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模块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以上海市三林中学舞龙运动课程为例
2021-11-25陆挺英
陆挺英
(上海市三林中学,上海 200124)
舞龙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就有舞龙运动的开展。1994年,舞龙运动被国家体委确定为群众性竞赛项目,成为各大赛事的竞赛项目之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在课程内容方面,关注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意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重视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和养生方法的教学。为此,学校借助浦东三林地域文化优势,将国家级非遗项目——“浦东绕龙灯”引进校园,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设舞龙运动项目,对促进学生健康,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丰富学校体育文化、促使学生树立高尚的体育品德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上海市三林中学舞龙运动课程按照新课程模块化教学思路,共设置了10个技能模块,每个技能模块融合了舞龙运动知识、舞龙运动技能及其运用、舞龙专项体能、舞龙裁判规则、舞龙欣赏等,将学科“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核心素养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时教学中体现新课程关于结构化、情境化教学的理念与要求。
1 模块化学习目标体现综合发展特征
上海市三林中学舞龙课程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精神要求,以模块化架构形式,设置了全新的课程内容,并进行了初步实践,积累了初步经验。其主要做法:新课标、新课程高一年级设置了3个技能模块,1个体能模块,每个模块18课时,按照新课程“结构化”教学要求设置模块教学内容。
1.1 舞龙知识与舞龙运动技能相结合
通过对舞龙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增加对龙文化、舞龙文化、舞龙运动原理的了解,传承华夏民族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理解舞龙运动的价值和学习意义、通过舞龙运动来培养自主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技能方面,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发展的思路与方法。高一学习模块,要求学生掌握舞龙台步、矮步等基本步法,正常把位、滑把、换把等龙杆基本握法,通过杆法的学习,继而逐步体验舞龙“左挥右动”的动作特点。在单一动作方面,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从“8”字舞龙、游龙、穿腾、翻滚、组图造型等五大类动作中选择难度较易的一些动作,如原地“8”字舞龙、行进间“8”字舞龙、单跪舞龙、靠背舞龙、直线行进、曲线行进、走(跑)圆场、单侧起伏小圆场、穿龙尾、越龙尾、龙翻身、3600螺旋跳龙等翻滚动作以及“中”字、“国”字、“龙”字等组图造型动作。此外,舞龙是以套路形式来演练,因此,高一学习模块还安排了校本短套路的学习,使学生建立初步的舞龙套路演练意识与能力。高二学习模块,则在高一学习及掌握基础上,逐步增加单一动作的难度。例如,“8”字舞龙磨转、绕身舞龙、摇船舞龙、快速曲线起伏行进、快速矮步跑圆场越障碍、龙穿身、龙脱衣、360°螺旋跳龙磨转、龙翻身成造船造型、龙尾高跷等组图造型动作。套路方面,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舞龙中级套路和三林中学传统套路(“龙狮凤舞”套路)。高三学习模块,主要突出合作运动能力。例如,双杆舞龙、挂腰舞龙、躺腿舞龙、座跨舞龙等双人组合动作,靠背躺腿舞龙、K式舞龙、躺膝舞龙等多人组合动作。在熟练掌握上海市三林中学自选套路的同时在套路中融入舞蹈艺术的优美肢体语言,体验戏曲中的步伐亮相以及武术中精气神韵的体现。例如,欣赏和练习各类民族舞蹈中适用于舞龙运动的肢体动作,学练京剧中的台步、矮步、提膝亮相,了解武术中精气神韵的表现,并且把这些元素能够合理地运用于舞龙套路的演练中。
1.2 舞龙运动技能与体能相结合
当前,体育课内教学更加重视学生体质发展,单元教学、课时教学都将体能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舞龙运动对于高中学生体质发展、体能发展具有特别的作用,尤其体现在肌体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的素质提高上。例如,原地“8”字舞龙需要上肢、下肢、腰腹、肩部等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协调发力来完成,对躯干柔韧性、身体协调性和各部位力量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游龙类动作要求学生在龙珠引领下,或直线跑动,或左右变相,或跑圆行进,龙体成直线、曲线、圆形状态行进,跑动的同时还要兼顾双手对龙杆的控制,保持龙体圆润、顺畅的游动。因此,游龙练习对提高学生竞速能力、肢体协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传统耐力素质的练习一直是学生最为恐惧的项目,然而运用舞龙套路替代传统耐力素质练习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在完成5min连续不断的游龙、穿越、腾越等动作的舞龙套路后,学生心率基本上能达到160bpm以上。
上海市三林中学舞龙运动课程将学生体能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在一般体能方面,选择了上、下肢力量,腰腹力量,5min定时跑,30m加速跑、单脚跳绳等多种练习;专项体能方面,设置了3min台步、矮步交替快走、“8”字舞龙套路、4~5min游龙套路、穿腾类舞龙套路、组图造型舞龙套路等,将体能练习贯穿于课时学习,并与舞龙技能同步发展。
2 模块化教学内容、方法体现实践运用特征
2.1 舞龙规则与运动经历相结合
模块计划中有目的、有秩序地安排舞龙运动裁判法与规则的学习。例如,舞龙竞赛组织机构,参赛人员及其规定等内容,舞龙比赛器材与场地布置、参赛方法、传统套路评分标准,舞龙动作规格、分类、难度定级、自选套路的有关规定及评分标准等内容。通过校内班班舞龙、校外比赛创设裁判过程、裁判平台。通过相互评分,讨论扣分细则和解决办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公平竞赛、尊重规则等体育精神。
2.2 课内学习与课外比赛相结合
课内教学与课外比赛相结合,模块教学实施过程中,上海市三林中学在全校各班组建舞龙队,传授简单的舞龙动作和舞龙套路,制定上海市三林中学班班舞龙比赛方案并在学校体育节中开展“班班舞龙比赛”。通过班班舞龙套路的传授和学练,丰富了学生体锻内容,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校园体育文化。
在学生逐步掌握舞龙套路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舞龙比赛以及上海民俗文化节舞龙表演、上海市舞龙舞狮锦标赛,不断提高参赛的规格,不断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敢拼搏、挑战自我的精神,逐渐形成文明礼貌、相互尊重、遵守规则的行为,树立诚信自律、公平正义、团结合作、正 确的胜负观等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2.3 知识技能与舞龙实践相结合
海市三林中学舞龙课程重视舞龙知识、技能的实践运用,引导学生组建劳动小组,积极参加舞龙项目中的劳动,包括舞龙运动场地的整理、保洁,指导学生进行舞龙道具的保养、维修,在劳动中形成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团队氛围。高一学习模块,组织学生走进舞龙道具制作工坊参观和学习,了解舞龙道具的制作流程和工艺,设计和创制舞龙道具。弘扬工匠精神、提倡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高二健康教育模块,引导学生组成研究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生活和健身锻炼中的健康知识,以小组轮换主持的模式,在“每课小知识”等环节中进行健康知识的学习和交流活动。学校还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安排“常见传染病的防控与防护”“舞龙运动中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等讲座,在学校“钉钉”平台上交流“健康知识”等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增进健康的原则和方法,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的起因和预防措施,运动中常见伤害事故的预防和紧急处理等,为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生活打下基础,完成健康教育模块。
2.4 舞龙欣赏与舞龙评价相结合
懂得欣赏,才能正确、客观评价。舞龙是展演类项目,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学会舞龙欣赏是舞龙运动能力的呈现之一,在欣赏的基础上,开展自我、生生、师生等多元评价。舞龙欣赏方面,安排学生观看历届“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比赛中的舞龙套路,在教师引导下欣赏比赛中的难度动作,套路与音乐的配合等,能够基本分辨比赛套路的优劣,培养初步的舞龙欣赏意识与能力。在欣赏全国性舞龙比赛中,引导学生为参赛队伍评分,并分组评价各支队伍的优缺点,逐步提高对舞龙运动的赏析能力。课时计划中充分安排教学展示,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使其学会体育评价,增进交流。
3 成果与经验积累
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上海市三林中学逐步积累了一些舞龙课程教学经验、成果,并以此带动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使以舞龙为核心的体育课程成为学校办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积极力量。学校舞龙运动集课程、教学、比赛、文化、自主健身于一体,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学校已形成“班班舞龙、人人会赛”的校园舞龙运动氛围,学校舞龙队在历届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中获得第一、第二的优异成绩。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之际,上海市三林中学舞龙课程需要进一步理解和顺应体育课程改革精神、理念,积极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等元素,继续实践与创新,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学生成为舞龙运动的实践者,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积极落实体育学科“立德树人”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