽,高纬地区的冷空气沿脊前偏北气流向南输送,在横槽后部堆积,并配合有-28℃冷中心。9日08时环流经向度加大,同时脊前小横槽逐渐南压。700hPa高空图上,新疆地区以及河西西部都处在暖区的控制下。9日20时500hPa高压脊不断向北伸展加强,脊前冷槽锋区加强且继续南压至河西走廊,地面系统也随之加强,10日08时高压脊北部继续向东北方向伸展,同时东移,但此时温压场已经基本重合,预示着高压脊系统将没有加强的条件,系统移出我市的同时,大风沙尘过程也即将结束。
2.2 地面形势
前期冷高压主体位于中西伯利亚地区,但分裂为两个高压中心,蒙新高地附近高压中心强度为1027.5hPa,而整个新疆地区受热低压控制,与冷高压中心之间的压差达17.5hPa,形成东高西低的形势。9日08时,地面冷高压主体稳定存在且西侧高压中心强度迅速加强,气压强度达1040hPa,与敦煌(1013hPa)压差≥20hPa,高低压之间形成了较大的气压梯度力,且此时冷锋前沿已压至我市北部地区。到20时,地面上等压线密集区也逐渐南移,酒泉地区全部转为偏东风。10日随着高空天气系统的减弱,14时地面冷高压主体已经移至内蒙中东部,且强度明显减弱,但由于受冷锋影响,酒泉市境内等压线达7条,气压梯度达到最大,此时额济纳旗与敦煌的压差达到16hPa,酒泉与敦煌的压差为11hPa,再加上河西走廊西部地形的狭管效应和下坡风的共同作用,使得玉门市、瓜州县和敦煌市风速达到最大。此后,由于地面加压作用,使得气压梯度减小,风力也逐渐开始减弱,此次大风沙尘天气的影响基本结束。由于此次过程冷空气势力较弱,酒泉市气温降幅不大,冷锋过境后24小时最高气温降幅为3~6℃,最低气温降幅为2~6℃。
3 物理量场及卫星云图分析
3.1 地面3h变压场
区域性大风天气产生前后在天气图上都有明显的气压变化。与高空系统相配合,9日20时,随着酒泉市风向转为偏东风,地面3h正变压中心也随着高空气流向东移动,此时瓜州县风力逐渐增大,境内开始出现>17m/s的大风,到23时,酒泉地区完全处在正变压区,且大部分地区3h正变压大于5hPa,到10日14时,由于系统逐渐减弱,酒泉市范围内均受负变压区控制,随着正变压向负变压的转变,地面加压且气压梯度逐渐开始减小,风力也逐渐减弱。由此可知,3h变压场的变化与大风天气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h正变压大值中心就是大风的落区中心。
3.2 垂直速度
选取酒泉市所在区域(92°19'~100°12'E,38°06'~42°48'N),利 用NCEP/NCAR再 分 析 资 料 对850hPa、700hPa和500hPa三个层次的垂直速度场演变进行分析,据动力场显示:9日14时开始,负速度大值区开始逐渐自东北向西南移动至,到9日20时,从对流层低层到中层均为一致的上升运动,且上升运动最强烈的区域为敦煌市和瓜州县附近,与大风区对应;正速度大值中心位于蒙古中部地区,为下沉气流区,由此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形成了从大气边界层到中低空的闭合环流。
3.3 垂直螺旋度
垂直螺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天气系统的维持状况。根据大风沙尘出现的范围,利用再分析资料计算了此次过程沿40°N,90°~110°E之间的垂直螺旋度。可知:9日20时在98°~108°E区域内垂直螺旋度呈上负下正的分布特征,且负的大值中心位于400~200 hPa附近,为-3×Pa/,说明此次过程中该区域内存在较强的上升运动,但是位置相对偏东,与过程中金塔出现的沙尘暴天气对应较好。
3.4 不稳定条件
分别选取敦煌和酒泉9日08时和20时温度对数压力示意图(图略),热力条件表明,在08时两站在近地面都存在由于晴空辐射造成的逆温层,且由于逆温层顶有稳定层的阻碍,湿度很小。到20时,大气低层变得更加干燥,且从850-700hPa空气的垂直递减率与干绝热递减率相当(0.98℃/100m),形成了较强的热对流,表明此时大气处于极不稳定状态,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
3.5 可见光云图
在可见光云图上,沙尘暴的反射率特征一般表现为其顶部区域结构均匀,且顺着风向有明显的纹理,色调呈浅灰色、有高云的暗影存在。从9日18:53分和10日14:30分两个时次的可见光云图上(图略)反映出从9日下午开始,酒泉地区东北方向有纹理均匀的浅灰色区域并逐渐西移,这与高压底前部偏东风相对应,10日中午则在酒泉中西部一带,尤其是敦煌市境内云图纹理表现得非常清晰,也表明此时风速较大。
4 结论与讨论
第一,此次大风沙尘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高空高压脊不断向北发展,引导冷空气在横槽后部堆积,地面冷高压较强且稳定维持在蒙古中西部,而新疆到河西地区处在热低压控制中,较大的气压梯度力及地形作用使得地面出现较强的偏东大风,且+△P3大值中心对应于大风沙尘(暴)的落区。
第二,在大风沙尘过程中从对流层低层到中层为一致的上升运动,且垂直螺旋度的分布呈“上负下正”的特征,对大风沙尘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从可见光云图上也有一定的反映。
第三,前期气温异常偏高,且降水特少,使得地表土壤干旱疏松,为沙尘(暴)的出现提供了一定的沙源条件。沙尘(暴)发生前,近地面较为干燥且存在逆温层,午后热对流的产生表明大气处于极不稳定状态,为此次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