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与思考
——南疆地区体育师资的若干问题

2021-11-25沈佳民王莉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南疆师资体育教师

沈佳民,杨 洁,王莉莉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好坏与体育师资息息相关,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将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于新疆地理位置偏远,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人才水平相对较低,教育部颁布并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疆南部地区的一师、二师、十四师等21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与访谈,了解各学校的师资情况,对新疆南部地区体育师资的现有问题进行分析,为体育教师的长期发展提出可参考的建议。

1 浸润行动计划

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是教育部旨在依托高校体育美育教师和学生力量,为本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持续性的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为中小学体育美育均衡发展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以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师资帮扶,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使帮扶学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新疆石河子大学为双一流,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具备厚实的专业学科发展基础和明显的师资队伍人才优势,在贯彻落实兵团“向南发展”战略部署,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水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访谈结果与分析

2.1 教师的职业感受

通过访谈南疆地区的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工作的热情不高,工作任务烦琐,劳动时间长、强度大,一些地区福利待遇不尽人意,职业绩效评价简单化导致教师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偏低。此工作环境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并影响当前的工作状态。教师职业倦怠的不利影响:教师易出现心烦、气躁、易怒等情绪;降低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对学生的某些行为做出消极的解释,对学生的学习关怀下降,使学生对体育课堂失去兴趣,不利于体育课堂的有效实施;造成部分体育教师转行或跳槽等现象[1]。

体育学科边缘化的现象依旧存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重智育而轻体育的情况在不同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在偏远地区的学校更为明显。

2.2 学校体育师资水平

2.2.1 年龄情况

南疆地区中小学的中年和青年教师较多。但体育教师年龄趋于年轻化,这部分教师流动性较大不稳定,人才难以挽留。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包括教师在工作的满意度不高、成就感较低;在一些相对偏远地区学校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但工资福利待遇低;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感到迷茫等。

2.2.2 学历情况

学历是一个地区学校师资队伍水平强弱的体现,反映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2]。在学历中,各学校体育教师以本科及大专学历为主,硕士、博士学历的体育教师人数为零。说明南疆地区各中小学高学历的体育教师相当匮乏,本科以及大专学历的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在科研能力方面较薄弱,这也是阻碍南疆地区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之一。

2.2.3 职称情况

职称能够充分反应一个地区教师的整体水平[2]。在南疆地区部分学校体育教师由于资历尚浅亦或是专业为非体育专业未参与评级,体育教师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高职称教师人数较少,特级教师为零。

由于体育教师的流动性较大;人才培养方式较单一;评职称时自身条件不足、科研能力较薄弱与其他学科竞争时优势相差较大。

2.3 教师培训情况

在学校体育中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南疆地区体育教师的培训较为匮乏,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培训经费有限,培训经费的短缺限制了体育教师外出继续教育的机会。新疆体育教师的培训由各师统一组织进行,理论深入与实际情况的发展出入较大,培训频率不尽人意,培训结果实用性与针对性不强,导致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兴趣以及热情并不高,培训所学内容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与教学当中,而专家开展的体育讲座各学校无法保证,继续教育机会少,可选择性低。

3 对南疆地区体育师资发展的策略思考

3.1 重新审视体育学科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学校、家长、学生自己都应重新审视体育学科所处的重要意义,体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带来的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宗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统筹与兼顾体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3]。

对体育学科的发展,一方面学校应认识体育学科的所处地位的重要意义,定期举办体育活动或趣味体育竞赛等活动,让参与者体验运动的价值和乐趣,认可体育、尊重体育,为体育教师及体育教育事业建立合理的社会期待。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媒体宣传体育的价值功能,改变家长对体育的传统观念,重新审视体育,为体育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群众基础。

3.2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学校在建立激励机制时,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以调动教师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热情为目标,了解与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给予教师在劳动成果上的肯定,让教师在工作中具有获得感[4]。

首先,完善体育教师收入分配激励体系,建立体育教师工资待遇稳定增长机制,稳定体育师资队伍,让教师的劳动付出与物质回报成正比;其次,开展丰富的尊师重教活动,鼓励不同的社会主体参与体育教师的量化评价中来,让体育教师获得更高的社会尊崇;最后健全职称评定制度,实行职称评聘倾斜,完善职称评定评价标准,将教师能力水平与职称评定相结合,坚决克服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等现象,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3 “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学校加强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建立人才创新引进机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与条件,采取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方式制定明确的体育教师人才引进计划,将学校的发展需求与体育教师人才引进工作紧密结合,着眼未来,创造一切优惠条件广泛吸引高学历青年才俊;另一方面还需要培养当地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带动当地青年体育教师的发展,创造浓厚的交流学习氛围,同时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3.4 以高校为依托,形成专项教师帮扶对子

高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队伍,通过高校定期选派教师和学生对所帮扶的中小学进行短期或长期授课任务,在帮扶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开发各类体育专项课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团结协助,相互帮扶,取长补短,开展各种教学展示课、观摩课、比赛课,形成专项教师课堂帮扶对子,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学习、相互倾听、评课等活动,不断完善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提高体育课堂效益。

3.5 创建名师工作坊,吸纳教师课题参与和研究

由高校安排若干名教师分别在帮扶学校建设名师工作坊,定期或不定开展学术沙龙等活动,通过导师引领、自学、同伴互助等方式,打造一批发展潜力大、能力强、师德高、富有创新与创造能力的体育教师队伍。同时,开展短期教学、科研等不同层面的素质教育培训,使帮扶体育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完成一定的科研论文,实施名师引领战略,充分发挥名师示范作用,提高帮扶学校教师整体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教育发展的工作坊骨干成员。

3.6 创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通过高校教师与帮扶学校体育教师创造学习共同体,以网络学习为辅助,校本教研为抓手,立足校本研修,将教师在工作中发现和总结的问题,在校内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教学技能大赛,秉持着“携手共进、互利共赢、共同成长”的理念,以交流促进步,实践促成果,使学校与教师共同成长,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形成具有校园特色的教研文化,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教学质量与体育师资水平密切相关,对于南疆地区体育师资的发展,分析了教师职业感受,各学校师资和教师培训情况,各学校不仅要根据实地情况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还要为体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机会,稳定与发展体育教师,通过高校的各方面优势助力南疆体育师资扶贫,为南疆地区体育师资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南疆地区体育教师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南疆师资体育教师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南疆木棉红似火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绝色南疆之大漠与少女
南疆水城(外一章)
南疆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