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研究
——以学校保障为视角

2021-11-25张梦琳

法制博览 2021年8期
关键词:法律大学生能力

张梦琳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创业是提升国家经济活力、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国国家战略以来,大学生群体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中,以实际行动推动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2020年7月,《2019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发布①中国人民大学发布 <2019 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 >[R/OL].(2020-7-7)[2020-12-2].http://cx.xinhuanet.com/2020-07/07/c_139193275.htm.,其结果显示:2019年有超过75%的受访在校大学生具有创业意愿,其中有超过25%的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较强,这说明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具有庞大的创业基数。但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创业发展仍然存在成功率不高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意识薄弱、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差。创新创业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风险防范能力是当前高校面临的紧迫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现状

针对“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情况”这一问题,调查组对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本问卷调查对象为某高等学校在校本科生(不含大一学生)。问卷共发放111份,回收108份,3份无效,问卷有效率为97%。

(一)创业基本情况

大学生“是否实际参加过创业活动”一题的问卷结果显示,实际负责或参加过创业活动的人数不足20%,有近50%的大学生虽然没有实际参加,但产生过创业想法。“身边是否有同学开展创业活动”一问中,有约87%的人表示身边确实存在创业同学,但只是少数。以上问卷结果基本与《2019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数据结果基本吻合,印证了“有创业意愿的人数多,但实际开展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有限”的现象。

(二)创业相关法律知识掌握情况

本部分设置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法律问题,如:合伙企业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差异、直销和传销的区别等,超过70%的大学生对这些问题只简单了解或是一知半解。此外,调查中还在这部分设置了具体法律案例测试题目,如:本地最低工资标准等问题,结果显示:只有约20%的大学生可以正确作答,超过50%作答错误,约30%作答者不知道答案。通过这部分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关于创业相关法律知识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只有少数人具备识别创业法律风险的能力,大多数大学生的创业相关法律知识还处于非常匮乏的阶段。

(三)创业法律教育需求情况

有85%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学校开展的创业法律教育活动,形式包括创新创业课程、法律知识讲座、学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创新创业类竞赛等;在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提升途径中,大学生认为相比政府行政部门教育宣传、个人学习等方式而言,最为重要的方式仍是学校教育。

综上所述,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初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有创业意愿的人数较多,但实际开展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有限;第二,虽然接受过创业相关法律知识教育的情况占多数,但是实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情况还很不理想;第三,学校在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提升路径中是最为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围绕提升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完善学校保障体系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二、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的重要性

法律对于创业成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影响的根本性与长远性上。一个对于法律风险的误判,其危害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法律风险一旦暴露,就将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难的境地,甚至走向倒闭。通过高等教育阶段的法律知识培养,可以使大学生在创业之初就能树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为创业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一)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如在创业之初选定创业项目时,就要了解哪些项目是政府鼓励的创业项目类别,哪些是禁止类或限制类的,这就需要查阅拟创办企业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法规。另一方面,大学生依法创业能够有效减低创业风险。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社会活动,法律风险就是其中之一,包括创业者违法情形和没有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而利益受损的情形。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如果能够依法从事创业活动,将企业经营纳入法制轨道,就可以极大程度地避免法律意识缺乏所导致的创业风险。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相关法律知识储备不够,对法律问题的识别和运用法律的情况并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一旦将创业付诸实践,就会时刻处于法律风险之中。因此,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十分必要。

(二)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来源

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来源有许多分类标准。以法律风险可能带来的法律责任类型为标准,可以分为刑事责任风险、行政处罚风险、民事责任风险和单方权益丧失风险①叶虹.大学生创业法律事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2.;以创业活动所处阶段为标准,可以分为创业组织筹建中的风险、创业经营中的外部风险、创业经营中的内控风险等②李进付.大学生创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及法治保障[J].思想理论教育,2017(06):93.。这些分类中大都涵盖了大学生创业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风险类别,如:创业组织设立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税务风险、合同管理风险、资本运营风险等。根据本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认为自身具备基础法律知识,但是在遇到具体创业法律风险时,防范能力明显不足。大学生在法律风险的识别能力上,其自我评价与实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围绕提升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完善学校保障体系,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三)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应当是多主体、多元化的,高校、政府、社会以及学生自身都应当参与其中并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其他创业者,大学生就其群体特性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作为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具有新思想的新生代力量,大学生在创业方向的选择上,有前瞻性、高技术含量性的战略眼光,具备成为一些前沿产业领域创业佼佼者的潜力,这是大学生创业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并未完全步入社会,自身正处于学习期和转型期,在资金筹集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风险识别能力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这是大学生创业的劣势条件。大学生要想成功创业必须要扬长“补”短,通过高校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就是补齐短板的重要途径。基于以上大学生创业的特点,高校不但肩负着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也承担了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的重任,构建完备的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体系十分关键。

三、以学校保障为视角的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体系构建

(一)学校保障在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实践中,作为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最重要主体的高校并未提供充足的保障。《2019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提到“高校创业支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有效供给不足”,这一问题也从本次调研结果中得到一定印证。学校保障在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中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创业法律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第一,创业法律课程类别与数量少。大学生接受的创业法律教育大多来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法律专业课程少。第二,创业法律实践类课程匮乏。本课题调查交叉比对结果显示:有实践创业经验的大学生掌握创业法律知识、识别法律风险的能力明显更强,而毫无创业经验的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较弱。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校针对创业法律实践类课程的课程设置数量严重不足。

2.创业法律教育师资薄弱。在师资数量方面,创业法律教育大多由分管创新创业的教师负责,能够成立独立的创新创业学院的高校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创业法律教师师资不足的情况;在师资质量方面,高校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并不一定具备法律专业背景,在创业法律教学中很可能存在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以支撑教学的尴尬局面,因此,创业法律教育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3.制度保障不够完善。高等院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视和保障程度越来越高,但在制定保障政策时却经常忽略对创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政策扶持,创业法律风险防范保障制度成为制度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

(二)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应当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制度构建三个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构建一套完备的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法律素养,有效提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1.完善创业法律课程体系。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公司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创业相关法律专业课程,保障创业法律课程质量过硬、数量充足;增设实践类创业法律课程,如开设创业法律案例模拟课堂等课程,在实践中提升创业大学生对法律风险的识别能力和对法律问题的处理能力;实现创业法律课程类型多元化,充分利用线上平台的优质课程资源,构建线上线下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的联动机制。

2.提高创业法律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师资水平不但要在创业法律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上有所增加,更要借助多方力量、整合教师资源,将法学专业教师、公司法务、律师、创业成功者等具备创业法律理论或实践经验的人才纳入创业法律教育师资队伍中来,通过灵活授课、实践指导等多种方式,服务于高校创业法律教育事业。与此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对创业法律教师队伍的培养,通过开展教学能力培训、举办讲课比赛、召开校内外交流会等形式,切实提升教师的创业法律教学能力。

3.完善创业法律风险防范制度保障。建立孵化创业项目跟踪监管机制,从大学生项目孵化的选择、培育全过程进行法律风险监控,一经发现应及时提醒并协助处理;设立校内法律援助机构,整合法律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提供创业法律咨询服务;制定创业法律保障支持政策,如设立专项法律保障基金,给需要专业法律咨询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当大学生创业中真正遇到无法解决的法律困境时,可以启动该笔资金让学生寻求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这也是建立大学生创业法律思维的一种方法。

四、结语

增强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重要举措,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体系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学校有责任在课程、师资、制度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提供有力保障,真正让大学生学会如何在创业中运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法律素养,让创业浪潮中多一位知法、懂法、守法的创业者。

猜你喜欢

法律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