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及干预策略研究
2021-11-25段雨晴
段雨晴
1 前言
青少年体质健康关乎民族兴旺。通过梳理近30年的数据发现,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严重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人们在审视学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仅靠学校体育推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有限,这势必会影响学校体育最终目标的实现。如何整合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功能,实现学校体育向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延伸,是实施体质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的理想途径。
沈建华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综合体的概念和理论模式。赵东平进一步指出,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互相渗透与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立体型的教育体系。白春燕理解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为价值取向,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各自功能与优势的前提下优势互补,达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
章建成发现,“三位一体”体质健康教育模式中,任何单方面行动的作用都有可能被来自其他方面的负效应所消解,同时发现,“三位一体”体质健康教育受到地区经济条件的影响。任杰等基于地方经济、地域和教育特点,分别构建了有地方特色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干预模式。这些实证研究显示,学校、家庭、社区的内涵不尽相同,须考虑经济、环境、教育、政策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因此,结合安徽省的地域、经济、政策和教育特点,构建安徽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分析健康教育模式的结构关系和特点,并依此开发适合安徽省青少年特点的体育健康教育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安徽省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与干预策略。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分别以“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干预”为主题词检索文献。对符合要求的近10年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
2.2.2 问卷调查法
选用“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健康教育”调查问卷,问卷共53题。以合肥、芜湖市12所学校的初一、初二年级,高一、高二年级的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1547份问卷,回收1511份。剔除无效问卷,最后获得有效问卷1302份,有效率86.2%。
2.2.3 数理统计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17.0和Amos17.0软件,步骤如下:
(一)初始干预模式的建立。采用合肥市826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包括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构建初始模型。
(二)干预模式的验证。采用芜湖市476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三)干预模式的特征分析。采用均值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LSD)来分析教育模式的性别、地域和年级特征。
3 研究结果
3.1 干预模式的构建
以合肥抽样数据进行项目分析、题总相关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获取了20个条目,5个潜在因子,分别是“体育课程”、“社区教育”、“家长引导”、“体育认知”、“经济支持”。累积方差贡献率63.669%。项目因子载荷为0.50-0.83,五个因素的Cronbach’sα值在0.65-0.82,总量表Cronbach’sα=0.90。
以芜湖抽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分析。各项模型拟合指标,χ2=552.963(p<0.01),df=162,χ2/df<5,GFI=0.90,CFI=0.89、NFI=0.89,RMSEA值 <0.07,数据拟合效果良好。项目R2值在0.34—0.77间,均达到0.2的设限值,说明问卷个别项目信度较好。五个因素的CR值在0.67—0.88间,建构信度较理想。体育认知、经济支持因素AVE值略小于0.5,其他三个因素AVE值大于0.5,说明因素能对指标进行解释。五个因素的Cronbachα值在0.63—0.85间。综合分析,干预模式具有较理想的效度和信度。
3.2 安徽省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特征
3.2.1 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性别特征
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类教育间无性别间显著差异(F=1.135,p=0.334)。男、女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得分均在3分以下,说明其开展情况良好。男、女生的社区教育因子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社区教育开展情况不佳。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体育课程因子得分上存在性别差异(F=7.672,p<0.05),女生对体育课程认可度更高。体育认知因子上男、女生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F=0.292,p>0.05)。
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青少年家庭教育因素的家长引导(F=0.857,p>0.05)和经济支持(F=0.229,p>0.05)因子得分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且不同性别青少年在家长引导与经济支持两方面的认可度较好。
3.2.2 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地域特征
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地域青少年在三类教育间存在显著差异(F=29.738,p=0.000)。城市青少年在学校教育因素得分显著低于乡镇青少年的得分(F=3.874,p<0.05),在家庭教育因素,城市青少年显著低于乡镇青少年得分(F=8.779,p<0.05),在社区教育因素,乡镇显著低于城市青少年得分(F=29.102,p<0.05)。
体育课程因子得分上无城乡差异(F=2.205,p>0.05),在体育认知因子得分上,城乡镇青少年均有积极的体育认知,且城市青少年体育认知明显好于乡镇青少年(p<0.05)。在家长引导(F=7.688,p<0.05)和经济支持(F=5.074,p<0.05)因子得分上有城乡差异,城市青少年对家长引导和经济支持的认可度更高。
3.2.3 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的年级特征
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学校教育因素得分上存在年级差异(F=5.462,p<0.05),随年级升高,青少年对学校教育认可度呈现下降趋势;家庭教育因素也存在年级差异,随年级升高,学生对家庭教育的认可度有下降趋势;社区教育因素得分上,低年级学生对社区体育因素认可度最高。
3.3 安徽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干预策略
3.3.1 学校教育干预策略
干预的重点在于体育课程的加强。应通过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他们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课,这是促进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还发现,青少年学生有锻炼的认识,却没有行动。因此须将知、信、行统一起来,为青少年树立锻炼信念,体验运动快乐,形成锻炼习惯。
3.3.2 家庭教育干预策略
家长引导和经济支持对青少年锻炼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应从家长引导上着手,树立家长的表率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带动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另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各种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达到家校联合,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在经济支持方面,家长应转变思想,考虑孩子对体育锻炼的需求,而非仅仅让孩子参加文化课补习班。
3.3.3 社区教育干预策略
社区教育干预应加强社区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宣传,可依托电视、网络等,加大青少年与体育健康知识的接触;社区活动的组织需要政府的支持,建立起公共服务与保障体系,为青少年课余锻炼提供便利。
4 研究结论
4.1 通过两个样本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构建安徽省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干预模型,模型由3个二阶因子组成,它们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所确定的模型结构和测量项目形成一个递进、互动的整体。
4.2 安徽省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中,学校教育的青少年认可度最好,家庭教育其次,社区教育最差,且三类教育存在人口学的差异性。学校教育存在地域和年级差异。
4.3 安徽省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由学校教育干预、家庭教育干预、社区教育干预三个层次构成。干预应从以下着手:学校教育方面,加强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锻炼信念;家庭教育方面,让家长做到言传身教,树立榜样,关注孩子的成长与锻炼需求,减轻学业负担;社区教育方面,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建立相关服务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