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2021-11-25房旭波
房旭波
(青岛市即墨区北安街道办事处,山东 青岛 26622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一词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标杆。农业“绿色发展”“生态化”“可持续性”等概念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生态农业经济已成为今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对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夯实乡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生态农业是指农业经济要遵循“生态环保、安全高效、资源节约、低碳循环”的发展原则,最终实现“绿色发展”目标[1]。不仅要重视农副产品产量的提升,也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要丰富农产品的营养,又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当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类型已经有多种,划分标准也存在差异。其中,最基本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包括两种。一种是循环模式,具体来讲是以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内相关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为基础的一种良性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在系统循环模式中,各个环节的产物都可作为下一个环节的原材料,从而使各环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也减少了废弃物的污染。这一模式最常见的有“种植+养殖”循环模式。另一种是景观模式,就是利用自然空间的层次结构,根据不同海拔、不同的空间环境划分,构建不同的生物种群。该模式的典型优势就是运用纵向的空间布局,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借助物质与能量的多层次转化,最大化利用资源。比如,在山顶栽树种草,在山腰种植经济作物,在山下种水稻养鱼。
二、生态农业经济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不仅在于振兴乡村的经济,也在于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所引起的周边生态污染、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生态农业有助于解决目前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通过集约化、绿色化发展逐步改善农业生产中乱砍滥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问题,也能降低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从而减少农田周边环境的污染问题[2]。为切实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的新农村,要着重整治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加工环节所引起的污染问题。可见,生态农业的发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
(二)有助于增效增收,提升农村经济
发展生态农业需要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很多人都关注食品安全,也喜欢选择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有机食品,这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采用“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不同模式,延长产业链,优化农产品质量,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帮助农户与龙头企业增收。实践证明,发展生态农业有良好的综合效益,不仅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也能带动农民致富增收,振兴农村经济。
(三)符合增强农业竞争力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同时,农业结构调整也不断深入,农产品买方市场的特点也尤为明显。绿色食品成为全球各国消费者喜爱的食品之一,但是国际上关于农产品贸易的“绿色壁垒”也随之形成,导致农产品出口的标准更加严苛,这使得国内农产品走出国门的难度非常大。种种迹象显示,各国为了增强农业竞争力,必然会以绿色食品消费需求为导向,并将可持续发展与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作为发展重心,走生态农业之路[3]。
三、新时期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对策
(一)将区域战略规划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凸显生态农业的重要性
各地应注重生态化发展,结合地方实际确定可持续性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要树立最新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同时要凸显生态农业的重要价值。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过程中,要协调好与工业经济、旅游经济之间存在的冲突,结合地方长远发展战略,凸显区域生态特色,把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打造生态化农业产业视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对农村现有的工业园、产业园建设都应强调生态化这一原则,明确并细化各项生态建设指标,用于评价相关建设成效,最大限度减少工业化发展对农村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4]。同时,地方应出台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措施,确保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稳步推进,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
(二)推广“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旅游经济带动生态农业经济
地方政府需要抓好各类建设规划项目的审批工作,对已完成审批的项目要采取长期跟踪的措施。项目建设与资源开发活动要以不影响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为前提,对地方生态资源要加以严格保护,避免资源被浪费或乱开发。同时,协调好生态旅游项目与生态农业二者间的关系,对旅游资源开发要进行合理的管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5]。可尝试开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方式,加大这方面的营销力度,这样既可以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在旅游项目中渗透生态旅游概念可以加强旅游经济的绿色生态性,实现旅游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另外,将更多的生态农业元素融入农业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农村休闲旅游、资源景观旅游中可以使旅游经济与生态农业经济之间互相弥补不足,更好地融合发展,通过旅游经济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提升。
(三)龙头企业应优化生态农业发展对策,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
地方政府应引导龙头企业多关注生态农业发展,多从生态环境的层面去考虑企业的发展,若涉及项目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应及时规避或终止。另外,地方政府应完善相关监管措施,对龙头企业进行监管,鼓励其完善生态农业保障机制、改进措施。地方政府要鼓励区域内相关农业企业共同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品牌创建与推广环节,都必须确保所有农产品生产的各项环节是安全绿色、优质无公害的。相关农业企业要致力于品牌打造建设工作,避免影响品牌的负面事件发生,开辟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积极推广农产品品牌,提高生态农产品品牌的声誉,占据更多的市场。
(四)重视相关农业人才的培养,助力生态农业新发展
当前生态农业领域人才流失严重,因此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专业培训,将他们送去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并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其讲解农业实用技术。同时,组织专人对当地的资源、地形等本土资源作深入调查分析,确定当地发展生态农业最佳的路线。另一方面,从高校、社会上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并出台多项人才吸引政策,以期将人才留住。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将农业生产与科技有机结合起来,让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人才支持。另外,龙头企业、地方政府应积极与相关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加强对生态农业技术的科技攻关,研发更多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实现农业生产资源低消耗与农产品品质的大提升,促使农业生产的整体综合效益得到提升,推动生态农业的持续性发展。
(五)优化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为了让生态农业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应加快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尽快推出与农业投资、贷款有关的优惠政策,保护生态农产品的市场,出台鼓励措施,推动生态农产品的外销。如有必要可设立规模经营的试点,拓宽集约型农业经济的范围,大力推广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推出完善的生态农产品认证制度,并实现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同时,尝试推出生态农业的保险机制,对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态补偿。另外,重视对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严抓环境与污染治理问题,比如,对制售假冒伪劣生态农产品的,要进行严厉打击,另外,还须大力整治乱砍乱垦乱猎行为。
四、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生态农业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实现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各地应按照自身实际将资源优势与产业特色相结合,将农业产业与先进科技相结合,加强对农业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生态农业经济的持续性增长。