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探讨
2021-11-25殷佳慧杨立红孙晓刚
宁 崴,殷佳慧,才 燕,杨立红,孙晓刚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吉林,长春 130118)
风景园林专业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培养风景园林专业人才为使用者服务的意识及实际操作能力至关重要,并且基于农林院校高等教育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如何更“接地气”,也是它的现实选择。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包括造型基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配置和园林工程与管理等核心内容,同时又由理论课和实践课共同构成。但在实践环节存在一些误区:(1)实践止于图纸,实践环节很少有动手能力的锻炼,导致设计落地性差。(2)园林工程重原理轻实践,对于材料和施工的细节了解较少,无法建立与方案设计之间的联系。(3)实践环节缺少团队合作,由于实践多是绘制图纸和踏查现场,所以同学们无法形成组间配合。
1 风景园林培养体系
吉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通过分析和总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基于将设计写在大地上的人才培养原则,构建“知识+技能+创新”三个层次的能力培养体系,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匹的课程实践改革探索。
1.1 知识体系构建与能力培养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教育的核心内容,一套完整合理的设计课程体系和优化的教学方式是风景园林教育的根本保证。课程设置上,由低年级的基础训练逐步过渡到中年级的专业技能训练和高年级的实践应用训练。课程讲授方式上可以多利用网络资源,在线精品课程、慕课,包括吉林农业大学师生利用率最高的学习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适当的翻转课堂,实现教师和学生身份的转换,课前老师在学习通发布学习资料,同学们可以提前了解新的学习内容,课上老师利用学习通发布任务,包括组间讨论和互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间的团队协作意识。
1.2 专业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风景园林理论课的设置均有相应的实践环节与之匹配,每周保证至少8个课时的设计辅导[1]。学生普遍会花费较多精力在实验课环节,包括图纸的手绘和计算机制图。学生在实验课上将完成不同尺度的设计作业,评价形式多样化可以强化与促进技能训练,每节实验课都完成一个小的作业,如果觉得不满意,可以利用课下时间重画,下次上课时可以替换前一次的作业,整体课程结束时会布置一个大作业,采用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的形式综合评定作业,这样学生会更了解大家的整体水平,打分也相对公正。
1.3 创新意识训练与能力培养
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要把课堂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讲清楚,还要创新方法,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让课堂教学既有学术味,又有生动性和穿透力,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2]。迅猛的城市化推动园林从设计方式到使用材料的快速转变,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设计理念均不符合当代园林的发展要求,也不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设计出更符合时代主题的园林作品。比如北京林业大学开展的花园建造节,国家级的风景园林相关竞赛“花园杯”、“园冶杯”等。吉林农业大学也利用专业实践课程与竞赛相结合,通过设计、实际制作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
2 秸秆花钵的设计与制作
过去的十多年,我国一直在大规模、快速度的进行城市绿化建设,从大面积的草坪景观到大片的人工模纹再回归到自然式的种植,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反映了人类对城市环境要求的逐步转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地栽园林所营造的绿色景观,进而追求生态环保、设计感强、简单精致的园林设计[3]。
2.1 设计背景
在资源越发紧缺环境逐渐恶化的当代,亟需一种基于中国园林建设现状的切实可行的节材措施改变传统建设模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4]。基于吉林省每年秸秆产量居高不下和秸秆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使用现状,如何将秸秆在园林设计中“变废为宝”是每个园林设计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既是新型材料的引入,也是废弃材料的循环利用。秸秆在园林设计中的使用,不仅可以适当缓解焚烧带来的恶劣环境,还可以创造节约型的美好园林。这是一项符合我省地理气候、环境现状、园林发展的创新型应用研究。
2.2 概念生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景观园林小品就是大家身边的艺术品、离大家最近的艺术品,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最没有距离感的公共艺术品。美丽乡村是最新的热点话题和建设项目,因此,我们从“乡村”这一主题出发,将园林花钵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设计出符合乡村文化和农民朋友审美的两组花钵。分别以“鸟”、“牛”、“蛙”三种田间地头常见的动物为具体意向,设计了三个以小动物为具体造型的花钵。动物的鸣叫声是乡村生活中最朴实的音乐。鸟鸣象征着欢快活泼,代表乡村生活的闲适与乐趣。牛是一种忠诚老实的动物,代表了农民辛勤踏实的工作,是勤劳纯朴的象征。蛙是水田中的精灵,“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代表着丰收的喜悦(图1,图2)。
图1 “乡音”主题花钵—鸟
图2 “乡音”主题花钵—蛙
2.3 设计特点
2.3.1 材料易获取,零污染 吉林省秸秆资源丰富,可为秸秆花钵提供充足原料供应。吉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如何将每年数以千吨的玉米秸秆变废为宝已成为当务之急,“秸秆园林化”正是在“五化”基础上的突破。秸秆每年可再生,亦可自然回收,一旦构筑物损毁后,秸秆材料对土地的危害为零,甚至秸秆还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有利基质。
2.3.2 质量轻、造价低 秸秆作为复合材料在国外的应用已非常普遍,现在国内利用秸秆作为燃料和复合材料的研究也在日益增多。秸秆作为建筑材料,一般以两类形式出现,分别是秸秆砖和秸秆复合板。园林花钵应用秸秆复合板材料,利用其中空的结构,再在表面附以其他有机材料,构成复合墙体。秸秆花钵的制作可以适当降低复合板厚度,20-30mm厚即可。
2.3.3 防火 秸秆本身在防火方面并无优势,但可以在其向外一侧涂抹等级较高的抹灰材料,在向内一侧用泥土抹灰,达到防火要求。
2.4 设计表达
图3 农建竞赛——秸秆花钵
3 结论
风景园林是一门应用科学,学生通过将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与实际造园,并结合当地特有的资源与文化,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秸秆花钵”的制作是吉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实践教学的探索,是完善学科教育体系、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将价值导入、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范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将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开拓创新,培养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风景园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