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法典》融入大学生思政教学的必要性探析

2021-11-25刘延宣

现代交际 2021年14期
关键词:民法民法典权利

王 洋 刘延宣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法治建设上的最新成果,《民法典》是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利益、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法法律体系,是能够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人格尊严、财产安全等民事生活的百科全书。习近平总书记阐述过《民法典》实施的重要意义,还着重谈到“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这一指示为非法学专业大学生开展《民法典》教学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要加强大学生对《民法典》的理解和认识,就要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开展《民法典》教学,把《民法典》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塑造大学生正确三观,传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课程,必然成为大量非法学专业学生接受《民法典》教育的重要渠道。

在众多思政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民法典》教学的联系最为紧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是由道德和法律两部分构成,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民法典》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提供了典型范例,是法治观学习的重要一环。

一、《民法典》教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了现代文明思想,我国制定的一切制度、条例、政策等,都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民法典》的修订亦是如此。《民法典》第一条就明确指出,修订民法典是要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不仅是要保护个人的私权,还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和发展。在思政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内核上、内容上、处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与《民法典》精神完美契合。

1.《民法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

《民法典》编纂的方向是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只有国家在其制度设计的价值理念上进行统领,《民法典》编纂实施才具有意义;《民法典》编纂的纲领、设计的灵魂,是作为社会层面上的价值观,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民法典》实施后的愿景;《民法典》制度设计的价值、根基和情怀是个人层面上的价值观,这是《民法典》编纂的最终落脚点[1],也是《民法典》的最后目的。

2.个人权利的实现需要国家作为保障

如何看待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孟德斯鸠曾说过:“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民法既关注私人财产、人身健康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也注重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个人存在于国家之内并依赖于它,而国家的存续也离不开每一个个人,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儿女最深刻的情感依托,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民法典》对个人行为的引导

民法精神最重要的是一种为权利而斗争的精神,是一个成年人人格是否完整的体现。为彰显人权的重要地位,《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是对个人权利的珍视。每个人只有了解、明白并珍惜个人的权利,才能够产生同理心去保护和维系他人的权利,进而保卫爱惜国家的权利。[2]简单来说,个人对国家权利的珍惜才能形成国家层面上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个人对他人权利的维系才能达到社会层面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国家和社会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和重视,才能让国家的国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种形象生动的体悟,我们有必要将《民法典》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体会民法精神、原则、内容的同时,具体化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内容和时代价值。《民法典》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律系统中的生动范例。

二、《民法典》教学对大学生道德观教育的作用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道德观和法治观是这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融入大学生思政课,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基于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的关系,积极寻找大学生《民法典》教育与道德观教育的结合点。

《民法典》规定的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绿色和公序良俗原则,以及见义勇为免责、高空抛物问责、无因管理、紧急避险、不当得利等民事法律制度,与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保护环境等公民道德规范都具有内在的一致性。[3]例如,《民法典》通过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民事权利的明文保护,凸显了《民法典》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处罚机动车“霸座”者,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对“赖皮”者予以一定的惩戒,这些规定都明确告知了社会大众何为正确、何为错误,以儆效尤;通过具体、鲜活的司法个案向社会昭示对与错、是与非的界定,让违反公德者受罚,让见义勇为者敢为,通过具体个案的裁判向社会昭示正确的行为规则,引领社会公德。[4]

《民法典》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相通,大学生《民法典》教育要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契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民事法律制度,积极将这些法律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个人素质和行为规范。

三、《民法典》教学对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作用

《民法典》依法规范了人们的民事生活,它和每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更是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将《民法典》教学融入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十分重要。法治观是大学生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运用法律武器帮助自己解决困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也能自觉履行义务,维护他人的正当权利。只有这样,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才能形成良性的关系基础,国家的价值体系才有牢固保障。

《民法典》融入思政课,不仅让学生了解法律规定了什么权利、要履行什么义务,还应该重点去挖掘权利背后的风俗、人情、文化、国情等。[5]《民法典》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义,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又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的民法体系,更重要的是它将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上的价值观紧紧融合在一起,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中国经验的法律话语体系。因此,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学生才能够有更大的格局去注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用理性的眼光和态度去实践权利意识,用开阔的胸襟和责任使命去迎接未来。

把《民法典》内容融入思政课并不是法学专业教育,而是一种公民法治素养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也就是说,在思政课堂上,《民法典》教学的主要受众群体是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目标上不能仅在课堂时间追求传授民法基础知识的容量,将本来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民法知识体系碎片化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在知识点的支撑下,强化民法观念的引导和民法精神的陶冶,着力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提升权利意识、契约精神和守法自觉。《民法典》教学首先是对学生进行民法精神的教育,具体条文和规则是其次内容。

四、《民法典》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方法建议

1.增加法律教学在思政课中占比

很多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重视法律部分的内容,在制定教学计划上,法律部分的占比大概占课程教学学时的1/6,有关大学生“三观”的塑造和道德观的培养方面占比较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基本上都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法律基础非常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思政教师基本上是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概况,对基本法律常识进行传递,很少涉及具体法律内容的教学、法律精神的解读。因此,建议教师要重视法律部分的教学,增加法律教学内容占比,系统地传授法律知识,深挖法律精神,塑造大学生理性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

2.教师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注重言传身教

思政课教师的知识背景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为主,专业的法律知识体系并不系统、完整。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思维的体悟、法律过程的实践。如今,全国上下都在学习《民法典》,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更要以学习为己任,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只有自己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教师要将权利概念融入自身的思维体系、人格体系中,教师如何看待权利,如何履行义务,必然会影响学生日后的法律观念和行为方式。教师的权利是建立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的,教师教学也是与学生建立关系的一个过程,权利意识和关系理念都是在日常的言传身教、一点一滴中形成的。

3.《民法典》教学与大学生日常思政教学相结合

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资源,启发学生了解民法知识,理解民法精神。高校中思政教学无处不在,除了思政课程外,还有很多日常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处等相关部门都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校园中开展与《民法典》教育相关的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将《民法典》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师可以主动参与筹划举办《民法典》宣传教育的文化活动,例如,可以举办校园演讲朗诵比赛、送老晚会、大学生奖励表彰等活动,将诚信、公序良俗等《民法典》的精神原则渗透到培育优良校风学风、文明校园建设中。总之,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抓好日常思政教育,让《民法典》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

五、结语

将民法精神贯彻到思政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大学法律思维和实践理性,培育大学生的角色意识和社会意识,这些都决定着离开校园后的大学生未来的人生走向。因此,将《民法典》融入思政课程刻不容缓,十分必要。

猜你喜欢

民法民法典权利
民法典诞生
我们的权利
中国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与“小明”的故事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民法
关于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之间的关系分析
关于民法规则和民法原则的关系研究
权利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