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史学习教育的三重维度
——基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研读

2021-11-25赵文能季春芳

创造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共党史党史中国共产党

赵文能 季春芳

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大重要经验。1942年毛泽东为中央学习组详细讲解了“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这一重大课题,系统地回答了研究党史的重大目的和方法,对党的领导干部学习、研究党史,从党的历史中寻求经验教训解决革命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指明了方向。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①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今天研读该文献对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价值导向:强调研究、学习党史的重大目的意义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从其逻辑进路上来看,党史研究、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把党的历史以及历史上所走的路弄明白,把过去的成功、胜利和失败研究清楚;重大目的和意义就是用党的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来指导我们把今天的事情办得更好,即以史为鉴。同时亦指出:“这对研究今天的路线政策,加强党内教育,推进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必要的。”②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399.即通过研究学习党的历史上的路线、政策、经验教训,以党内教育提升党性修养、以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使广大党员在学习中能够起到“启发思想的作用”,再运用所学结合工作实际“创造些新的东西”,以达到资政育人、学以致用之目的。纵观党的百年历史,在历次集中教育学习和整风整党运动中,都特别重视汲取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注重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在学习中补足缺点,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提升进步。对此,在毛泽东的文章中有诸多论述,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实践。

首先,对于党的历史上出现的错误和失败,毛泽东并未一概而论地加以否定,而是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坚持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原则方法来看待这些失败和错误,并指出“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0.,他认为“失败的教训同样值得研究,它可以使人少走弯路”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4.,那是因为“错误有两重性。错误的一方面损害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失败是成功之母”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6.。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各种错误思潮和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找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光明前途。诸如同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召开了党的八七会议,毛泽东在会议发言中突出地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④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81.,形成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给当时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同“左”倾盲动主义和城市中心论等错误倾向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沿着这条独特的道路走向胜利;后又同“左”倾冒险主义、“左”倾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想作积极斗争,在长征的过程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当时对革命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和一系列集中教育学习活动,不断提升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克服了在探索过程中所走的弯路,积极同“两个凡是”错误方针作斗争,坚持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正确价值导向,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4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积极作斗争并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在学习中克服缺点、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提升,逐步成长为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潮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其次,对于党史的研究学习,毛泽东指出,“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6.。此前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研究,“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而且“认真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⑥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7.由此致使党内外许多人对先前党的历史错误和经验教训并未有清晰的认识,“无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⑦同上.。因此,毛泽东强调:“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7.

由此可见,毛泽东强调研究和学习党史一方面是发挥党史的“教员”作用,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在历史上的错误、失败,汲取其经验教训,达到“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之效果;另一方面是给党员干部“补课”,在研究学习中不断提升其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能力和水平,服务于革命工作之需要。

二、重要方法:创立“古今中外法”,阐释出学习、研究中共党史的新方法

1942年毛泽东在中央学习组所作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报告,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延安整风运动过程中专门地、系统地论述中共党史学理论与研究中共党史方法的重要文献,它明确了党史研究的对象,探寻出了研究党史的方法,指明了研究党史的立场,提供了党史研究的基本思路。

关于党史研究的对象问题,毛泽东认为应该“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②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9.。即对象是整个党的发展过程,特点是要全面系统。关于党史研究的方法,毛泽东“把它叫作‘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③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0.。“古今”法是从时间维度上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研究中共党史,达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外”法是从空间维度统筹国内国际环境,坚持对立统一。关于党史研究的立场,毛泽东认为“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④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7.。

由此可见,对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这一重大课题,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成长过程中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进行客观的分析研究,并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将党的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历史分期的基本研究思路,以此明确每一个阶段的革命任务、斗争目标和联合的群众;同时不仅重视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历史的研究,而且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准备阶段”,即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这部分的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前身”⑤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02.进行研究,以明了历史的发展全过程。其次是对于延安整风运动前在党的历史上始终存在着“要不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要不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613.的焦点分歧问题,这一问题反映到党史研究上,毛泽东认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应该以中国为中心坐标,结合革命的实际特点和现实需要,研究总结出一些新的适合中国实际的经验教训,而不是机械地去搬运外国的东西,这样的研究结果才有利于解决中国的问题。

毛泽东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在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清路线是非的基础上,为正确分析党的历史问题、科学研究中共党史、全面了解党的历史过程,既开辟了新的方法路径,又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并在中国创造一些新的东西。

三、现实启示:深入汲取思想智慧,努力夯实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

在毛泽东的《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蕴藏着诸多学习、研究中共党史的思想智慧,深入研读、科学把握其中的哲理智慧,对指导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作用。

(一)科学把握:学原著,悟原理,做实事

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党史学习教育须坚持有史可依、有史必依,科学地把握党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其一是党史学习教育要在科学把握的前提下学“原著”。即不仅学习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的经典原著,还应坚决杜绝历史虚无主义,警惕歪曲、抹黑党史,将党史娱乐化等错误倾向,尊重历史原有的样子。正如毛泽东指出的,研究中共党史务必要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不能带有任何主观主义倾向和色彩的。习近平总书记亦指出,党史学习“要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准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①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真正做到有史可依、有史必依。

其二是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学思并举。学而不悟则罔,悟而不学则殆。党史中的“原理”即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检验,具有规律性总结概括的基本价值。在对党的百年历史的梳理学习中,要走心入脑。一方面,要搞清楚、弄明白“红色政权是如何来的?新中国是如何诞生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怎么来的?”等问题;另一方面,要真正领悟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初心和使命”等核心“原理”,并在实践中坚持践行,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其三是侧重实践体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一方面,党史学习教育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表达,多元化的活动方式能够在学习教育中更加直观地回顾党的历史、引起共鸣,更能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激起全民的学习热情点燃“新引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另一方面,要想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中的动力和成效,唯有实践出真知。第一,深入基层强化“现场学习”,做好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文章。第二,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本职岗位,开展为民惠民便民服务,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将工作干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

(二)基本思路:系统全面,融会贯通

党史学习教育须坚持对党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学习都要系统全面、融会贯通。对历史进行分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旨在揭示历史过程中不同时期或阶段之间质的差别。②熊杏林.毛泽东谈学习党史[J].人民周刊,2021(04).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及其每一时期的历史任务可将党的百年历史划分为“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四个历史时期,但不能忽视对党成立以前的历史的学习教育。不然,就不能明了党史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务必以贯通的视角,在党史纵深和各个历史时期的比较中研究历史的本然,追溯历史发展之所以然。

全面地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最首要的就是要弄明白历史为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转变,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农民、地主和资产阶级领导的各种救国道路都相继归于失败。随着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两者逐渐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921年至1949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救国史。从建党初期领导工人运动到经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28年的浴血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救国伟业。1949年至1978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兴国史。在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探索中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现代工业体系,实现兴国大业。在经历探索中的曲折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党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富国大业。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接续奋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征程,并计划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强国大业。

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把整个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作为我们学习教育的对象,坚持唯物史观,进行客观的学习,既不是依据个人兴趣喜好和学习任务的繁重而只学习某一段的历史,而是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的全部历史;不是学习个别细节或者是单一的党史人物或事件,而是学习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经验教训。

(三)问题导向: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党史学习教育,不能只是为了单纯的学习和完成任务而学习,宏观上要着眼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需要,微观上要聚焦于个人理论水平、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对历史经验的汲取;也不是片面、零碎地学习党史上某一段的历史、马列经典著作中的个别词句,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应以现实需要为导向,在历史观照现实、现实回望历史、理论联系实践中汲取党的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地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坚持学以致用,达到知行合一。

第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党史学习研究要始终坚持以问题意识和现实需要为导向,着眼于现实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产生的新疑问。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给党员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在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契机下,一方面,要善于从历史中探求经验、寻找答案,但务必注意任何历史经验教训,只能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参考,不能当作教条,而是要把党的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和当前工作中的具体情况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善于在学习中克服缺点,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进步,不断地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第二是要重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110.,学习教育与调查研究须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将工作干到群众“心坎上”。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能够将党的百年历史中形成的,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运用于实践工作之中,助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第三是要务求实效。加强党组织领导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保证、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树立起正确的党史观、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和注重教育学习方式方法的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作出的四个方面的要求,在实践中务必一以贯之。

四、结语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诞生的党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在文中毛泽东科学地回答了研究中共党史的对象、立场、方法、思路等基本问题,奠定了中共党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为中共党史的研究和学习迈上新起点、开辟新境界、取得新成果提供了重要指南。深入研读该文献,可谓正当其时,对当前深入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猜你喜欢

中共党史党史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二○一二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