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实施线上线下结合的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路径研究
2021-11-25谭樱芳
谭樱芳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角下,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尝试在“双创”的浪潮中身体力行,使大学生创业在高校中蔚然成风,大学生已然成为社会创业大军当中的一股生力军。但法律风险伴随创业活动始终,法律之于创业就如安全系统之于汽车,是关乎创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众多优秀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因创业团队缺乏必要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因而对未来创业途中必然会出现各种融资、合同、知识产权等法律风险毫无招架之力,最终只能黯然离场,因此研究如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服务成为助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当务之急。其次,自从我国1994年开始实现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以来,互联网开始融入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尤其是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后,互联网更是与各行各业加速融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其中,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1]在这样一种互联网大规模应用的背景下,探索高校如何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法律服务的供给方式,从而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法律服务的必要性
(一)增强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提升创业成功率
创业本身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当创业成为社会常态,创业失败也必然成为常态。据市场监管部门的统计,创业企业的三年成活率低于3%,这其中大学生能突出重围创业成功的更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最终都是以创业失败而告终。创业失败固然与多重原因有关,但失败的原因当中有一半以上与创业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法律风险意识淡薄、缺乏预防和化解法律纠纷的能力有关。因此高校有必要通过创业法律教育、创业法律咨询、创业法律纠纷代理等服务增强大学生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升其创业的成功率。
(二)帮助大学生规避创业法律风险,化解创业法律纠纷
任何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都不能突破法律规范的框架进行,创业活动也不例外,从创业实体的设立到运营再到终止,整个创业活动过程中,法律风险如影随形:在创业实体设立阶段,组织采用何种形式设立,是选择个体工商户还是合伙企业,是选择个人独资企业还是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者个人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的;在创业实体运营阶段,组织的内部治理、合同、税收、融资、知识产权、劳动关系等各方面的法律风险更是包罗万象;在创业实体终止阶段,包括未及时注销登记导致创业组织被不法分子冒用的法律风险,因为创业组织形式给创业者带来的连带债务风险等。[2]在互联网经济风起云涌的今天,有很多大学生选择通过互联网来创业,因而与互联网创业相关的新的法律问题也层出不穷,以人才为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通过兼职甚至未曾谋面的合作者来完成相关工作,那么其中的劳动关系如何处理?再比如,对于社会资源的提供者,互联网公司的创业团队通常的回馈方式是赠送股权,这种方式非常容易踩到法律的高压线,存在行贿的法律风险,如何才能实现效率与安全的兼顾?这些问题恐怕只有在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才能得以解决。
(三)丰富高校“双创”教育内涵,弥补高校创业法律服务的缺位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聚焦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模式、创业计划、创业融资、创业团队、创业管理等方面,鲜有关注大学生创业中的法律问题和法律服务方面。由于高校长期以来对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的教育、指导和服务缺位,造成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缺乏对法律风险分析、评估、预防和处理的知识和能力,无法推开创业成功的大门。而且创业路上法律风险重生,而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初创阶段因为创业资金有限无力雇请专门的法律顾问团队,这就对创业大学生自身的法律风险意识、法律知识储备和可获得的法律服务提出了要求。因此,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整合各种资源在法律教育和服务方面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三、高校实施“互联网+”创业法律服务的现实路径
(一)依托高校教育资源,补齐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短板
如前所述,法律风险遍布创业活动,但纵观目前开展创业教育的众多高校都存在着重创业技能培养轻创业法律教育的现状,对于绝大多数非法律专业的创业大学生来说,很多高校大都只开设了一门“法律基础”的公共课讲授一些基础性的法律常识,专门面向创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教育几近缺失,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尽快补齐创业法律教育缺失的短板。很多高校都设有法学院或者法律专业,建议高校可以开设诸如“创业法律实务”一类的法律教育课程,通过系统讲授创业活动中的典型法律问题,使学生熟悉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陷阱,做到事前预防,事后如果发生法律纠纷也能清楚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高校在实施创业法律教育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高校要注重着手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1.优化创业法律教育的课程内容
创业法律教育课程的内容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应将其简单等同于是《经济法》的内容,而应选取创业过程中各阶段经常遇到的、对创业组织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律问题作为课程的内容,比如创业实体形式与设立、投资与融资、劳动用工管理、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
2.打造创业法律教育的师资队伍
创业法律教育需要将创业管理和法律知识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创业和法律知识的双重背景,但高校中很多法律教师的现状是懂法律不懂创业,普遍存在未曾创业遭遇法律风险、解决创业法律问题的经验盲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建议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手策略:“走出去”是指高校应该出台鼓励政策大力支持法律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学习创业流程,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创业者等方式了解创业过程中典型的法律问题和纠纷,为创业法律课程的内容设计积累实务经验和案例素材;“引进来”是指高校可以外聘执业律师、在职或退休的法官、检察官等法律从业者走进校园给大学生授课,指导大学生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二)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大学生构建创业法律服务线下安全网
高校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法律教育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合法创业、守法经营和依法维权,但课时的有限性和课堂的局限性决定了单靠法律教育不可能解决创业中学生遇到的全部法律问题,因此高校还应整合校内校外各种可以利用的法律服务资源为创业路上的大学生提供直接的法律支持,为其编织一张抵御法律风险的线下安全网。
1.建立校内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中心
以高校的法学院和法律专业师生资源为基础,在校内设立创业法律服务中心,负责解决大学生创业初期,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基本法律问题。比如服务中心可以由法律专任教师带领本专业部分优秀学生组建一支创业法律咨询的志愿服务队,每天安排专人就创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有关工商注册、合同审查、人事管理、投融资风险等法律问题提供日常的法律咨询服务;而在发生法律纠纷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才能解决时,服务中心可以组织有律师资格的教师组成辅导团队,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包括出具法律意见书,甚至代理参加仲裁、诉讼等无偿的法律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遇到的法律问题。
2.寻求政府为大学生创业组织提供法律援助
大学生作为极具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是推动我国实现“双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良好的法治环境是保障大学生创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土壤。当前国家在创业园建设、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已为创业的大学生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但在创业法治帮扶上力度还比较弱,而高校通过自身的创业法律服务中心能够提供给大学生的公益服务资源又非常有限,因此高校应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推动政府将大学生创业法律权益保护纳入公共法律援助体系,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的方式,整合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民间法律援助机构等社会力量为大学生创业组织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技术服务,服务内容可涵盖创业组织法律风险的筛查与诊断、合同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组织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出具法律风险意见书,对涉诉的组织提供无偿代理等,从而更好地协助大学生创业者将法律风险防控融入组织日常管理和业务流程当中,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和可持续性。
3.挖掘社会资源助力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
高校除了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的法律援助资源为己所用外,还可以大力挖掘社会资源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法律智库服务。比如,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律师协会等单位的联系沟通,通过聘请法律从业人员担任法律顾问的方式使其参与高校创业指导实现协同育人;从公检法等部门中挑选一批既热心公益又专业精湛的法律工作者组建一支创业普法宣讲团,送法进校,在高校之间巡回开展创业法律宣讲;组建创业者校友会,与校友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法律论坛或沙龙,邀请法官、律师、企业界人士就如何防范法律风险现身说法。
(三)融入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搭建创业法律服务的线上信息平台
无论是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中心,还是政府的法律援助,抑或是公检法等社会力量提供的法律支持均是线下一对一、面对面式的服务,这种传统的线下法律服务方式因为受制于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其能覆盖的服务对象比较有限,也无法满足学生对便捷高效法律服务的需求。而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大学生获取资讯、享受服务的方式越来越依赖线上,因此传统的法律服务应主动融入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搭建一个线上的创业法律服务的信息平台,使法律服务的资源更多的向创业大学生延伸。
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的信息平台,是以创业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得更好的法律服务体验为宗旨的公益性线上服务平台,通过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各类法律服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3],从而满足大学生享受贴身免费、高效智能法律服务的需求。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笔者认为高校在构建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的信息平台时,最起码应该建成具有“随时问”“随时查”“随时学”的三大服务功能的平台:
1.“随时问”
“随时问”是指平台要遴选一部分法律工作者在线提供即时法律咨询服务,随时响应创业大学生提出的法律问题并为其提供正确的法律指引。线上法律咨询服务,其实是将法律咨询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变得更加碎片化,实时性更强,有咨询需求的大学生只需要以文字等方式就可以与专业的法律服务人员在线对话,使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满足自身对创业法律问题答疑解惑的服务需求,大大提升法律服务便利性的同时也有利于更多创业的大学生以更低的成本就能接触到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增强法律服务的获得感。
2.“随时查”
“随时查”是指平台要提供创业法律法规检索、创业法律服务典型案例检索以及创业法律服务人员机构检索三大信息检索服务,大学生只需要在平台的信息检索入口通过输入关键词等就可以实现对全平台法律资源的快速访问。同时平台可以根据大学生查询内容,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向其自动推送相关的法律服务咨询案例,并将关联的法律法规和相似的司法判例实现智能推送,使大学生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获得精准的法律服务。
3.“随时学”
“随时学”是指平台通过集成与创业法律相关的课程资源、讲座、培训、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为大学生学习创业法律知识提供全天候的线上阅览和自学服务,使大学生无论身处何方,只要登录信息服务平台,就能满足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泛在学习需求。而且未来随着线上大学生创业法律查询、法律咨询等数据的积累和沉淀,通过大数据研判分析就能使高校及时发现和准确洞察大学生创业中频发的法律风险点,继而针对这些频发的风险点开发更有针对性的创业法律线上课堂,对大学生创业进行风险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