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地位制度化研究
2021-11-25潘进荣王明月
潘进荣 王明月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36)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中国历史、文化、国情作出的科学决策。[1]这项决定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立在根本制度的高度上,突出强调了我们党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视,体现出我们党在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总结。这个根本制度的确立开启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崭新的局面,为实现我国奋斗目标提供了一份制度保障。
一、根本制度实施依据
1.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完善与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该制度的确立与其本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一是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坚持正确的立场与原则,基于科学的辩证方法,并不断吸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用科学的理论解释社会现象。二是革命性、人民性、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内在的辩证法蕴含着辩证革命的因素,社会主义革命是在其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这些特征使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可以与消极的、负面的社会意识展开斗争,保障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主的政治立场,该制度的确立可以保障人民群众在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性;此外,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说,是一门经过实践的学说,中国70多年的实践发展说明需要将马克思主义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三是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随着时代进步、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学说,可以依据本国实际,并将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科学体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也可以依据所属的历史阶段,相应地调整发展策略与前进动态。目前,中国发展阶段出现新的特点,该制度可以促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进程。
2.历史依据
中国进入中国近代社会后,受到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打压与剥削。洋务派、维新派、改革派的积极人士都没有解决中国危亡问题,或通过器物改革、或通过革新、或通过革命运动,最后结果都归于失败,没有实现救亡图存的民族目标。1917年,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进行的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并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并结合当时具体的实际,加强共产党人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后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顺利使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进步,现在正在向实现强起来的伟大目标奋力前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有深刻意义,我们国家的兴盛与强大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现如今,基于历史经验教训,为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该项制度确定下来具有深厚的历史依据。
3.现实依据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历史阶段,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密切。两种社会制度为实现自身利益,一方面,加强彼此的交流与联系;另一方面,在某些特定利益方面具有矛盾性,因此,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项措施抵制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特别是意识形态方面,通过输入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政治态度来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这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将这一指导地位进一步提高并固定化。意识形态等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是目前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意识形态的软硬决定了国家在综合国力较量的结果,这使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加强意识形态先进性建设。此外,我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也要求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新时代确立的新的阶段目标要求我们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始终占据重要位置,特别在此关键改革时期。分析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没落历程,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基于此教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该项根本制度。此外,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建设具有重要反作用,坚持此项制度可以提供正确的认识与方法,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奋斗任务。
二、根本制度内涵与意义
1.内涵
根本制度不同于其他类型制度,根本制度的确立表明具有根本性与本质性,使其与其他社会制度区别开来。根本制度要求我们在宣传各项思想任务中要将马克思主义始终置于指导地位,是思想宣传必须牢牢遵循的制度。根本制度是以规范化的形式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表明了我国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与规划,根本制度指明了下一步我们在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工作重点与注意事项。此外,根本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以制度性的规定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及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定性。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现实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有能动的反作用,以正确先进的制度规定工作的方针任务,对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意识形态工作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核心思想的指导下,使得中国革命、建设取得丰富战绩,根本制度的确立是对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肯定。与此同时,也指明了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明确方向。
2.意义
第一,以制度的形式明确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国家一直坚持建设的领域,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价值理念的确立直接影响着实践主体的行动选择,影响着实践项目的结果。之前,我们也一直在强调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强调意识形态建设。但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感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个重在精神层面的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意识形态建设,在社会中,大多数青年特别是高校青年都熟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其理论解决学业中的理论问题。但在引导个人工作学习时,接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多局限于课堂。很难实现自我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自觉性的养成。这次将其确立为根本制度,将精神的建设用物质化的制度、设施以规定,将以前注重精神层面的要求变成精神层面的实践,加以制度化的保障。同时,对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也有着重大意义,促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自主性。
第二,以规范的形式明确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做到两点:一是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要坚持党性,坚持政治性。宣传思想突出正确的政治理念与政治观点,以体现党性、政治性的理念思想来宣传,传播党的先进思想。二是体现人民性,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宣传思想要体现人民性。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都体现着人民性,唯物史观强调发挥人民的作用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劳动价值论追求人民的劳动意义;无产阶级对未来社会的向往并对未来世界描绘蓝图强调其对推动社会进步的渴望。此外,马克思主义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为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同样,无产阶级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在革命、改革时期所取得的各项伟大的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付出,取得社会成果要与人民群众共享,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方方面面。坚持根本制度使一直坚持的党性与人民的统一更加有信心、有保障地坚持下去,继续发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优越性。
第三,以广阔的视角增强意识形态的对外影响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越来越侧重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不断试图向社会主义国家多层次、多方面地输出自身的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对此,一方面,我们要认清西方国家对我们意识形态的干扰,抵制对我国各方面的不利影响,提高自身辨别各种性质文化的能力,摒弃对社会主义事业有害的思想观念,接受积极地、有益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对外影响力。马克思主义是公认的科学理论,在当今大多数国家都有巨大影响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并将其制度化、规定化,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展示“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三、根本制度的实践选择
1.加大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力度
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各项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这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同样也和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了解其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是分不开的。在新时代,遵循根本制度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即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明确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政治性,要求全体党员用新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倡导学原著、悟原理。学习新思想的相关内容,引导党员树立“四个自信”,在全党营造学习原理、应用原理的氛围。将学习的理论武装全党,在实践中联系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场合的讲话内容,以此丰富自身政治素养,保证自身行动的正确性。
2.将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文化建设层面
文化对个人与民族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其影响一般都是深远持久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系统的文化理论,是实在的理论。根本制度的确立表明在文化建设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论是思想宣传还是新闻报道,不论是精神产品生产还是网络文化管理。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此来确保行动的正确性与指导性。在当今多样文化、多种价值取向充斥人民生活,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甚至影响着党与国家发展进程。基于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们国家的各项活动发挥更大更优的国际影响力。
3.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意识形态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意识形态建设可以将国民力量凝聚在一起为伟大奋斗目标助力。为保证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性,建立意识形态工作制,这是坚持根本制度的明确规定。坚持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地位,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有效应对遏制打压我国发展壮大的舆论攻击、争取主动权和话语权。[2]依据相应法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而维护文化领域安全。切实坚持严明的政治纪律与组织纪律,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行为及时止损并改正,落实意识形态建设责任制。坚持以严肃的原则处置严重性政治性问题,明确抵制消极错误思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四、结语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对于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发展与国际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认识确立根本制度的先进性与加强这一制度的措施至关重要。根本制度突出强调了我们国家、党在进行意识形态建设中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视,体现出我们党在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总结。坚持这一根本制度,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任务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我们国家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