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鹤峰县周家坪:“袖珍”村庄的变迁

2021-11-25陈平章

民族大家庭 2021年1期
关键词:坪村周家贺龙

文/陈平章

澎湃的王家河水,流淌着英俊少年贺龙的故事;清澈的王家河水,映衬过清纯少女贺英娇美的身姿;变幻的王家河水,见证着乡村烟火的变迁。

万山丛中周家坪

霜降时节,久雨放晴,阳光正好。和黄大摄相约,驾车去湖北省鹤峰县太平乡周家坪村。

出了城区一路向西。十多公里后,我们在太平镇茅坝村驶上盘山公路。汽车贴着一面朝北的大山盘旋而上。硬化过的水泥路面很窄,但很平整,沿途有钢铁护拦。大约上了三公里的“之”字拐后,在一个险要的山顶,从车窗里看到了写着“周家坪村”几个大字的紫红色牌子。

极目四野,千山奔涌,万壑纵横。望着莽莽群山,我对黄大摄说:“如果雨后天晴,这儿一定是个看云海拍云海的好地方。”黄大摄说:“日出日落时分,这里的朝霞晚霞奇特,亮瞎眼的风景。”

后来得知,这地势险峻,山风呼啸,一览众山小的地方,名叫大垭。车过大垭,南向下坡,也是一个接一个的“之”字拐。黄大摄小心谨慎地驾驶着,车速很慢。有两个急转弯的地方,恰恰没有护拦,而前面是万丈深渊。坐在里面,感觉车头都伸出路基好远,半截悬在空中。下车察看,原来是春上发大水,公路被冲垮,新砌了驳岸,恢复了通行,但护栏还没有恢复。

一上一下,七八公里。下到河底,平板桥下哗哗流淌的清亮溪水。沿着峡谷向下,七弯八拐的行走一段,在大山根脚,突然出现一栋建筑,原来是周家坪村村支两委的办公楼。

周家坪村的办公楼只有三间,而且只有一层,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凡村级办公楼的标配都具备。

办公楼墙面上,不仅挂着党支部、村委会两块大牌子,还挂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大牌子,楼檐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几个金属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五星红旗在楼顶上高高飘扬。

有四五个工人正在为村委会布置宣传窗,这也是村级办公楼的标配。工人告诉我们,村部这地方叫姜家湾。顺着山根脚的公路往前走,是二叶坪,只有四五户人家,四五口人。

后来得知,周家坪全村原本3 个村民小组,300多口人,现在只有59 户,129 口人。于是三组合一组。一个村民委员会,仅辖一个村民小组,成为鹤峰全县218 个村中的“袖珍”村。

滔滔流水育英雄

掉过车头,离开村部后,顺着一条清澈的小河下行,途中顺带了一位老人。问老人贵姓,老人说姓周,88 岁了。问他去哪儿,说就在前面,去侄儿家。

车停在公路尽头,叫楠木坪。楠木坪外面,是流淌的王家河。老人的侄儿叫周德安,是一个痛风患者,他伸出双手给我们看,双手指关节粗大红肿,严重变形。

我们站在车旁,向周姓老人打听贺龙的故事。老人自我介绍说,他当过十八年周家坪村的支书,曾经带过七八班人马,做过贺龙的调查员。

楠木坪,是王家河千百年冲积而成的小平原,大约百十来亩,居住着四户人家。

我们沿着护卫楠木坪的河堤下行。两岸的庄稼,有的已经收割,有的正待收割。踩着光洁的鹅卵石,跨过清澈的流水,两岸高山对峙,越往下走,峡谷越窄,走着走着,刚刚跨越的河水,不知在哪儿潜入地下,河道乱石穿空,犹如诸葛孔明的八卦疑阵。低洼处,盛着河水,清澈透明。虽然没看到游鱼,但看到许多黑色的小蝌蚪在摇头摆尾地觅食。

据史料记载,贺龙元帅的母亲王金姑,就是这王家河人。土家人称呼外祖父“嘎公”,称呼外祖母“嘎嘎”。按土家人的说法,周家坪村是贺龙的“嘎母乡”。一路走过,柿树上结着通红的柿子,架上吊着南瓜,草里卧着冬瓜。山崖上、石洞里,蜂桶放得到处都是,蜜蜂来回奔忙。小鸟惊飞,松鼠逃窜。

我们仿佛看到少年贺龙跟着妈妈回到“嘎母乡”的身影。小贺龙和他的小伙伴们,赤着双脚,一会儿在河道上行走,一会儿在悬崖峭壁上攀登。他们采山花、摘野果;他们游泳、捉鱼、打水飘;他们摘蜂包、掏鸟窝,玩得不亦乐乎。太阳下,他们跟着老“嘎公”下地,掰玉米、挖红苕。皎洁的月夜,小贺龙依偎在老“嘎嘎”的怀里,睁着大眼,听老“嘎嘎”讲关公耍大刀和一些狐仙鬼怪的故事。

贺龙的大姐贺英,乳名香姑。1929 年至1933 年期间,曾任游击大队长。贺英带领游击队,与革命家廖汉生等长期转战王家河、割耳台、二叶坪等地。同时为贺龙提供大量的兵员和物资支持,直到牺牲,年仅47 岁。

有人说,贺龙是王家河的滔滔流水孕育出的一条蛟龙,因此成了元帅;有人说,贺英由一个娇妹子,成长为巾帼英雄,是因为吸收了周家坪青山绿水的丰富营养。

青山夕阳无限好

从王家河上岸,告别槐树坪,七上八下来到一户人家。从屋里出来一个老人,用残疾的右手指挥我们停车。老人叫王义成,今年74 岁,幼时因火烧而残疾。后来竟成了一位在当地教了几十年书的小学高级教师,因家庭困难,早在50 岁时就已退休。73 岁的老伴患有糖尿,并伴有并发症。

这位王老师说,这儿叫青龙嘴,地图上都标的有,手机上一查就出来了,大有为自己拥有青龙嘴这样的风水宝地而骄傲的神态。

王老师先是陪我们去看王家河源头瀑布,然后陪我们走访邻居。其中一户在山顶上,老远可以看到几棵大古树,几间大瓦房。大瓦房周围,红色的鲜花开得十分热烈。可能是山里难得见到一个人,我们还在山下,一位中年男子就下山迎接。

走上山顶,正在开放的红色鲜花是一串红。穿过正在开放的一串红,房前场坝宽敞,收拾得整齐干净。侧面院子里,一个老大爷,正在生火煮猪食。有四五只鸡,还有几只鸭,在争着觅食。再看圈里,躺着两头大肥猪,见到人,嘴里直哼哼。看到这样一户有条有理、干净整洁、鸡、豕兴旺的人家,让人马上联想到后面一定站着一个巧手能干的女人。

在下山去另一户人家时,王老师告诉我们,刚才那户人家姓李,就父子二人,父亲75 岁,儿子49 岁,家里什么都不缺,就缺个女人。“那儿子一直没结过婚吗?”我问。“一直没结过啊,光棍。”王老师说。

边走边说,我们心里顿时像塞进了什么似的,很难受。走访的最后一家,户主叫陈菊香,75 岁,一个人守着三间大瓦房。老太太告诉我们,她平常跟三个儿女居住外地,偶尔回家住几天。

我们两点钟进周家坪,五点钟离开,三个小时里,一共路过和走访了十二三户人家,共见到了七八个本村的中老年人。

今天,也有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是先前在槐树坪周德平家看到的情景:约4 点钟的时候,夕阳西下,两位青年女子和一名青年男子,正在从事网上营销。营销的商品都是自产的熏鱼、猪血丸子、菌类等。两个女子,一人操着一部手机。有的商品已经按客户要求包装好,只待发货。绕过停在大门前的银色小轿车,走进房屋内,桌上、案板上、纸箱里,都是待售的商品,一大屋子。

青年人,是乡村最旺盛的烟火;青年人,是乡村未来的希望。回到车上,我们吟着打油诗:夕照英雄地,风光无限好。网络连民生,村庄永不老。

后记:地处深山峡谷中的周家坪村,离太平乡镇仅9 公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的生活气息。这些年来,新农村建设一天也没停止过,扶贫攻坚的力度大,投入多。全村公路入户率达94%,其中硬化率达85%;全村通光纤网络,手机信号连着世界。铁塔入云,电线飞架,家家电灯亮。

可面貌一新的周家坪村,贫困程度仍然很严重,萎缩的脚步一天也没停止过。在下游河道的石壁上,我们看到有人用白软石写的八个大字:“树倒花谢,山崩水枯”。或许是周家坪村人对现实的写照与叹息吧!

我们约定,从今往后,密切关注周家坪村在变革时代前行的步履和变幻的命运,为周家坪村的发展和人间烟火的兴衰,投去我们关注的目光。

猜你喜欢

坪村周家贺龙
周家栋作品欣赏
浙江遂昌县红星坪村:从负债2万元到创收30万元的乡村振兴路
丰收
周家生
周家生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