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五”普法中高校图书馆法治教育建设策略研究

2021-11-25

法制博览 2021年30期
关键词:普法法治图书馆

聂 勉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

法治社会的建设作为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部分,可以推进法治国家的建设,更能够展现中国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重点,“七五”普法对法治宣传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具体细化,提出法律进学校等活动。“八五”普法规划不仅肩负起其“分内”职责,更承载着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使命。高校学生的普法教育是权衡普法工作成果的指标之一,要想强化学生的法律素养与法律教育,就要突破传统普法局限,将法治教育逐步常态化。在高等院校系统中,图书馆是重要的结构单元,也是现代化法治活动的载体。[1]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图书资料情报中心”起步,其定位不断升级改变。对于“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高层定位,也强调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性特征,其已经成为信息集中空间。但此类图书馆的法治教育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没有结合校园法治教育,新时代下的法治理念没有得到有效践行,没有对普法活动作出积极响应。强化高校图书馆的法治建设是当下迫在眉睫的任务,结合时代发展,重新正视高校图书馆法治建设存在的不足,构建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法治建设措施,完善法治教育体系与管理机制,从而推动高校图书馆法治建设的优化和完善。

一、高校图书馆法治教育建设困境

(一)法治意识薄弱,法治教育根基不足

法治国家最鲜明特征就是国家成员具有稳固的法律意识、坚定的法律信仰,法治的高校图书馆也是同理。[2]但是从我国高校图书馆法治教育现状看,不论运行层、管理层还是服务层,都存在法治意识薄弱,法治教育根基不足等问题。虽然政府出台了诸多法治教育的规范性文件,但是具体到高校图书馆的法治教育却很少涉及到,有关高校图书馆的法治研究多数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即便是高校图书馆高层管理人员也鲜有对法治义务与责任有深入了解之人。

(二)法治教育未能普及,教育协调机制不足

法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组成内容,也是教育大系统中的关键一环。高校图书馆“坐拥”大量纸质文献、数字文献、信息资源等优势,却未能将其优势转化到法治教育建设之中。在“全国法制宣传日”等节点,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以及场所优势都未能得到有效利用,不利于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与“八五”普法规划在高校范围内的贯彻落实。不仅如此,多数高校的法治宣传均由高校党委或是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操刀”,图书馆在法治教育中主动参与度或是协助参与度很低。一方面,源于高校法治教育的总体规划中思虑不详,对图书馆的自身特点缺乏理解,将图书馆排除于法治教育建设序列之外;另一方面,体现出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长期弱化,有关法治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弱化,很多高校仅将图书馆定位为文献资料部门,而有关法治教育的重任就被倾斜到高校教育部门,法治理念推广的机制局限化。

(三)功能定位不明确,法治教育理念模糊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高校图书馆职能作出定位和诠释:它兼具教育和信息服务双重职能,秉承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社会培育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3]然而在现实中,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的施行并不凸显,且逐步演变为将文献资源提供给师生读者的单一性图书信息中介单位。法治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图书馆教育功能逐步弱化的进程中,从一开始也未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二、高校图书馆法治教育建设路径

(一)树立法治理念,履行法治教育职能

推进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法治建设深入发展,将其植入到高等法治教育规划布局中,具体建议:其一,明确高校图书馆法治教育的定位,实现法治教育意识和思维知行合一,根据高等教育宏观战略做好高校图书馆法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基于问题导向,以依法治国为指引,突破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其二,法治教育除了要尊崇法律法规之外,还应该明确法治定位,注入法治思维,以此还原高校图书馆的教育本能。完善管理机制和领导机制,从而打造多维度、多渠道、多治理的新教育生态圈,将高校图书馆法治教育与高校法治教育融合一体。其三,高校图书馆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场所,不论是基于其本身还是从校园发展,都应该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丰富图书馆功能,优化知识空间和信息环境,将高校图书馆法治教育职能凸显出来,将其转型为服务、教育相容的场馆中心。在实践中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培育学生,让其树立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从而起到标杆作用,为构建法治校园增加一份力量。

(二)完善法治教育协调系统,优化人员选任机制

调研发现几乎大部分高校的法治教育以党委部门或法律事务部门开展,活动方式单一,校内其他部门与之沟通少,互动少,无法实现资源共享。[4]针对上述问题,可作出如下调整:健全法治教育协调系统,吸引更多优秀部门与人才,建设以党委为核心,高校图书馆为辅助的共治系统,各二级学院党委共同参与的多面式法治教育协调体系。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要想取得显著的成效,离不开法治教育工作者的直接推动和具体实践。高校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图书馆教师可以通过间接方式或直接方式,对学生实施法治教育,明确教育目标,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找到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法治知识传输给学生。法治教育关键在于师资人才,要培养、选任优秀专业的教师人才,践行全方位、全面的法治教育。通过优化法治教育师资队伍,选用具备扎实的法治理论功底和与时俱进的法治专业素养、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人才,以此组建法治教学队伍,承担法治教学的重任。

(三)藉用信息资源优势,开展法律信息服务

大学生们是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最终受益者,且这种受益是终身的。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单一的、抽象的以及枯燥的理论传输模式,结合实践案例,让学生提高主动参与的激情,自觉学法,科学用法,主动护法,尊崇守法。[5]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一方面,利用自有的法治教育队伍向在校大学生开展法律信息服务,根据“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大纲内容,组织政策解读,法律实践活动,完善相应的信息服务,根据收录的中外资料,汇总索引,整理出结果。结合学生需求,组织专业教师对其实施一对一法律辅导,帮助大学生使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聘请校外精英充实高校法治教育队伍,通过举办法治教育讲座等形式,熏陶和影响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为高校法治教育增色添彩,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

三、小结

高校法治教育建设在“八五”普法规划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法治教育实践是永无止境的,精准解读政策,把握实时变化,理性进行工作改革。对于高校图书馆法治教育改革是一场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法治教育内容,转化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方式,稳定师资队伍,优化教育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的法治教育转型发展做好万全准备。

猜你喜欢

普法法治图书馆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图书馆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飞跃图书馆
普法
普法
普法
普法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