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伴奏合唱作品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研究
——以《鸿雁》为例

2021-11-25江可依孙涛

黄河之声 2021年18期
关键词:鸿雁蒙古族声部

江可依 / 孙涛

一、作品介绍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部,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如长调,短调,叙事歌(亚日亚道),马头琴,火不思,呼麦等等都是内蒙古特有的歌曲风格和乐器,是我们中国音乐历史上的宝贵财富。蒙古族在古代所保留下来的民族习俗流传至今,音乐艺术源远流长。

《鸿雁》(原名《鸿嘎鲁》),是一首传统的乌拉特敬酒歌曲,流传于内蒙古乌拉特地区,歌曲充满浓郁的草原儿女生活气息,是蒙古族宴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其有多个版本,我们日常所熟知的是由我国著名乐队额尔古纳乐队和著名音乐人吕燕卫共同创作的,而今天我们说的这个《鸿雁》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孟卫东先生创作的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作品。

二、无伴奏混声合唱特点

混声合唱,是指由女声与男声(也可以是童声与男声)混合组织起来的合唱。基本声部中有分支,如女高音有第一和第二女高声部,而女中音声部有第一女中和第二女中声部,以此类推我们发现,每个分支声部是存在第一第二的,混声合唱中会根据歌曲需要来进行分配。

而无伴奏合唱,是不需要任何乐器伴奏组合,只是纯人声来展现,无伴奏合唱最先是西欧引进,意思是:按照教堂风格(在西欧译为“a cappella”)。与普通合唱的区分在于它要求合唱团员们对作品的演唱处理把控需要做到非常严密,需要控制音量,识别音调能力以及敏锐的乐感。由于不带有钢琴伴奏,因此作品的演奏完全取决于合唱团成员的声音效果是否和谐,层次感以及作品本身的情感起伏。

无伴奏合唱对作品的解释是相对自由的,更能根据人们的意愿表达作品的内涵。需要指挥家深入确定作品中镜头,延伸和情感的处理方式,以便对于作品有更好的演绎,打动人心。只有符合一系列要求,才能将无伴奏合唱的特点和其内在蕴含的意义进行完美诠释。

三、《鸿雁》歌词解释及人文研究

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老少自古皆喜歌舞,蒙古民歌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种类别。政治类在庄重的严肃的场合才会演唱,而生活类歌曲则是日常随性而歌。

《鸿雁》属于蒙古民歌中的“宴乐”。宴歌十分讲究的,在宴会上演唱的歌曲都必须严格按照歌曲性质来依次演唱。首先依惯例演唱《圣主成吉思汗》,随着宴席的热闹鼎沸,再演唱轻松欢快的歌,将气氛推向高潮。

流行版本的《鸿雁》是由额尔古纳乐队进行最后的整理与编谱的,对于歌曲《鸿雁》的旋律,赵万梅在其《试论蒙古族民歌鸿雁的人文内涵》一文中写道:“吕燕卫作词的《鸿雁》是额尔古纳乐队的扛鼎力作,结合了流行与民歌的双重元素,把握旧曲天长地久的情怀又融入现代知性色彩,豪放阳刚,柔情百转,荡气回肠,催人泪下,诉尽了人生沧桑,唤醒了滚滚红尘蛰伏已久的情怀”

《鸿雁》改编的成功之处在于歌词与旋律完美的结合,绵延的长音使得整首作品荡气回肠,奔腾的骏马,北归的鸿雁,那翘首等候回家的人就在眼前。

多衬词是蒙古族民歌的一大显著特点,调子往往拉的较长,鲜活的表现了人们的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了蒙古族人民豪迈不拘小节的爽朗性情。以下通过《鸿雁》歌词拆解,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自然文化和生活习俗文化:

1、自然文化:鸿雁每年秋季会南迁,就像是在外漂泊的游子。《鸿雁》这首歌曲表达的,就像那些游子在外漂泊无法归乡。鸿雁行踪不定会因为时节迁移,而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就像鸿雁一样,他们在草原上不停地移动、迁徙生活着。

2、生活习俗文化:

(1)图腾文化-这首歌最初名为《鸿嘎鲁》,是蒙语“白天鹅”的意思,天鹅是蒙古人民崇尚的图腾之一,后人译为“鸿雁”,这首歌从侧面反映出了一种图腾文化。

(2)饮食文化-“酒喝干,再斟满”体现出蒙古族人民热爱饮酒,每当节日或聚会时,他们都会通过喝酒庆贺。并且他们性格豪放,饮酒时定要“不醉不还”。

(3)游牧文化-历史上的蒙古人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也被称为“马背上民族”,世代生活在草原上,歌曲中提到了“江水长,秋草黄”,都是草原上的代表景色,游牧民族最常看到的景致便是河水和秋草。

(4)音乐文化-他们能歌善舞,在漫长的游牧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的音乐财富,喜好弹琴,乐器众多,其中最喜爱唱歌时用马头琴伴奏,正如歌曲中“歌声远,琴声颤”。

(5)乡愁-“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这两句体现出了在外漂泊的游子的思乡情感,天上鸿雁已回到自己的故乡,而歌者却无法回家,看着天空中的鸿雁,希望可以带走对家乡的思念,尽显苍凉。

由于翻译语言的演变,今天我们所传唱的《鸿雁》,意境也由敬酒变成了思乡。吕燕卫先生所填之词先写意境、后写情谊,充满了浓郁的乡愁气息。

因此我们了解到《鸿雁》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其流变过程源远流长,意境表达更为深远,“景中情,情中景”互相渗透,情景互生,美妙无垠。

四、曲式结构分析

歌曲《鸿雁》旋律质朴,长音和四五度音程跳进运用较多,装饰音不常运用,这体现了内蒙古长调的特点,速度慢旋律流畅,将人们心中思念家乡的情感做了一个很好的表达。

以F大调4/4拍旋律缓缓进行,前奏伴奏者以鼓点给合唱人员预示拍,在预示拍打到第二小节开始进入主旋律。

首先第一段由男高女中领头,引出女高男低,最后四个声部共同唱出“对对排成行”形成四部和声。以四个声部来陈述音乐,在各自声部中,按照和声规律进行相互结合。每个声部的第一句,正是这首歌的主题旋律,接着曲子往下进行,“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与第一句歌词旋律类似,节奏有所改变,尽显苍凉之感,整个主题和弦无较大改变,接着引出“鸿雁,向南方,飞过芦苇荡”和声旋律与前面形成主题再现。

第二段,节奏由规整的4/4拍转变为6/8拍,女高、男高、男中分别以不同的节奏点唱“嘣”字,三个声部的融合形成一个马头琴拨弦的感觉,女中在第4小节进入,不同的是女中以口哨(类似于呼麦)的形式去演唱,声音像极了蒙古草原上北风呼啸的声音。

这个主题在第10小节女高进入主旋律“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女中和男低保持前一主题,男高和女高形成重唱,夹杂着女中男低模仿马头琴。接着到40小节,男高、男低以相同节奏先于40小节进入“鸿雁,向苍天”,女高在第二拍进入,歌词由“嘣”进入“鸿雁,向苍天”女中则保持刚刚“嘣”的状态,“天空有多遥远”连贯演唱,像是在轻轻诉说,接下面的“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给观众一种仿佛正身处蒙古大草原的感觉。需要注意,47小节女中原本规整的音突然和其他三个声部达成一致,但节奏点略有不同,四个声部整体形成了一种重唱的感觉,需要各声部对节奏、律动有一个好的把控,这一段结束在53小节,最高音到小字二组F,需要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还有各自节奏的把控。

紧接着到最精彩的第三段,整体旋律突然从F调转到降B调,并且男高和女高唱到本首歌最高音小字三组的降B,“鸿雁,向苍天,天空有多遥远”节奏、旋律与第一段类似,音调不同。“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保持情绪,接着重复这句话,最后送出“今夜不醉不还”男高男中最后两小节的节奏相对女高女中更加缓慢,整首歌结束。

《鸿雁》属于内蒙古民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孟卫东老师以无伴奏四部和声形式来改编,对于合唱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五、演唱处理

歌曲《鸿雁》以较快的速度继续向大江南北传唱,比如:在演唱声部与唱法类别上,目前能听到的有通俗类高声部,如:额尔古纳乐队;民族类高声部,如:女高音歌唱家王莉;美声类男高音声部,如男高音戴玉强等;美声类男中音声部,如: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等;民族类女低音声部,如:降央卓玛等等。在体裁与题材改编上,《鸿雁》先后被改编成了器乐独奏、重奏与合奏曲、合唱作品、舞蹈作品等,比较著名的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的《吉祥草原》。

通过以上简单的梳理可以看出《鸿雁》传唱范围非常广泛,本人广泛欣赏各种类型的演唱并结合自己演唱体会,认为歌曲《鸿雁》的演绎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演唱要素:音色、音量、气息的对比控制、歌唱想象的重要性、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1、关于音色的研究

《鸿雁》歌词使用重复手段,简单的歌词与旋律组合在一起,不断重复,不断表达,成就了这首歌曲的壮丽辉煌,在演绎时不需要过于华丽的技巧和声音,不加过多修饰,最自然最真诚的声音直抵观赏者的心灵,引发思考感悟。

2、关于气息和音量

歌曲表达意境非常美,注意情续控制和气息流畅,抒发出的情感才会沁人心脾。从第一句将人带入悠远的意境,收住气息,轻声唱,同时加入空灵感。在第二段为无尽的思念,气息上控制也更加复杂。女高男高和男底相继的“蹦”字气息要更加有弹性,烘托出了全曲最柔情的女中主旋律的部分,女中在哼鸣这段旋律时要更为柔美,保证整段表达的意境。第二段结束句以渐慢结束,引出最后一段。

第三段的重复段是整曲最宏伟悲壮的一段,从第一句开始就要有更充足的气息,足够顶上后面的高音。最后一句将蒙古族人民的豪放和重情义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以无奈伤感的情绪,“酒喝干”“再斟满”分别用最大和最小音量表达,突出对比,直击心灵。

如此进行歌曲处理,不仅能将观众带入浓浓的蒙古草原纯真的情感中,也能将歌曲的感情层次完美地表现出来。

结 语

本文研究内容依托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一般教研项目“互联网+”视域下“中国梦”主题声乐作品教学研究与探索(2020jyxm1739)。歌曲《鸿雁》充分利用了内蒙古乌拉特民歌的原始旋律素材进行发展,在保证内蒙古民歌旋律、独特的风味以及音调最原始的本质、色彩、特点以及之外,在创作过程中,根据其演唱方法以及风格特点带来了大量创作变化,使传统音乐材料获得了新的气质和生命!歌曲《鸿雁》在结构布局上做了成熟、具有民族化的处理,同时也反映出了“中西结合”的力量,这使得它传唱大江南北,在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上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实施手段,且在如何运用西方配器思维进步发展、挖掘我国古老的传统民歌上做了又一次伟大的尝试,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歌曲《鸿雁》把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带到了大江南北、祖国内外,使更多国外人士人了解到我们泱泱大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进步研究和传播的。

相信歌曲《鸿雁》必将以其独特的旋律、深逢的思维、真挚的情感、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传遍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为中国传统音乐、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播再立新功!■

猜你喜欢

鸿雁蒙古族声部
蒙古族风格合唱艺术的中西融合与创新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雄鸡和鸿雁
以理驭算远离“陷阱”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论爵士钢琴教学中的声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