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式语法视域中的“××人”研究

2021-11-25魏金奥

现代交际 2021年14期
关键词:尾款构式形容词

魏金奥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近年来,“打工人”“上学人”“尾款人”成为网民新宠,风靡各类媒体及社交网络,而《咬文嚼字》更是将“打工人”列为2020十大流行语。这一新的语言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研究者纷纷探究其流传的原因及该构式所传达的独特语义。然而,先前的研究大部分都将“人”作为一种附加式后缀来考虑,附加的语义是“同类或具有共同特点的一群人”,但此类看法有待商榷。作为一个新词族,“××人”的兴起离不开当下所处的社会文化条件的影响,我们不应把它的语义结构简单地视为“1个义类(控)×1个义象”的随机组合,因为该组合所传达的语义远远小于“××人”式表达。[1]116作为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新视角,构式语法所代表的语法理论及由此衍生出的研究方法和流派,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了飞速发展。[2]Goldberg[3]4为构式这一名词下了明确的定义: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的配对(Fi,Si),且形式Fi的某些方面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从其他已有的构式中得到严格意义上的预测时,C便成为一个构式。与以往流行的形式语法或转换生成语法不一样,构式语法并不刻意强调个体的语法、语用能力,而注重那些呈现出特异性与不规则性的语法规范,这对学者解析非常规句式及教师开展词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文章试着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分析“××人”的构式语义与特征,发掘该表达所蕴藏的认知动因及转喻机制,揭示它的社会功能。

一、“××人”的语义分析

1.“人”的原始语义与嬗变

《汉语大辞典》对人的释义如下:“人”是一种高等动物,可以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人”既可作为名词使用,表达某种人群的状态或特点,如男人、女人、工人、后人、友人等;亦可作为形容词使用,表明人类活动对客观世界带来的影响或人类社会所形成的规约习俗,如人为、人造、人道、人话、人海等。“××人”的构式符合“人”作为名词使用的情况,即用来刻画特定群体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人”构式中,充当“×”的绝大多数是形容词,这也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即形容词修饰名词。然而,近年网络出现的形形色色的“×人”表达中却鲜有形容词出现,充当“×”位置的多是动词或名词,且均不是以单字出现。通过观察“人”的同义词“者”可以发现,在“×者”构式中,动词表达的出现非常频繁,如逆行者、开拓者、引领者、信任者等。由此可见,当下“××人”构式的使用很可能是借鉴了“××者”的构式。打工,原指做工,常用于那些临时性的工作;打工人,通常指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从事体力劳动。2020年9月22日,一位名为“抽象带篮子”的网友发布了一段自拍,在视频中他假装要外出工作,并说:“勤劳的人早已奔上了塔吊,而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的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这段视频随即吸引了大批网友的关注和模仿,“打工人”一度成为广为流传的网络热词。在这一过程中,“打工人”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指称对象变得多元化,几乎已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统称。无论你是在工地搬砖,还是坐在办公室电脑前,抑或从事管理工作,都可称自己为“打工人”。此后,各式“××人”的表达层出不穷,几乎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多含有调侃、自嘲的意味,并由此衍生出了“××人,××魂,××都是人上人”的表达。

2.构式语法视域下“××人”的语义生成与限制

构式可看作形式和意义的组合体,即构式存在其固有的含义与话语功能。[3]4将构式组成成分的形式与意义进行简单相加并不能解释整个构式的含义与功能,因为构式自身也要承担一定程度的语义。若不考虑构式本身,那么解析出的意义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仅通过构成成分,我们难以推断构式形式及意义的全部内容。[4]“××人”的语义不可简单地解读为“具有某种性质的人”。事实上该结构是一个整体形式和意义的组合体,该构式的中心含义是“干某种事情从而具有了某种性质的一类人,或具备某类事物特征的一类人”。下面根据该原则对“××人”族词汇进行语义上的分析:

上学人:为读书而辛苦奋斗的学生群体。

工具人:泛指在不知情或心甘情愿的情况下,无怨无悔地工作,对他人的要求随叫随到,在情感和物质上不求回报,一直被他人利用,像工具一样被使用或使唤的一类人。

拼单人:在购物或乘车时,若多人成交的交易金额比单独成交的交易金额较低时,或想以低于原价的价格进行交易时,寻找与自己有着共同需求的人进行有组织集体性购买的一类人。

除此之外,任何构式都会有一定程度的语义限制。通过观察“干饭人、剁手人、尾款人、真香人……”我们发现“××人”的表达都有着鲜明的流行文化印记,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因此,“××人”多与新兴词汇搭配使用,反映了生活在当下社会群体的共同心理。也有少量与常规事物搭配的例子,如“糖水人”“汽车人”,表示主体对某事物的喜爱超出常人,甚至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靠奶茶续命”的“奶茶人”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人”的构式分析

本文搜集的关于“××人”的语料中,处于“××”位置比例最大的是动词短语,紧接着是名词短语,其次是少数形容词。以下是按类别对“××人”的构式条件进行分析的结果:

1.“VP人”的构式分析

许多动词都符合该构式,充当“×”成分的包括动宾短语(V+N)[5],如“追剧人”(每天在电视或电脑旁算好时间、掐着表守电视剧开播的一类人),“剁手人”(指每日游荡于各大购物网站搜索、比价、秒拍、购物,周而复始、乐此不疲的一类人),“吃土人”(指在网络购物中十分疯狂,以致穷到没钱吃饭只能吃土),“逐梦人”(为追逐梦想,为了梦想而奋斗的一类人);双音节动词“加班人”(经常在规定以外增加工作时间的一类人),“做梦人”(有着不切实际想法的一类人)。

2.“NP人”的构式分析

充当该结构的包括专有名词如“尾款人”(指在电商平台的购物活动中,付完订金还需支付尾款的一类人),物质名词如“单车人”(为省钱不去乘坐地铁、公交,而是骑共享单车上下班、通勤的一类人),“电脑人”(长时间在电脑旁工作或娱乐的一类人),“糖水人”(嗜爱糖类饮料,每天都离不开奶茶、果茶的一类人),抽象名词如“阴阳人”(说话阴阳怪气,让人听了不舒服的一类人),“文化人”(有学识、懂艺术或从事艺术研究与创作的那部分人)。抽象名词的大部分都是复音节词汇,单音节词的出现频率较低。[6]

3.“AP人”的构式分析

进入该构式的形容词绝大多数都是双音节词,如“真香人”(说自己不会做什么事情,结果自己反而又去做了,自己打自己脸的一类人),“隐形人”(在工作或生活中不受他人重视,存在感不强的一类人),“可怜人”(有许多柔弱的地方,需要别人帮助,招人怜悯的一类人)。

4.“××人”的构式限制

除以上三类构式,其他各种词类都无法构成“××人”式表达,如代词,虚词,助词,介词,连词等。在这三类构式组合中,不管是VP、NP还是AP,众多双音节词充当了“××”的位置,使得“人”的重音更容易凸显,起到了强调作用。此外,网络新词的一大特点就是精简化,这类动词、名词及形容词短语有着很强的概括性,经常使用少量的字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就像我们不会去说“付尾款人”“喝糖水人”“感到真香人”等等。

三、“××人”的认知动因与转喻生成

在“××+人”的使用过程中,用来搭配“人”的词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机制究竟是什么,又如何体现人们的心理认知?从认知语义学的观点来看,词语同时具备概念意义与联想意义,其概念意义仅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其他附带的属性特征则潜在地存储于语义中。这些附带的属性特征会在特定的语境中得到激活,借助转喻、隐喻等认知机制赋予它以联想意义。[7]在“××人”表达中,“人”的潜在属性特征如“群体性”与新兴词汇相结合,联系说话者的使用语境,就转变成了“某类人群所共有的状态或特点”的含义。通过分析该转喻发生作用的机制可以发现,有四个组成要素不可或缺:源域(受到的影响及控制);目标域(青睐某种事物或具备某种特点的人);认知发展动因(新的社会现象);映射结果即转喻生成的联想意义(对某类事物喜欢得不得了、无法控制,或受某种社会现象或经历的影响而具备了某种特点的人)。[1]117

新的社会现象促成了新词的出现,而社会现象正是当下社会文化的直接反映。隐转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认知机制,它往往在一定的文化模式中发挥作用。[8]基于此,我们在探索“××人”式表达为何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与追捧之时,必须关注此类表达出现的社会文化语境。当一个人说自己是“××人”时,往往带有调侃的意味,事实上是在宣扬自身个性,是社会自我认知的一种体现。在说其他人是“××人”时,实际上是在给他人贴上社会标签来进行区分。

四、“××人”的社会功能

生活在网络时代,我们必须面对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纵观近年来网络上“××人”的使用,其传统的社会功能已然发生改变,时尚、形象、代表性强成为其显著特点,深入到了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真实地展现了网友们的内心感受。

1.讽刺与自嘲

许多“××人”的表达充满了对他人行为举止的嘲讽与否定。如“真香人”中的“真香”已经突破了其原始语义,不再表示人对某种气味的嗅觉感受,而是用来讽刺那些出尔反尔的人,表达发话者对这类人所作所为的鄙夷与嘲讽。再如,“阴阳人”的表达也不再传达“雌雄共体,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特征的人”的原始语义,而用来指说话阴阳怪气,让人听了难受的一类人,常常与前缀“老”连用,表达说话者对该类行为的不满与否定。此外,“××人”的表达还经常用于调侃自嘲,是当代年轻人对抗工作、生活压力的一种方式。许多年轻人在形容自己是“工具人”之时并不是对别人的要求表示厌烦,更多的是一种幽默语气,将外界的压力视为自己采取行动的动力,从而以更加轻松愉悦的态度去迎接任务与挑战。再如,“尾款人”这种调侃式的表达充满了发话者对自己不加节制疯狂购物行为的懊悔,从而促使行为主体削减不必要的生活支出,追求理性的消费态度。

2.消解与激励

“饭桶”用来指日常生活中那些热衷于吃饭,而干不好自己本职工作的人。但当下“干饭人”的表达却将行为主体对于美食的热忱视为优点,反而传达了“民以食为天”“能吃是福”的乐观主义态度。以“吃饭”为载体,诙谐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样地,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打工人”不仅可以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也是一种不错的减压方式。“打工人”将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化为调侃,他们苦中作乐,从而以更轻松的态度去迎接挑战、面对生活。这类“××人”的使用皆包含了自我消解与激励,充满了正能量:表面上是在自嘲与抱怨,实则会继续投身工作。无论压力有多大,也要苦中作乐,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懈奋斗,这是发话者自我鼓励的体现。表面“丧”的背后其实只是在寻求自我排解,实则体现了年轻人奋发图强、永不言弃的积极品质。

五、结语

作为新兴的网络词汇,“××人”式表达颇具特点、引人注目。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本文详述了该类表达的语义与构式特征,发掘了该语言现象出现的认知动因与转喻机制,归纳了它所发挥的新的社会功能。尽管“××人”式表达已经十分丰富,但它仍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不断与新的社会现象相结合,因而很有必要对该类词组的发展动向进行下一步的考察研究。

猜你喜欢

尾款构式形容词
汉语构式化理论研究回顾及展望*
商业造的梗,“尾款人”能接住吗
认识形容词
on Humanity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今年双十一,你成为“尾款人”了吗?
构式语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的单位究竟是什么?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