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中斗争精神的出场逻辑及现实意义

2021-11-25彭钰美

创造 2021年2期
关键词:斗争抗疫新冠

彭钰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①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09-04.多维斗争催生斗争精神,且斗争精神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战的重要法宝,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武器。从出场角度梳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各方面的斗争,总结归纳这一时期斗争精神在我国疫情防控中的具体运用和重要表征,为今后我国运用斗争精神进行伟大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一、出场必然:疫情防控中多维斗争映射斗争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矛盾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多方矛盾,这些矛盾激发了社会上各方面的斗争,多维斗争塑造了斗争精神的出场语境,催生出斗争精神。

(一)病毒恶劣性与稳固人们心理防线之争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凶猛,具有极强突发性、传染性、破坏性和未知性。从2019年12月底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至2020年1月31日,新冠肺炎疫情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1310个县区;至2020年2月11日,全国共报告新冠肺炎病例72314例,其中确诊病例44672例,死亡1023例,粗病死率为2.3%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02).;至2020年5月31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83017例,死亡病例4634例,病亡率为5.6%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N].人民日报,2020-06-08.。

在这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极影响达到高峰。一方面,病毒的传染性和破坏性使人们遭受生理威胁;另一方面,其突发性和未知性也使人们饱受心理摧残。受感染患者不但要忍受病毒带来的发热、干咳甚至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脓毒症休克等生理病痛,而且还要面对生命死亡、未来渺茫的心理打击,严重者甚至会失去对生活的希望。未感染人群则人人自危、濒临崩溃,既为“生怕自己会被感染”而惶恐不安,又为“已感染家属和朋友的治疗状态”而担惊受怕,尤其是处于疫情重灾区的人们,同时还要与充斥其间的未知、怀疑、指责、谣言和歧视作斗争,心理压力前所未有。

面对如此境况,中国人民是默默忍受、萎靡不振,还是重振精神、越挫越勇?在疫情防控中,党和政府协同人民群众一起选择了积极心理建设,与病毒进行顽强斗争,展现了昂扬向上的斗争风骨,催生了斗争精神。

(二)平衡社会防控与复工复产之争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最终都会体现在经济、社会和民生上,这就引发了社会防控与复工复产之间的不协调、不对等的斗争。

1.物资生产的不协调斗争。疫情防控要求重点加大对医用防护用品、医疗机械设备、重要生活物资等的生产和调配,这使得社会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相关卫生医疗产业和食品产业,助力其及时有序复工复产。但社会其他行业,如:对生产时序严格要求的农业、产业关联性极强的工业以及因人员密集而无法开张的服务业等,则面临着2020年经济目标难以及时完成的境况。

2.双方需求的不对等斗争。防疫防控的需求是“收紧”管理。即尽量避免有流动性、交互性的外出和聚会等活动,疫情严重地区甚至需要进行隔离,强制禁止流动。而复工复产的需求是“放开”管理。要求增加一定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特别是增加对交通、快递、物流等行业的流动,以加快复工复产。总体来说,社会防控与复工复产不协调、不对等的矛盾,事关个体健康、生产服务与社会安全。因此,要想维护社会健康与安全、整合最大力量战胜疫情,要想打好复工复产翻身战、维持社会稳定向前发展,就必须正视上述问题和矛盾,敢于斗争,同时还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善于斗争,发挥斗争精神的有效作用。

(三)国际国内舆情与我国意识形态、国家治理体系之争

无论是重大的自然灾害还是社会灾难,无一例外都会引发国内国际的社会舆论。此次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部分西方国家恶意抨击我国意识形态和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可乘之机。

从国际看,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罔顾事实,将病毒溯源定为“中国病毒”“武汉病毒”,恶意制造“中国有罪论”“中国赔款论”等谣言,企图将谋求国内外政治版图与转嫁本国疫情危机叠合在一起,以挑起政治争端的方式冲击我国意识形态。

从国内看,疫情本身的严重性和敏感性本就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加上部分西方国家对我国政治思想领域的恶意诋毁和抹黑,使得国内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消极的思想猖狂横行。持这些极端思想的人往往对党和国家为抗疫付出的努力视而不见,对各大战线涌现的英雄人物、感人事迹闭口不谈,而是追崇西方国家所谓的“自由民主”,尤其是将疫情防控期间“个人自由民主”当作哗众取宠的噱头,热衷于个人表现。这些思想经由互联网传播将严重误导我国思想观念还未成熟的人民群众,使其对我国意识形态产生动摇和淡漠,甚至质疑经时间和实践检验过的国家治理体系和中国共产党的治理能力,给我国疫情防控带来更多阻碍。

面对如此境况,中国是“坚持科学理性还是制造政治分歧?加强团结合作还是寻求脱钩孤立?推进多边协调还是奉行单边主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N].人民日报,2020-06-08.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衍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斗争方式。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斗争方式,即以西方国家污蔑我国的方式污蔑回去,完全以本国的地缘政治利益为中心;二是以德报怨的人道主义斗争方式,即在全球抗疫中坚持科学理性、团结合作和多边协调。显然,我国选择了更符合中国价值观的第二种方式,勇敢面对国际国内舆情与我国意识形态、国家治理体系之争,同时尽最大努力帮助他国抗击疫情,展现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伟大斗争精神。

(四)打赢新冠肺炎战“疫”与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争

2020年本是我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一边要抢时间战“疫”,一边要按时按标准脱贫。从我国“两不愁、三保障”的现行脱贫标准来看,疫情对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方面的影响总体来说较小,其影响主要集中在制约贫困群众的收入方面,对贫困人口较快增收、稳定增收造成很大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造成贫困人口返岗困难。贫困地区人们收入的主要渠道是外出务工,只有按时返岗就业,贫困人口才能维持增收、实现脱贫。受疫情影响,原本我国2019年外出务工的2729万贫困人口,在2020年第一季度(截止到3月6日)能返岗就业者仅1420万人①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有哪些?扶贫办回应[EB/OL].(2020-03-12)[2020-12-01].http://news. cnr.cn/native/gd/20200312/t20200312_525013573.shtml.。二季度返岗虽有提速,但贫困群体在一二季度的收入甚微,会对部分贫困户如期脱贫造成影响。

2.造成扶贫产品销售困难。疫情阻碍了人员流动、交通运输等,造成扶贫产品流通不畅、产销脱节等问题。大量产品滞销,既增加了成本投入,又限制了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3.造成扶贫项目实施困难。为解决因地域而造成的贫困问题,我国很多扶贫项目都实行跨区域的定点帮扶,而疫情使得这些帮扶项目不得不暂时中断,使其难以发挥对贫困群众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面对如此境况,党和政府能否解决好战“疫”和扶贫的矛盾与斗争,赢得斗争的胜利,关系我国“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和我国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

二、出场标识: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表征疫情防控中的斗争精神

在疫情防控中,党和政府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多方面斗争,不是“剑拔弩张、风声鹤唳”的草莽斗争,而是“运筹帷幄、善作善成”的灵活斗争。其灵活性表现在我国人民在抗疫各方面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这是对斗争精神的生动标注,是斗争精神的实质。

(一)敢借心理攻势,善打心理防御战:提振人们战胜病毒的心理自信和精气神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不仅是一场“病毒防御战”,更是一场“心理防御战”,而病毒防御要靠每一个内心勇敢和顽强斗争的人,因此,提振人们战胜病毒的心理自信和精气神是抗疫斗争的基础。为打好这一基础,我国在疫情防控中既敢借心理攻势、敢于斗争,又善打心理防御战、善于斗争,将斗争精神落实到实处。

1.从情绪层面入手,及时提供心理治疗和复健服务。疫情发生后,党和政府积极联合各界成立心理咨询组织、设立心理支援热线和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24小时为人民提供心理服务和人文关怀,第一时间稳住大众情绪、争取斗争时间。

2.从认知层面入手,分区分重点进行大众安抚。疫情期间,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心理风险级别。一般来讲,区域疫情越严重则人们的心理风险级别越高,该区域人们对自身战胜病毒的认知能力就越弱,故要更加重视对疫情重灾区人们的积极心理攻势。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前往疫情重灾区考察并作出战略部署,肯定该区人民为抗疫做的贡献,纠正其“无能为力”的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坚定地指出:“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湖北和武汉等疫情严重地方的群众自我隔离了这么长时间,有些情绪宣泄,要理解、宽容、包容,继续加大各方面工作力度。”这些言行,给予湖北省武汉市人民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提高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认知。

3.从健康层面入手,加强医疗保障。治疗新冠肺炎所需的高昂医药费,加剧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基于此,党和政府提出“两个确保”“先救治、后结算”“应治尽治、应收尽收”等要求并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形式,为患者减免费用。截至2020年7月19日,仅在医保领域,全国新冠肺炎患者涉及医疗费用就达18.47亿元,其中,医保支付12.32亿元,支付比例达到67%①医保为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支付12.32亿元[EB/OL].(2020-07-29)[2020-12-01].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0/0729/c1004-31801458.html.,有效减轻了人们的心理负担。

以上种种措施,使人民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提振了人民继续顽强斗争的精气神,为抗疫胜利凝聚了更多主体力量,这既是党和政府斗争策略正确性的印证,又是党和政府善于斗争的生动体现。

(二)敢先行先试,善科学精准防控:构筑放开经济社会民生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面对由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社会防控与复工复产之间不协调、不对等的矛盾和冲突,党和政府并没有只重其一或顾此失彼,而是抓住了疫情不同时期防控与生产斗争的轻重关系,在平衡两者中,大胆借鉴老办法、创出新策略。

1.在疫情初期,防疫防控压倒一切。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具有突发性、极强传染性和巨大破坏性,故在疫情初期,人们必须将病毒防御放在首位,全力遏制传染扩散、减少损伤。为此,党和政府迅速作出了武汉市“封城”的决定。这是近现代中国继1910年东北三省鼠疫事件和2014年甘肃玉门鼠疫事件导致地方封城后的再一次封城。随后全国31个省市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级响应,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1级响应措施应对重大灾难。火速建立的火神山、雷神山和方舱医院等,借鉴了2003年非典小汤山医院、2008年汶川地震方舱医院的建造模式,加以改进后用来治疗新冠病毒肺炎,有效阻断病毒蔓延。

2.在疫情中期,两者互为支撑、互促共进。这一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边放开经济社会民生、推进复工复产,一边采取硬核防控方法、构筑严密防线。这期间,党和国家一方面通过科研攻关和物资生产保障疫情防控,用科学技术快速实现大规模人群的病例确诊和相关密切接触者追踪,在西方很多国家这些都是较难实现的事情;另一方面看到社会防控在放开经济社会民生上的作用,积极探索如网格化管理等疫情防控的新模式。

3.在疫情后期,复工复产成主流、疫情防控不放松。2021年,我国首次不提经济增速发展目标,而是强调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防控策略也由原来的“内防扩散、外防输出”转变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有效平衡了社会防控与复工复产的矛盾。

这些大刀阔斧、先行先试和精准防控的措施,体现了中国人民对斗争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变通运用,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表现。

(三)敢亮意识形态之剑,善夯实斗争胆魂:坚决反对病毒污名化和疫情政治化

疫情防控时期,斗争精神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坚决反对病毒污名化、疫情政治化和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通过讲理、引情和说德等灵活斗争的方式,锻造了我国敢于亮剑的斗争胆魂。

1.以理相争,打击不实论断和谣言。面对部分西方国家打出的病毒政治牌和进行的非理性病毒溯源,我国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是病毒受害国,也是全球抗疫贡献国,应该得到公正对待而不是责难。”“新冠病毒是人类未知的新病毒,病毒溯源是科学问题……通过转嫁责任掩盖自身问题,既不负责任也不道德,中国绝不接受任何滥诉和索赔要求。”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N].人民日报,2020-06-08.用讲理的方式表明,病毒才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同时,与国际合作加强科研攻关,将病毒溯源引入理性轨道。

2.以情相争,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面对疫情期间各类错误思潮经由互联网传播迅速滋长的势头、面对部分西方国家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肆意攻击的情形、面对普世价值观下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使社会淡漠的局势,党和政府迅速采取针锋相对的斗争策略。第一,积极利用网络加大爱国主义、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等的宣传教育力度,打好网络舆情战;第二,积极输出我国疫情防控的显政,用抗疫实际数据和效果来印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行”和中国共产党之“能”,增进人民群众的认同与信心;第三,积极制作各类抗疫宣传短片和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使人们在感动和悼念中树立以国为重、以国为荣的家国情怀,使人们在他人的付出和牺牲中更加奉行集体主义,粉碎极端个人自由主义思想。

3.以德相争,承担中国责任与担当。面对部分西方国家的蓄意责难,中国一边摆出事实、据理力争,如:人民日报发表《蓬佩奥涉华演讲的满嘴谎言与事实真相》一文,直接为广大群众揭露谎言并呈现真相;一边还主动承担起抗疫的责任,如:主动分享中国防疫的有效经验、协助困难国家共抗疫情,并在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上推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多国间的团结合作,为抗疫做出巨大贡献。这种以德报怨的新范式,赢得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欣赏和支持,意大利学者库恩还表示:“未来,历史学家很可能会把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视为世界范围内遏制新疾病传播的典范……历史很可能为此感谢中国。”②中国树立了世界防疫的典范[N].人民日报,2020-02-25.

(四)敢直面双重挑战,善从危中捕机遇:战“疫”扶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新冠肺炎疫情是危机,也是变局。要克服危机扭转变局,需要每一个人发扬斗争精神,以斗争育新机开新局。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精神表现在三个“变”上。

1.准确识变。实事求是地对待疫情给我国脱贫攻坚带来的危机和挑战,尤其是对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以及扶贫产品销售方面造成的影响;正确认识疫情下直播扶贫和消费扶贫对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疫情危机下蕴含的“机”,进而精准施策。

2.科学应变。为实现脱贫目标,党和国家对全国52个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行了挂牌督战,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倾斜,千方百计稳住贫困人口就业岗位;以战“疫”助农新方式解决产品滞销问题。如:请各大网红、明星甚至县长走进直播间,助力农户卖货;推出公益助农融媒行,即“央媒+自媒体+艺人”的助农扶贫新模式,通过实地采风助力特色农产品和文化产品推广等;以政府采购、东西部扶贫协作、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扶贫网销售等消费扶贫模式,积极推动人们消费,灵活应对贫困户增收、稳收慢的问题,不断增大我国转危为机的潜力。

3.主动求变。面对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变”与“危”,习近平总书记以“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①本报评论员.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N].人民日报,2020-03-23.“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②本报评论员.善于从危机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N].人民日报,2020-04-03.的思辨思想,启发人们主动求变,从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解决好抗疫和扶贫的斗争,使变危为机成为可能。可以说,一手抓战“疫”一手抓扶贫,反对因疫情而动摇我国“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是十分正确的举措,我国在双重挑战中只有以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辩证思维处理好危与机、常与变的关系,才能顺利化危为机,实现双战双赢。

三、出场意义:探赜疫情防控中斗争精神的现实意义

探赜疫情防控中的斗争精神,是回顾我国抗疫艰辛历程和深刻理解伟大抗疫精神的必然要求,为我国今后斗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奠定敢于胜利和善于胜利的基础。

(一)有助于树立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

古语有言,斗则得,服则失。一个人如果不斗争,就会妥协退让、得过且过;一个政党如果不斗争,就会治理无能、失去民心;一个民族如果不斗争,就会精神坍塌、国家濒危。要想树立斗争意识、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就必须在重大斗争实践中真刀真枪进行磨练。新冠肺炎疫情营造了人们斗争的实践环境,为人们敢斗争、善斗争创造了机会。在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党和政府协同调度、稳步推进、斗争有方,军民各地硬核应援、不屈不挠、斗争有节,广大医务者英勇奉献、无悔坚守、斗争有力,抗疫斗争的艰辛和牺牲,提振了中国人民的斗争风骨、斗争气节、斗争操守和斗争胆魂,警醒着人们珍惜无数人用顽强斗争换来的平安健康。因此,探赜疫情防控实践中展现的这些伟大斗争品格,将使人们更加重视斗争意识、不断加强斗争本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斗争要求、领悟斗争精神,在今后实践中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③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人民日报,2019-09-04.的斗争水平。

(二)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④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20-09-09.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是人类与病毒激烈斗争过程中展现的仁爱传统和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举国同心的抗疫精神,将全国人民的斗争力量汇聚在一起,用斗争赢得团结伟力;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是医护人员与生死的较量,是广大党员的奋勇争先,是抗疫最美逆行者奔赴防疫战线的顽强斗争;尊重科学的抗疫精神,是科学思维、哲学思维在疫情防控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科研人员不断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用科技创新的斗争方式奋战新冠疫苗;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使全人类同舟共济,携手共进伟大斗争。这些抗疫精神因注入了斗争的壮烈牺牲、无畏气概、坚强意志和灵活机动,变得更加鲜活有力、难能可贵和可歌可泣。可以说,斗争精神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伟大的抗疫精神,促使其成为时代精神的鲜明标识。

(三)为继续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动力

伟大时代需要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历重大历史灾难要靠斗争来应对,所得重大历史进步要靠斗争来推进,斗争是促使“进步”补偿“灾难”的重要推动力。恩格斯曾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39.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国发展中所遇到的巨大灾难,其必将以巨大历史进步作为补偿。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然发生变化,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行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我国将要取得的巨大进步。在取得这一进步途中,我国必然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面临新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时刻保持从抗疫斗争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斗争精神常研常新,以及在新的灾难或困难中既坚持敢于斗争,不畏惧矛盾和问题,又坚持善于斗争,勇谋方法和战略的斗争精神,才能为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蓄足力量,为时代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猜你喜欢

斗争抗疫新冠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