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办高校思政课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
2021-11-25罗美玲
罗美玲
(1.黎明职业大学 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民办高校作为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在青年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支持社会力量办学,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在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成为民办高校办好思政课程的首要问题。当前,在思政教师严重紧缺的前提下,配齐是第一位的,但如何加强新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推动提高新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又成了一个新课题。
一、民办高校思政新教师群体特征
民办高校思政课新教师身兼民办高校新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双重角色,显示出独特且鲜明的群体特征。一方面,民办高校的新教师与公办高校的新教师有较大区别。公办高校的新教师,是以从其他机构、单位选拔有经验的老教师为主。而民办高校的新教师,居多是以缺乏相关工作经验的应届生为主,所以呈现出年轻化、教学经验少、科研水平弱等特征。另一方面,从思政教师的角度来看,思政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程,且近些年来各地高校急求配齐思政队伍,因此思政课教师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学科教师,流动性较大。
(一)年轻化
相对而言,民办高校先天不足,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往往难成为众多求职者的首要择业目标,所以对于原本在招聘上就处在劣势的民办高校而言,历经层层选拔之后,最终真正能被普通民办高校所聘用的思政课新教师中,有一定教学经验、有较高职称的老教师少之又少,整个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结构状态,即任何教学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成了许多民办高校思政课新聘教师队伍的主要成员。同时,由于民办高校的思政教师队伍是在短期内迅速配齐的,教师资源在短期内大量补充,所以整支教学队伍基础水平相对较低,且学科背景、学缘结构更不合理,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教师队伍结构整体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此外,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逐年增高,年龄构成总体偏向年轻化,而且随着延迟退休等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这种不均匀还将随时间的推移长期持续。[1]
(二)流动性大
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多数是初次踏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对民办高校的认知和理解居多是通过网络或者一些熟人介绍,并未能深入地去了解我国民办高校的重要意义。同时,碍于一些民办高校在急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导致很多学生和家长片面地认为“民办高校没有前途”“民办高校是最后的退路”,所以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队伍极具不稳定性。此外,目前各地高校大规模扩招思政教师,为这批不稳定的人群提供了更多重新择业的新选择。加之,多数青年思政教师尚未成家,普遍对个人利益、声誉等方面更具追求,也加剧了这种不稳定性,最终导致了民办高校留不住思政新教师的局面。
(三)教学经验少
从校门到校门的经历,直接造成了民办高校思政新教师在教学方面缺乏实践经验的结果。[2]所以,虽然民办高校新进的青年思政教师大都有着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他们拥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理论基础和科研的基本能力,但缺乏必要的授课经验和社会阅历,所以在一定层面上影响着思政课教学效果。第一,对于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是片面、断层地断章取义,导致难以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理论讲解生硬死板,案例分析脱离教材,整个课堂教学逻辑主线还不够清晰。第二,缺乏教学艺术、教学形式单一,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言语表达中不够规范。第三,基于缺乏必备的教学经历,也对线上教学产生了一些影响,例如对于线上课堂的教学的组织安排不够细致,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不熟练,一些线上教学的突发状况处理不到位。第四,对学情基本特点的把握还不够深入,难以真正实现思政课程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发挥思政课程育人作用。
(四)科研实力弱
无论是在民办高校还是在公办高校,新老师的科研水平低是共同短板。为激活和提高思政课新教师的科研水平,从国家、省、区、市到各学校形成了“科研一条龙”服务,为思政课青年教师开辟了思政科研专项快速通道,较好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科研参与率,一定层面激发了科研潜在活力。但是,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新教师居多是初次参与项目科研,缺乏必备的研究基础条件,甚至对于自身的研究方向还未确定,所以仍然普遍存在着相关基础理论掌握不扎实、课题申报书填写不规范、科研项目论证不充分和研究成果难以转化等现实问题。
二、民办高校思政新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一)队伍年轻活泼,政治语言口语化
民办高校思政课新教师以“90后”为主。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在生活中的多个方面都能较好地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却较难在学生中树立起思政课教师的权威形象,从而使学生对思政课程认知产生偏差。另外,因基础理论功底并不扎实、教学艺术掌握不够充分,欲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授课,实为难上加难,将思政课堂口语化是许多民办高校新教师的共同问题,突出表现在对于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案例讲解点评的过程之中,造成了表述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或者词性错乱、观点过于主观等局面。
(二)资源生搬硬套,教学交流缺乏艺术
在信息化教学的作用下,许多新教师发挥所长,在备课中掌握了庞大的信息资源,但如何对网上资源严格把关、有效筛选,并结合教材编写结构、总体设计安排和学生学习规律特点,灵活地将信息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形成自身的教学体系,对思政课新教师而言是一道难题。为此,造成了信息堆砌、资源生搬硬套,教学过程过度依赖信息教学手段等弊端,甚至是出现教书与育人相互脱节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除了来自信息时代自身的弊端,还可以从新教师的角度出发去寻求原因。众所周知,新教师普遍拥有较好的信息获取能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信息加工、处理、使用能力,再加上缺乏必要的教学思考。因此,不论是在前期的备课工作,还是授课过程,或者是课后反思阶段,不少新教师都会从线上慕课平台、老教师课堂听课、相关教辅资料学习等渠道获取必备的教学素材,但却难以对基本案例、素材、理论展开思考和整合,造成了资源生搬硬套、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局面。
(三)科研教学脱节,理论实践教学分家
以教学带动科研,用科研反哺教学,是许多老教师的经验做法。实践反复证明,把科研教学紧密结合,更能深入浅出地将思政课基本原理讲明讲透。[3]一方面,由于新教师的教学经验少,教学能力尚存不足,科研水平相对较弱,普遍存在着重教学轻科研的现象,所以对于教学能力尚且一般的新老师而言,谈科研更是力不从心。同时,由于新教师缺乏科研实践锻炼,对于课题申报、课题调研、论文撰写等诸多环节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一定程度打击了项目参与和课题申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对基础社会服务实践的缺乏,许多新教师在科研方面无从下手、纸上谈兵,形成了理论研究与社会服务和课程教学无法较好地融合起来。
三、建议对策
民办高校思政新教师在教学方面呈现的多方面不足,既是许多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民办高校这个特殊角色在高速发展中形成的必然结果,更与身处民办高校的青年思政新教师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本文聚焦新教师自身建设的主观方面和民办高校发展建设的客观方面对提升新教师基本业务能力,综合提升教学实效做几点思考。
(一)新教师层面
1.做好职业规划,担起教书育人使命
无论身处哪个平台,每个人都有成就人生出彩的机会,只有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思政课的新教师应该比其他专业课程新教师更具党性、更具专业素养、更具责任使命。民办高校思政课新教师应该坚定政治信仰,认真回答“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不断提高思想认知,明确职业定位,尽早做好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自觉承担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2.研读经典专著,建立政治话语体系
无论是新教师的教学课堂口语化,还是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或是科研难出成果。探究根本,皆与新教师对经典专著的研读不够深入,基础理论掌握不实有实质性的原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4]新教师只有在充分研读,深入理解,反复推敲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自身见解,建立起思政课堂话语体系。研读著作不是走马观花看散文,不是形式阅读追速度,而是要逐字逐句原原本本细嚼慢咽,要反反复复带着问题思考,要认认真真联系实际展开探索。
3.观课磨课研课,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观课是新老师成长的必经之路,是横向学习的重要平台。有效观课必须经历前期准备、观中思考、观后交流反思几个阶段。在前期准备中要做好熟悉教材、熟悉学生、熟悉课堂的一般准备,还要明确观课重点、探究难点、结合自身需求,带着问题观课。在观课过程中,实现授课者、学习者、观课者三重角色转换,形成自己独到见解。观后与授课者进行交流展开反思,要聚焦解决一些实质性问题,将观课内容精髓转为自身储备和技能。“好课”“金课”是从反复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的,磨课研课是新老师研磨自己,历练成才,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磨课研课的过程中,新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反复研读教材,领会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做到教研联合,切实提升教学科研实力。
(二)学校层面
1.加强岗前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新教师在新环境的成长过程中,必然存有一个缓冲期,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是全面提升新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的重要方式。实施有效可行的岗前培训,要做到以下这几点:第一,做好通识培训。严格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省、市、区等相关政策精神,对思政课老师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把好关。第二,抓好专业培训,组织召开集体备课研讨活动,邀请专家授课,拓宽专业理论学习渠道等。第三,加强岗位实践的培训,切实提高思政课新教师的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例如针对科研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开展专项培训。[5]第四,开展必要的企业实践培训,锻炼培养“双师型”的思政课新教师队伍,提升新教师的总体综合素质。
2.有效教研结合,完善考核奖励机制
科研是教学的“活水源头”,教学是科研的“内在动力”,二者是相互作用,不可割裂。在思政课新教师的培养中,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考核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科研、教学实力,促进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同向发力。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建立起思政课新教师的考核机制,促进思政课新教师对标对表完成相应的教研工作,并建立起相对应的奖惩制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新教师评价方式、职称评聘及相关的考核奖励办法等,要分类别分层级做好相应教师的考核工作,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研。
3.注重长期培养,青蓝结对互相促进
思政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深度,一方面需要紧跟时代脉搏,不断通过实践来丰富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又要加强理论钻研,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解决现实问题。普遍来说,老教师积累了较多的教学经验,对理论的认识也较为深刻,但是新老师对于最新科技的把握,对于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也存有一定优势,要注重通过青蓝结对,将新老教师联系起来,发挥老教师的内在优势,做好“传帮带”工作,开辟新老师成长“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